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連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連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據台灣在2007年的統計,連姓排名為第73位,是少數沒有出現在中國百家姓中的台灣首一百個姓氏。2008年來自公安部身份證數據庫的資料表明:連姓在全國有54萬,排名所有姓氏人口的第190位,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壩頭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連氏聚居地,有22個鄉村是連氏所居。山東省連氏約有六萬多人,連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傳說起源

起源一

出自高辛氏,遠古顓頊之後,以祖字為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起源二

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起源三

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據宋朝江蘇巡撫宋章定所撰《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記載:"連氏,<左傳>曰:齊大夫連稱之後。"

起源四

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連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帥,是西周初期周公旦在鎮壓了紂子武庚祿父叛亂之後,為了控制遠在各地的諸侯國,便將每十個邊遠諸侯國編為一個連,由周王室派遣或指定某諸侯國之君為首領,稱連帥。

起源五

源於官位,出自兩周時期官吏連長,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長,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小行政區域軍事行政長官。

起源六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官吏連率,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連率,是漢朝時期對"太守"的別稱。

起源七 源於南匈奴,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晉十六國時期,南匈奴鐵弗部勃勃稱大夏天王,自稱雲赫連天,他建立了夏國,王族以赫連為氏。史稱"胡夏"。

起源八

源於鮮卑族,出自東晉十六國時期北匈奴吐谷渾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後漢書}中記載,連休:鮮卑族,後代居於山西上黨南豐溝一帶。

起源九

源於赫哲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吉林通志》記載:

赫哲族穆里雅連氏,出自古老的費雅喀奇勒爾族,世居黑龍江下游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uliyalian Hala。

清朝晚期以後,赫哲族、滿族穆里雅連氏多冠漢姓為連氏、穆氏、李氏等。 [1]

姓氏始祖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有記載說,左傳齊大夫是連稱之後。根據這種說法,我國連姓家族發祥於如今山東省境內,算起來已有有2700多年的歷史。然而《魏書•官氏志》則認為,連氏,太連氏,皆改連氏。由此可見,我國的連氏家族非常的複雜,要想找到真正出處,困難很大。望族居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縣)。連氏後人尊惠連為連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

上黨郡: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

齊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後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隋、唐兩朝改為青州北海郡。

堂號

清凍堂: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此外,連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瞻依堂"、"上黨堂"、"武功堂"等。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