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迷失·你是互聯網的支配者還是附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迷失·你是互聯網的支配者還是附庸》,[日] 藤原智美 著,出版社: 鷺江出版社。

書,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賦形、知識的寶庫、智慧[1]的結晶,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顯示其文明的標誌。讀書,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昭示、職責的要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證明[2]

內容簡介

本書從「戒手機」一詞切入,指出作為互聯網□□的智能手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深刻影響,進而擴展到整個互聯網在帶給我們便利的同時表現出來的各種問題。

本書分十章展開,包括智能手機將一切生活信息電子化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互聯網的數據化引發的個人信息暴露、網絡的匿名性導致的網絡魯莽與輕率、網絡信息使用便利帶來的網絡剽竊行為橫行、以互聯網為陣地發起的各種「泛節日化」活動對現實人際關係淡漠化的加劇、網絡視頻對人們情感的訴諸、網絡碎片化閱讀對人類閱讀和思維模式的改□、互聯網化對現行教育體制的長遠影響等內容。

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理性的思考為我們分析各種問題存在的原因和將會產生的結果,希望廣大讀者能夠嘗試放下手機,看看書里所說的問題,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思考,那也將是希望之火。

目錄

序章現在就放下你的手機

Chapter1手機容納不下我的回憶

與消費主義相悖的簡約生活/21

喬布斯也是極簡主義者/25

提倡簡約生活的原因/29

一切都能電子化為簡約生活提供了技術支持/31

極簡主義者以手機為中心的生活/35

Chapter2「我」被數據所分解

「我」被數據化了/41

誰在保管着「我」/44

積分卡的陷阱/47

「我」的信息被不斷整合/49

「我」被持續注視着/53

Chapter3網絡社會的匿名性

不知著作權為何物的互聯網新一代/59

匿名性導致了網絡上的魯莽與輕率/63

匿名的惡魔——少年A/67

匿名向紙質媒體擴張/71

網絡語言是否可以保護公共性/73

Chapter4網絡剽竊並非智慧的行為

在網絡上演的STAP事件/77

網絡是21世紀的怪獸/81

網絡語言的便利性是偽造橫行的根源/83

信息技術加速了學術不端行為的衡行/86

不端行為始於2005年/89

當虛擬成為現實/92

Chapter5泛節日化加速了人們的自戀

□裝人群的狂歡/97

社區喪失造就了萬聖節/100

網絡助長了泛節日化的出現與發展/104

□裝是隱藏自己的小道具/108

一切狂歡不過是網絡素材而已/110

參加者是渴望被關注的人/113

泛節日化的狂歡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連接/115

現代人在逐漸遠離現實中的人際關係/118

Chapter6人們渴望受到關注

馬拉松是孤獨且哲學的運動/123

泛節日化的市民馬拉松/126

被網絡泛節日化的日常生活/129

步行者也成了看點/134

廣告車也在推動泛節日化/137

誰是表演者,誰又是看客/142

傳統祭典中也有表演者和觀看者/144

澀谷全向十字路口的泛節日化也將轉瞬即逝/147

Chapter7如何正確對待網絡視頻

網絡視頻特有的殘酷性/155

網絡上的「零距離」/158

視頻正在擺弄我們的情緒/160

逐步升級的網絡視頻/164

如何對抗過激視頻/167

Chapter8網絡使人萎縮

人們更相信聊天記錄/173

SNS讓我們「裸奔」/177

用戶的狂熱逐漸回歸平靜/181

手機正在「窺視」你/185

Chapter9紙質書比電子書更能鍛煉思維

沒了黑板,傳統學校會消失嗎?/191

教育的效率化不等於數字化/194

小學二年級記住所有常用漢字/196

網絡剝奪了語言能力/201

紙書使人對知識持有謙遜的態度/203

Chapter10逃離手機,找回自己

離開網絡之後,文章「井噴」/211

網絡會改□你的思考/213

擁有就是被擁有/216

我們如何面對網絡/219

最後的話/223

譯後記/225

參考文獻

  1. 關於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
  2. 書籍是文化的載體,豆丁網,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