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枷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連枷棍 |
連枷棍,古時稱連挺、連筵、鐵鏈夾棒、鐵連枷、盤龍棍、虎尾梢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連枷棍
性質; 兵器
分類; 大連枷和手連枷
特點; 形似連枷,為一長一短
歷史源流
連枷棍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兵器,形似連枷,為一長一短。後來演化為三節棍、雙節棍武器。據《墨子·備城門》記載:"二步置連挺、長斧、長椎各一物,槍二十枚。
"《墨子·備蛾傳》記載:"當敵人附借雲梯、密集如蟻,緣城牆而上時,用火燒之,用連筵擊之。"可見,連枷棍在春秋就已經是守城的重要兵器。當敵人沿着雲梯爬到城牆邊上時,用連枷棍擊打。北宋時,連枷不但仍用於守城禦敵,而且成為一種騎兵武器。據《武經總要》記載:"鐵鏈夾棒,本出西戎,馬上用之,以敵漢之步兵,其狀如農家打麥之連枷,以鐵飾之,利用自上擊下,故漢兵善用者巧於戎人。""宋代士兵看到西戎人的兵器優點後,便吸取過來,並且用得更好。明清之際,連枷棍傳入朝鮮,並且廣為流傳。
分類
根據形狀可分為大連枷(大連枷棍)和手連枷(雙連枷棍、小連枷)。
傳說
傳說雙節棍是宋太祖趙匡胤創始的,有一次,宋太祖與敵對陣之時,所用大棍折斷,又把兩節長短不一的斷棍連起來,並且大勝對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