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迪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迪口鎮地處建甌市東南部,距市區86公里,屬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鄉鎮。東與古田縣鳳都鎮接壤,南與延平區洋後鎮毗鄰,西與延平區南山鎮交界,北與小橋鎮百丈村相接。地處古田、南平、建甌三(縣)市結合部。迪口鎮轄1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162個村民小組。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人文景觀保護良好。境內有風景秀麗的「蟹龍崗」風景區、保存完好的百年古廊橋、西坑游擊戰爭遺址及福建省十大「樹王」之西坑銀杏王和中田福建柏。2015年,迪口鎮被評為「福建省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京台高速公路建(甌)閩(候)段穿境而過,並在集鎮設立互通口,迪口距建甌41公里、福州114公里。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畲族等少數民族。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7200公頃,常住人口22760人。[1]

中文名: 迪口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

面 積: 37200 公頃

下轄地區: 岩下村、凌坑村、霞溪村等村

政府駐地: 迪口村

電話區號: 0599

郵政區碼: 353133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2760人(2017年)

著名景點: 蟹龍崗、中國傳統村落-鄭魏村、值慶橋、福建樹王、油菜花海等

車牌代碼: 閩H

歷史沿革

迪口具有光輝的革命歷史。解放戰爭時期,迪口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為閩北的解放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1934年,黃立貴率領工農紅軍閩北獨立師由崇安入境,隨後,曾鏡冰、左豐美、陳貴芳、劉捷生、饒守坤、王助等也先後帶領隊伍到迪口開展革命鬥爭,發動群眾鬧革命。鎮內所屬的西坑村天斗自然村,上、下明洋自然村(後劃歸延平區南山鎮),曾是閩浙贛省委機關經常活動的地方,迪口革命老區由此得名。新中國成立後,迪口曾劃為建甌縣第六區,1958年成立燎原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迪口公社,1984年改為迪口鄉,1985年被省政府定為老區貧困鄉,1992年5月經民政部批准改為鎮。

行政區劃

迪口村、值源村、占村村、下房村、店村村、西坑村、龍北溪村、鄭魏村、大布林村、下莊村、坑頭村、下溪村、可建村、凌坑村、中田村、岩下村、杉洋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迪口鎮處建甌市東南部,東與古田縣鳳都鎮接壤,南與延平區洋後鎮毗鄰,西與延平區南山鎮交界,北與小橋鎮百丈村相接。地處建甌、古田、南平三(縣)市結合部。下轄17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162個村民小組。京台高速公路建(甌)閩(候)段穿境而過,並在集鎮設立互通口,迪口距建甌41公里、福州114公里,迪口融入省城一個小時經濟生活圈。

氣候環境

迪口鎮山清水秀,峰巒疊嶂,自然條件優越。境內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6.7℃,最低氣溫1月份5.9℃,最高氣溫7月份26.5℃,吉溪貫穿全境並注入閩江,其它支流有霞莊溪、值源溪、西坑溪、霞溪溪、杉洋溪、武步溪;霞莊溪、武步溪為迪口的兩大溪流。境內有風景秀麗的「蟹龍崗」,崗上奇峰怪石,星羅棋布,氣候怡人,是人們踏青遊玩的極好去處。

自然資源

迪口鎮資源充足,物產豐富。全鎮林地面積44.4萬畝,耕地面積2.83萬畝,毛竹林面積20.6萬畝,為全國鄉鎮毛竹林面積最大鄉鎮之一。毛竹每年提供商品竹150多萬根。經濟作物栽培方面,有柑桔5000多畝,錐栗1萬多畝,其他經濟林3萬多畝。迪口土特產品種較多,盛產香姑、黑木耳、竹蓀、筍乾、松脂等。境內水系發達,電力資源豐富,理論蘊藏量3.2萬千瓦,實際可開發1.8千瓦。全鎮已先後建成龍溪、中田、可建、紅旗、楊梅坪、岩下、魚腰等大小23座電站,總裝機容量1.6萬千瓦,年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年創產值2000多萬元,居我市各鄉鎮前列。礦藏資源也較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銅、白雲石、透輝石、滑石、鉛、鋅等11種。其中杉溪滑石礦,西坑、鄭魏、下莊透輝石礦儲量大、品位高,已在開採之中。

人口民族

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畲族等少數民族。 2017年,常住人口22760人。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銀杏迪口鎮有現存世界珍稀樹種,有百年銀杏老樹130株,占建甌全市300株的1/4,僅霞溪鄭源自然村就有古銀杏樹39株,每株銀杏年純收益2000餘元。西坑池丹自然村的銀杏樹王在2013年被評為「福建省十大樹王」。又新植銀杏2萬多株。銀杏集果、葉、材三用和觀賞於一身。其果實既是高級滋補食品、化妝品,又有很高的健身美容、延年益壽的藥用功效。銀杏的葉子是醫藥業的上等材料,銀杏木材紋理細緻、有光澤、經久耐用,是美術工藝品的上等原材料,銀杏支葉奇特、秀麗、樹冠濃綠,是人們觀賞、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的良好樹種。2005年,全鎮又新種樟、楠、檫、花櫚木、銀杏、羅漢杉、紅豆杉等鄉土珍貴樹木300多畝。

礦藏資源

迪口鎮已發現的礦藏有大理石、稀土、鋅、鉍、煤、白雲石、透輝石、銅、黃鐵、滑石、磷等13種。其中西坑的白雲石礦蓄藏量高達500多萬噸,居全省同類礦藏蓄量的第一位,杉洋的滑石礦,西坑、鄭魏、霞莊的透輝石礦儲量大、品位高,已在開採之中。

交通

境內外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京台高速公路建(甌)閩(候)段穿境而過,並在集鎮設立互通口,迪口距建甌41公里、福州114公里,迪口融入省城一個小時經濟生活圈。全鎮現有竹山二、三重山機耕路710多公里。集鎮已實現主道水泥路硬化,2008年底實現17個行政村通往集鎮公路的道路硬化,與出鎮4條主要交通要道一起形成聯通境內外的完善交通網絡,促進經濟發展。

旅遊資源

迪口鎮充分挖掘和整合各種旅遊資源,加大文化旅遊品牌的包裝和規劃,初步形成了以蟹龍崗—古廊橋—古戲台-十大樹王-西坑游擊戰爭遺址-富民農業生態觀光園-生態村為主題內容的旅遊線路和客家婚俗(背新娘)、迪口特色小吃等習俗文化資源。同時,當地群眾還自主開發了「農家樂」、「森林人家」、「葡萄採摘園」等觀光休閒旅遊產業。「蟹龍崗」景區已完成省級風景名勝區的報批工作、西坑老區革命紀念館修建及古廊橋維修保護等工程已完工,投資上億元的岩下漂流項目正與客商洽談之中,富民農業生態觀光園也已初具規模。迪口境內蟹龍崗、矮將崗、虎頭岩、涼傘山、白石岩、龍溪石洞、龍崗蝙蝠洞等山川名勝和金峰寺、廣教寺、定光廟、白華庵、萬民庵、厝橋、萬壽橋等文化古蹟。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蟹龍崗風景區。其景點從岩下開始至中田結束,以蟹龍崗為中心,方圓幾十里,區內有原始森林、奇松、怪石、險崖錯落有致。還有獅子岩、風動石、塞坪通天洞、一線天等秀麗景點二十餘處,更有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引人入勝。富民農業生態觀光園通過土地流轉,採取土地租賃的方式,由建甌市富民農業有限公司實施開發經營。園區規劃面積1030畝,項目計劃總投資2125萬元,建設集科研、種植、養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綠色生態農業觀光園,圍繞「食、住、行、游、購、娛」,極力打造一個「四季有花開,瓜果香滿園」的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園區建設項目有:水果觀光採摘園、百竹園、兒童遊樂園、瓜果長廊、生態餐廳、學生夏令營、野營燒烤、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等十多個旅遊功能區,同時配套建設休閒綠道、觀光涼亭、客服中心等設施。項目建成後,年均接待遊客10萬人以上,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500餘人,年增加農民收入700多萬元,真正成為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產業。

視頻

美麗的建甌市迪口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