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遲鈍(王莉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遲鈍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遲鈍》中國當代作家王莉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遲鈍

我是一個遲鈍的人,為此我曾經苦惱

少年時代有一位鄰居,體格豐碩,齒牙伶俐。有一次與母親有了糾紛,她像旋風一樣卷過來,嘴巴噼里啪啦一頓狂風暴雨,母親言辭木訥,一着急還有點結巴。我衝上去保護母親,欲與之理喻,結果只能以「不可理喻」四個字狼狽戰敗。等我坐回到小屋,細細一分析,她的論點論據論證都有邏輯漏洞,只可惜應戰的時候言辭遲鈍,只能事後「獨孤求敗」了。

我苦惱於這種應急狀態下的遲鈍,一度尋求解決辦法——我曾訂了一年的《演講與口才》,甚至遇到之類的舊書也絕不放過。後來發現再多的技巧都不管用,一旦遇到對方言辭潑辣或是需要急中生智的地方,我的舌頭就自動木化了。

好在伶牙俐齒不是生活的必需。小人物,安靜一點也無妨,遲鈍一點亦無礙,即使說錯話吧,喜歡你的人還是喜歡,不喜歡你的人再伶俐也改變不了,所以就很傾心於「慢慢來,會更快」「靜能生慧」這樣頗有禪意的句子。中間一段時間,不少人推崇渡邊淳一的《鈍感力》,認為「鈍感力」是生活的大智慧,我雖心獲慰藉,卻也深深明白這個「鈍感力」之中的無奈。

遲鈍的遺憾一直伴隨着我——身體的智能性是缺什麼就會自動補什麼吧,即使現在我最喜歡的還是脫口秀一類的節目,言辭犀利機智,於唇齒間閃劍影,於從容處生驚雷……但現在我只欣賞,已不再蠢蠢欲求改變了。

與遲鈍和解,是在我剖腹產的時候。我入住的時候臨床產婦已經剖腹產第二天,在床上哎喲哎喲地叫,很疼痛。據說生孩子時宮縮疼痛猶如腰斬,但我的疼痛感只是「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沒有期待中的宮縮,醫生不得不進行剖腹產。產後我像是睡了昏沉沉的一覺醒來,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了。第三天我已經可以溜達到醫生辦公室稱體重了,連醫生都對護士取笑我:「你們看看她,可像是剛剖過?」想到臨床痛得大呼小叫,我在心裡默默地感激了身體的這份遲鈍,是這份遲鈍保護了身體,讓內在在穩定平和的狀態中快速修復了吧。

今年疫情放開,大面積感染成了必然。上周六的清晨,醒來有點頭疼。因為前一天飄雪,我步行去媽媽家,路上出了汗後又受了涼,我覺得這頭疼應該只是感冒。去機場接孩子的路上,看到辦公室同事說「中招」了,我心裡一驚,回去一測,確認是兩道槓的驚嚇。下午發燒38度,夜裡退燒。第二天就基本恢復了。這次病毒是來勢洶洶的,朋友圈裡遍布「刀片株」「眩暈株」「爆瘦株」等,我很慶幸這次躲過一劫,想來也是因為身體遲鈍的小福利。就在我暗自慶幸的時候,第五天突然失去了味覺和嗅覺,這突如其來的「遲鈍」反而提醒我身體對病毒的敏感——我突然領悟其中的辯證性:此時的遲鈍,不正是對入侵者的敏感反應,對自我本來狀態的本能保護嗎?

最近重溫《白痴》,少年時候初讀不解其味,替梅詩金公爵的遲鈍急出了好多汗;而今人到中年,懂得了那份遲鈍里的無法融入無法暴懟中的自適、自安與天真。嗓門小一點,言辭少一點,態度淡然一點,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未嘗不是好事。

說來,還是因為悅納了自己,也多了一些清醒。不管是言辭木訥,還是感覺遲鈍,歸根結底是思維不夠敏捷。不夠敏捷就不敏捷吧,生活不就是見招拆招嗎?至於拆不掉的招,是堅守還是突破,是追隨還是理性,在遲鈍機制里思考後作出選擇,不也挺好嗎?[1]

作者簡介

王莉莉,筆名幽谷,六安人,喜歡寫寫散文或小說,以蜉蝣之身觀生活之滄海,閱讀、思考、寫作,樂在其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