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鳳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連江縣鳳城鎮位於福州市連江縣,居敖江下游北岸平原、連江縣境中部偏南,四周與敖江鎮接壤。古稱溫麻屯,是連江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轄7個街道和4個行政村。歷史著名人物有陳第、梁震、楊起鏞等。2017年,鳳城鎮行政區域面積710公頃,常住人口85988人。改革開放以來,鳳城鎮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先,經濟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商貿業、房地產業、皮具加工、食品加工、工藝品、製鞋業、酒業等為主的支柱產業,以敖江、琯頭二個省級投資區和江南、丹陽二個民營投資區為發展平台,通過大力實施「企業外移」、「築巢引鳳」、「企業暢通」三大工程,實現企業「飛地」發展,為鳳城經濟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中文名: 鳳城鎮
外文名: Fengche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
面 積: 710 公頃
下轄地區: 5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
郵政區碼: 350500
氣候條件: 副熱帶海洋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5988人(2017年)
車牌代碼: 閩A
目錄
建制沿革
鳳城鎮自唐天寶元年(742年),縣治從伏沙(今敖江鎮白沙村)遷移今城址。宋代,城區及鄰近村落合編為寧善鄉。
明嘉靖三年(1524年),為防倭始建四門城樓。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城牆雉堞逐漸完善。因城域形似展翅鳳凰,又稱鳳城。
清代城又為寧善鄉,清末城內及附城設有13鋪。
民國初為第一區。
民國24年(1935年),編查保甲為敖江聯保。
民國29年後為第一區轄敖江鎮。新中國成立初為第一區。
1952年4月城區4街單獨劃出成立城關區,旋改第十區。
1955年9月為縣直轄城關鎮。
1958年9月併入敖江人民公社。
1961年6月從敖江公社析出成立城關公社。
1963年7月恢復鎮建制,社鎮合一。
1980年8月取消人民公社,保留鎮建制。
1982年3月更名鳳城鎮。
1995年,轄5個居民委員會、2個村民委員會,設居民小組30個、村民小組12個,計8755戶,32933人,分布4個自然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鳳城鎮地處連江縣城中心,位於東經119°31′~119°33′,北緯26°11′~26°13′之間,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東北部,敖江下游北岸小盆地,境內大部分為平原,地勢平坦,敖江繞城而過,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5米,東、西、北與敖江鎮接壤,南與江南鎮為鄰。
氣候特徵
鳳城鎮屬副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6℃,氣候溫暖,雨量充沛。1月平均氣溫6.6℃,7月平均氣溫為35-36℃,無霜期為3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688.7小時,年平均降水1350-1540毫米。
水文條件
鳳城鎮境內敖江貫穿於縣城東南,由南至東流入中國東海,鳳城鎮境內流域面積12平方千米。
鳳城鎮敖江流經城南地段,江面寬200-300米,水深3-5米,水流平穩,流量豐富,為上下游航運樞紐。
自然災害
鳳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颱風、旱澇等,受到影響的颱風平均每年約為2-3個。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鳳城鎮得天時、地利、人和之先,經濟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商貿業、房地產業、皮具加工、食品加工、工藝品、製鞋業、酒業等為主的支柱產業,通過大力實施「企業外移」、「築巢引鳳」、「企業暢通」三大工程,實現企業「飛地」發展,為鳳城經濟騰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工業
2010年鳳城鎮全鎮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4億,比增20%,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9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00萬元;財稅入庫9100萬元,內資到資1.15億元,村居財收入700萬元。2013年,實現財政收入1.5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2億元;限額以上商貿零售額可達18.45億元;內資到資5.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出收入分別達9473元、21110元。
社會
鳳城鎮市政建設日臻完善,「三縱四橫」主幹道路網基本形成,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規模不斷擴大,城區住宅面積不斷擴大,社會安定穩定。全鎮計生率達98.4%,合格村和基本合格村率達92%,「三結合」幫扶率達100%。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完成農民合作醫療6933人,居民醫保9153人。
領導
2013年,鳳城鎮在任領導有餘盛俊(鳳城鎮鎮長),陳光吉(鳳城鎮副鎮長)。
著名人物
鳳城鎮古有陳第、梁震、楊起鏞等。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法制委副主任林澗清、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明俊、中共農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正力、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院士林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校務委員方生、中國地質大學教援、地球物理碩士研究生導師游永雄、國家教委留學生司司長吳本夏等。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端午節,鳳城鎮敖江南岸觀者如雲,連俗龍舟比賽,建國後,成為群眾性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名優特產
鳳城鎮主要有魚丸、扁肉、肉燕、肉麵、拌麵、牛雜、滷味、油餅、馬蛋、蠣餅、鍋邊糊、炸芋果、青卷、煎包等上百種。
風景名勝
鳳城鎮有建於唐太宗三年的仙塔、明代的余厝墓、北宋的張氏墓、三國吳越時期的鐵竹蒿、始建於晉太康三年的溫麻廟、清康熙三十八年移建的媽祖廟、玉山清代養拙草堂等古蹟。境內玉泉山,又名寶華山,由前中後三個岩群組成,泉色澄味甘,傳說唐代皇帝賜名「玉泉」,又上有「飛來石」、「三僧石」、「天柱峰」、「飛來岩」、「天窗洞」、「羚羊洞」、「石門關」、「安居塔」、「棋盤石」、「伏虎石」、「松下石」、「祈夢庵」、「尊者堂」、「無邊風月亭」、「石眼亭」、「定光佛」、「鯉魚朝天石」、「金古岩」、「玉泉岩」諸勝,令人神往。山有始建於隋大業元年的玉泉寺,建於唐太宗年間的中岩寺、後岩寺、觀音閣,建於明代的品岩寺蟒天府,以及清代建的關公亭、忘歸亭、後岩山亭、棲賢亭、大悲樓等點綴名山。「玉山聽泉」、「寶華晴音」為敖江十二景觀之二。
視頻
連江山水鳳城--經濟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