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遠去的打夯號子(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遠去的打夯號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遠去的打夯號子》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遠去的打夯號子

春節回到漢中南鄭鄉下老家過年,於一個冬陽朗照、暖意洋洋的上午,意外碰見已有好多年沒見到的秦雲大叔。

秦雲大叔今年八十多歲高齡,歲月的風霜雪雨雖已使他白髮蒼蒼,額頭上出現一道道犁溝一樣深的皺紋,眼晴、腿腳也已不太好使,但他身板依然硬朗,面色仍然紅潤,看上去儼然一個六七十歲的人,十分有精氣神。

我知道,秦大叔之所以如此高齡還有這樣好的身體,一是得益於他向來樂觀的性格;二是得益於他從未間斷的體力勞動;三是得益於他愛唱歌愛喊打夯號子的愛好。特別是他年輕時當一名領夯員時,在不同場合隨機應變、應時應景喊出的各種打夯號子,不僅遠近聞名,還在我兒時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把夯抬起來呀!」「嚎嗨,」「使勁向下打呀!」「嚎嗨,」「將土打瓷實呀!」「嚎嗨,」「不留空隙呀!」「嚎嗨」……

這一系列由秦大叔領着喊一句,打夯的人簡短地呼應一句,一喊一應的句子,就是我小時候聽到的打夯號子之一。

打夯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時極為常見的一種體力勞動。主要出現在農村人家修房造屋場所,以及公社、大隊、生產隊修河流堤壩、水庫大壩、水渠溝坎等水利工程施工現場。

它是利用人力,把一個個用花鋼岩做成的石夯在空中抬起來或拋起來,再用力砸向地面,將地面疏鬆的泥土砸瓷實、結實、平坦的體力勞動。

夯因使用場所不同大小有別。有隻需四個人使用的小夯,有可供六七人、七八人、甚至十幾人使用的大夯。

小夯一般100來斤,大都方台形,喇叭狀,下邊稍大,上邊稍小。上邊左右兩邊各捆綁固定着一根與夯體垂直的青岡木棒。兩根木棒從夯體向外延伸出的四個長柄,為四個打夯人的把手。這種夯主要用於農家修房造屋時砸牆基或房屋地面。

大夯一般300至400斤不等,大多為圓台形,也有點喇叭狀,上面稍小,下面稍大,在稍微靠近夯體上部的四周,專門鑿有類似人耳一樣的一個個圓孔,供打夯人拴上一根根抓手的繩索。這種夯主要用在公家大小水利工程施工工地。

打夯是一項重體力勞動,全由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和中年男人干,婦女幹不了這種活兒。所以婦女們一般不參與打夯。

打夯又是一項團體性工作,一台夯一般最少四個人才能使用,這就要求參與打夯的所有人必須步調一致,目標一致,團結協作,戮力同心,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每個人起夯、落夯時間、動作分毫不差,才能把夯運用得熟練自如,輕鬆快捷,省時省力,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台夯中有那麼一個兩個人動作與其他人不一致,甚至躲奸耍滑,只出工不出力,那麼這夯就打不成,或者即使勉強打起來,也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而能否把每個打夯人行動統一起來,同時也把大家積極性調動起來,將大家力量凝聚在一起,關鍵在領夯員。

因為領夯員喊出的每一句號子,不僅有統一打夯人行動的作用,還有監督、激勵打夯人的功能,更有調節打夯氣氛、活躍打夯場面的效果。說穿了,領夯員實際上也就是打夯人的指揮員。

一個優秀的領夯員,要不假思索、隨時隨地喊出具有以上各種功能的號子,必須具備這五種能力:一是腦子要靈活;二是口齒要伶俐;三是眼色要好;四是知識要豐富;五是要善於扇情。

而與我同一個村子的秦雲大叔就完全具備這五種能力。

我五六歲時就曾聽見他領着兩個年輕小伙和一個中年男人為同村新婚不久的張貴財家修新房打夯喊的號子,也同時聽到跟他一起打夯的其他三個打夯人隨他的號子喊出的一聲聲嚎嗨聲。

「貴財修新房呀!」「嚎嗨,」「夯兒舉起來呀!」「嚎嗨,」「地基砸結實呀!」「嚎嗨,」「新房安又穩呀!」「嚎嗨,」「兩口子住裡面呀!」「嚎嗨,」「生個胖娃兒呀!」「嚎嗨!」「長大上大學呀!」「嚎嗨,」「月月掙工資呀!」「嚎嗨,」「貴財小兩口呀!」「嚎嗨,」「日子紅火火呀!」「嚎嗨」。

主人張貴財和老婆聽到這號子,心裡喝了蜜一般高興。

接下來他又在號子裡鼓勵兩個適齡但尚未成婚的打夯小伙王勤生和趙明福。

「勤生和明福呀!」「嚎嗨,」「兩個帥小伙呀!」「嚎嗨,」「抓緊找對象呀!」「嚎嗨,」「娶個新媳婦呀!」「嚎嗨,」「日子有滋味呀!」「嚎嗨」。

兩個小伙被秦大叔的號子逗得樂呵呵的,打起夯來更有力氣,工作效率更高,沒要兩三天光景,就把張貴財家牆基和屋子地面打得平平展展,瓷瓷實實。

秦大叔最令我難忘的打夯號子,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全縣幾萬人齊上陣修漣河的水利工地上喊出來的。

漣河由於河道泥沙壅堵,大堤年久失修,經常在汛期洪水泛濫,沖毀兩岸庒稼,甚至使一些人家家毀人亡。為了徹底根治漣河水患,讓兩岸百姓安居樂業,那年冬天全縣所有村社農民齊參戰,邊在幾十公里長的漣河河道挖沙挑土,疏通河道,邊在漣河河道兩邊壘土築壩,修建大堤。

為加班加點趕在次年四月份汛期來臨前把河道完全疏通,把堤壩完全修好,全縣各村社幾萬人終日吃住在工地,奮戰在工地。

工程領導小組為加快工程進度,在所有修築漣河堤壩的人中舉辦了一場打夯比賽,要求參賽人員以村為單位,15個人一台夯,組成一個個打夯參賽小組,哪個參賽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又快又好打完工程領導小組指定的堤段,哪個小組就獲勝。

儘管參加這次打夯比賽的小組有100多個,近2000人,各小組為了獲勝,都挑選了膀大腰圓、力大如牛的一個個年輕小伙為夯手,競爭異常激烈。但我們村由秦雲大叔領夯的打夯小組最終以速度快、質量優力拔頭籌,奪得比賽第一名。

秦大叔那一句句鏗鏘有力、鼓舞人心的號子聲,不但把村里夯手力量緊緊凝聚到一起,還把他們勇於取勝的熱情激發出來。

只見那15個猛虎一般圍成一圈、手握夯繩的小伙子,相互默契配合,如疾風暴雨般把重達300多斤的花鋼岩夯頻頻拋向空中,又頻頻砸向地面,將河堤上新堆起的一堆堆鬆散的泥土砸得平平嶄嶄、堅堅實實。花鋼岩夯不停砸向地面的嗵嗵聲,傳向四方,震撼人心。

我至今清楚記得秦大叔當時喊出的那一句句打夯號子和夯手們的嚎嗨聲。

興修水利呀!」「嚎嗨,」「利國利民呀!」「嚎嗨,」「砸實堤壩呀!」「嚎嗨,」「擋住洪水呀!」「嚎嗨,」「父老鄉親呀!」「嚎嗨,」「不受災害呀!」「嚎嗨,」「糧食豐收呀!」「嚎嗨,」「家家歡喜呀!」「嚎嗨,」「大家加油呀!」「嚎嗨,」「大壩竣工呀!」「嚎嗨」「幸福生活呀!」「嚎嗨,」「就要到來呀!」「嚎嗨」……

現在,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能工巧匠發明製造的各種造形美觀、小巧玲瓏的電夯,已廣泛在城鄉普及,不管城鄉修房修路打牆基路基也好,還是農村修河堤、溝坎、土壩砸虛土也好,只要將電閘一開,那一台台快捷又省時省力的電夯就咚咚咚咚賣力地工作起來,過去那種老舊笨重、費時費力、效律低下的石夯早已被淘汰。故而人們無論走到城市或鄉村任何一個地方,已再也見不到用石夯打夯的場面,也再也聽不見打夯的號子。

那些曾經與我們十分熟悉的打夯號子,只能成為腦海里一種漸遠漸去的記憶…….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