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日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遠日點是一個科技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遠日點,外文名:aphelion,地球公轉的軌跡——公轉軌道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軌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這個位置叫遠日點。
運轉原理
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的繞日運行軌道離太陽最遠的那一點。軌道離太陽最遠的一點;單詞「遠地點」(apogee)用於繞地球公轉時的最遠點,單詞apoapsis用於繞其他星體公轉時的最遠點。(與近日點相對)
根據開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的,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就出現了近日點和遠日點,以太陽為焦點,地球運動單位時間掃過的面積相等。
近日點地球公轉速度快,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慢。
當天體軌道為橢圓時,該天體僅有一個遠日點。
當天體軌道為雙曲線或拋物線時,沒有遠日點。
地球上遠日點時間:七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為152,100,000公里,在遠日點地球公轉速度較慢。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統計數據
地球:七月初為遠日點、一月初為近日點
日地距離:為1.521億千米
角速度:57分/天
線速度:29.3千米/秒
哈雷彗星的近日點:近日點 0.586 AU
哈雷彗星的遠日點:遠日點 35.1 AU
主要問題
四季成因
地球四季的成因是太陽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由於地球的軌道面和地球的赤道面之間有一個23.5度的夾角,因此夏至時,地球的北半球向着太陽傾斜,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天氣炎熱。此外,地球公轉速度也有影響作用,地球過近日點時公轉速度很快,過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慢。
根據開普勒三大定律,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一個橢圓,太陽處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球軌道的偏心率為0.017,在軌道上有一個近日點和一個遠日點。在近日點時距離太陽14710萬千米,在遠日點時距離太陽15210萬千米,兩者相差500萬千米,大約是1/30。地球經過近日點,但是,並沒有使我們這裡變得溫暖;地球經過遠日點,也並沒有使我們這裡變得涼爽。但是1/30的差別也給我們北半球帶來了明顯的好處。根據「歲差」變化,在13000年之後,這種情況就要翻過來了,北半球的冬天經過遠日點,夏天經過近日點 。
氣溫問題
7月正是夏季最為炎熱的月份之一,但是太陽離地球最遠,氣溫不降的原因是,地球和太陽系中的每顆行星都一樣,沿着自己的橢圓軌道環繞着太陽旋轉。因此,軌道上就有一點離太陽最遠,叫做地球的「遠日點」,以及離太陽最近(約14710萬公里)的「近日點」。
由於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很小,只有0.017,地球近日點到太陽的距離比遠日點到太陽的距離只少了不到500萬公里。所以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對地球接收太陽熱量的多少並無太大影響。
四季變化的主宰原因並不是距離太陽遠、近造成的,而是由於地軸的傾斜,現在正是北半球傾向太陽的時期,比南半球得到的陽光多了一倍,南半球的國家正處在寒冷的冬季。
地球和太陽系中的每顆行星一樣,都沿着自己的橢圓軌道環繞着太陽旋轉。因此,軌道上就有一點離太陽最遠,叫做地球的「遠日點」;還有另外一點離太陽最近,叫做地球的「近日點」。
地球在夏至後過遠日點,通常在7月初;在冬至後過近日點,通常在1月初。由於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很小,地球近日點到太陽的距離比遠日點到太陽的距離只少不到2%。
從地球上看,7月4日的太陽確實比半年前的小一點兒,但除了天文台的專業人員使用精密儀器測量之外,一般市民用肉眼是分辨不出「大太陽」和「小太陽」的。因此,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對地球接收太陽熱量的多少並無太大影響。
最遠星球
2014年7月4日早晨八點左右,將可以看到2014年「最小」的太陽。屆時太陽離地球的距離達到了全年最遠的15200多萬公里,是一年裡看到太陽「最小」的一天,也是整個地球得到太陽能最少的一天。
2014年7月5日太陽全年距離地球最遠,兩者相距15210萬公里。全國可看到2014年最小太陽。
2014年7日8時35分,月亮距離地球全年最遠,為40.649萬公里(地月平均距離38萬公里)。不過,即使天氣晴朗,市民也只可能在日出前看到一絲小彎月。「6時過太陽升起來,就看不到了。」
2014年7月30日日出前30至60分鐘,將出現水星西大距,在東方偏北低空肉眼可見明亮水星。
參考文獻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 ↑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