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這方水土叫楊集(龍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這方水土叫楊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這方水土叫楊集》中國當代作家龍秀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這方水土叫楊集

一曲悠揚的鋼琴曲,從樓下兒子的房間裡傳來,亦如一汪跳動的清溪,涓涓湧向我的耳畔。仿佛是我思念中的故鄉的小河水,潺潺流進心間,滋潤了我的心田。

故鄉的小河,逶迤着從我的家後流過,自由自在地在這塊土地上奔流了多少個世紀。她南北走向,從古老的小鎮穿心而過,直奔大潮河,又一起向東匯入蒼茫的大海。是清澈甘甜的小河水,哺育了一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楊集兒女。

我是漂泊異鄉的遊子,總想把心安放在故鄉的這塊熱土上,而這裡早已走散了愛我的家人,我只能隱忍着,讓這份鄉愁漸變為千年的化石,默默地積壓在心底。

網絡的一次偶遇,我和鄰家弟弟軍樂再次重逢,又因文字的力量,讓我們越走越近。2018年他策劃了故鄉的第一屆民間春晚,並把我拉進了剛建的「這方水土叫楊集」的群里。這個群是由參與楊集鎮志編撰的,楊集知名人士袁永年大哥建起的。群里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楊集籍各界人士,和居住在楊集的文人雅士,企業家,以及黨政幹部。

「這方水土叫楊集」的建起,是在一次軍樂和周士憑歸鄉時,袁永年大哥邀請林如海、馬占強、張軍、周春軍一起聚餐,席間他們相聊甚歡,從楊集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聊到從楊集走出去的每一位鄉賢。

這方人傑地靈,人才濟濟的大楊集,不由得讓他們幾個人產生了想法,想用網絡把鄉賢們凝聚到一起,讓漂泊的遊子離開家也能找到鄉音,鄉情。閒暇時來群里聊聊天,懷懷舊,分享一下詩文,共賞一下字畫,解一份鬱積於心的鄉愁,讓家鄉與遠方不再有距離,天涯和海角近如遲尺。

離家幾十載,看到群里那些熟悉而又似曾相識的名字,讓我又一次找到了家的感覺,兒時的場景在眼前閃動:小河邊,迴蕩着他們嘻嘻哈哈的打鬧聲;上學的路上,留下他們蹦蹦跳跳的足印;街頭巷尾,穿梭着他們匆忙的身影。自此,讓我這隨波逐流的浮萍,終於找到了棲息之地。

「這方水土叫楊集」也因此成了地方信息傳播群,家鄉的陳年舊事,新人新貌,文化娛樂,經常有人在群里展開話題,偶爾我也會參與其中。我每天習慣性地在群里瀏覽着,希望在群能看到我熟悉的蛛絲馬跡,來慰藉一下那顆曾經受傷的心靈。

快到新年時,群里話題最多的就是春晚那些事兒。軍樂他們把每屆春晚當成頭等大事來辦,鄉賢們都積極參與晚會的贊助,個個慷慨解囊,以接龍的方式,把捐出的款額粘貼在群名單上,沒多久就累積出了一筆資金。一場轟轟烈烈的春晚,演繹得勝過一次大型的公益活動,彰顯了鄉賢們對家鄉的那顆赤子之心。

春晚開始的前一天,他們組織走訪了楊集鎮上的貧困戶,以及慰問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了節日的溫暖。一路走來,給我們留下很多感慨和感動。這些喝着家鄉小河水長大的楊集兒女,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即使用最美的詞藻也無法表達對他們的讚揚。

2020庚子新年將至,臘月二十八,陰沉的雨霧侵占了這個即將結束的冬季,正當我們還沉浸在第二屆民間春晚的熱烈氣氛中時,一場劫難悄悄地來臨。新型冠狀病毒,鬼魅般潛進武漢,並漸漸向四面八方蔓延。

疫情像爆炸的原子彈,震驚了整個世界,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覆蓋了整個的互聯網,也淹沒了我們「這方水土叫楊集」的小群。

來勢洶洶的疫情,蔓延的速度極其瘋狂,讓2020這個春節家家戶戶過得不尋常,室內沒有熱鬧的大團圓氣氛,戶外沒有歡騰的人流,也沒有玩小鞭炮的孩童,挨家挨戶關門閉戶,大街小巷死一般的寂靜。只有那一批批前往武漢一線疫區的「逆行者」們,在悄悄地行動。年三十之夜他們依依告別家人,毅然向黑暗的夜幕深處走去,沒驚動任何人,他們用無言的壯舉,在人們的心中打下了英雄的烙印。

我的家鄉,楊集鎮政府也在最早時刻,就開始行動起來,每一個路口,社區,街道,都設立卡口,檢查測量每一個過往車輛行人的體溫。並告訴老百姓們不要隨便外出,病疫不能因為我們的自覺性差而失控。楊集,是屬於外流務工人口多的老鎮,設立的卡口多,值班人數量大,任務執行起來也比較艱巨。

寒冷的季節,天氣隨時都有變化,守候在卡口一線的自願者們,不分白天黑夜巍然挺立在街頭路尾。雨中,他們迎着刺骨的蕭蕭北風,任雨水拍打着他們的衣襟和臉頰。雪中,他們的身影在無人的路邊卡口搖曳,任刮臉的雪花在他們的身上和發間飛舞。為了全鎮人民的健康,他們沒有怨言,不顧安危,日夜在卡口外堅守着。

楊集鎮書記以及鎮政府的黨政幹部們,每天隨時都會親臨一線,到各個卡口檢查慰問,並給防控一線的志願者們送去所需應急物資。企業老總馬占強和楊集鎮宣委曹靖,仿若新聞記者,群播報員,他們天天穿梭於每一個卡口之間,並獲取最新動態和信息在群里發布。此刻的「這方水土叫楊集」群,絕不亞於電視台的新聞聯播,這裡無形中成了楊集鎮防疫一線的工作頻道,新聞頻道。

鄉賢們在群里看着看着就感動了,感動感動就坐不住,他們立即行動起來。一千兩千,一萬兩萬,三萬五萬,十萬二十萬,一張張捐助的匯款單,像拋出的綠色橄欖枝,紛紛落進了群里,一批批捐助物資不時地在群里公布。口罩告急的消息一經在群里發布,鄉賢們馬上開始聯繫,而從四面八方傳來的消息都是缺貨,缺貨,再缺貨。這讓政府領導個個心急如焚,沉默了多少天后,終於由上海的一位鄉賢從國外購置了一批回來,解了控防一線「一罩多天」的燃眉之急。鄉賢們,大到企業,小到個人,人人爭相獻出了在能力範圍內的一份愛。

這一筆筆捐款數字,就是楊集鄉賢們一顆顆滾燙的心,這個數字至今還在不停地漸漸上升着。因為有他們這些台前幕後人的大力支持,我的家鄉楊集鎮成了一方淨土,至今無一病例,因為有他們,這場戰疫必定會迎來勝利。因為有他們,老百姓不再恐慌,人們都靜靜地在家等候着,等待這場霧霾隨風驅散,等待一場將至的春暖花開。

我的故鄉,楊集小鎮並不美,沒有花園,沒有名勝,卻留下這一系列的故事在感動着我們。

我的家鄉,這方水土叫楊集,有溫暖,小鎮裡人們的情感有深度。無論走到哪裡,我永遠和她血脈相承。[1]

作者簡介

龍秀,本名陳福榮,江蘇連雲港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