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迷魂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迷魂陣

成語: 迷魂陣

拼音: mí hún zhèn

成語釋義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1]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斷黃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陣。」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四回:「豈是風流勝可爭?迷魂陣里出奇兵。」


成語故事

迷魂陣位於陽穀縣城北十二華里處,是戰國時期齊將孫臏大敗魏國大將龐涓的古戰場。孫臏,戰國時齊國人(今陽穀縣阿城人),是我國和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家。相傳孫臏與龐涓同拜鬼谷子學習兵法,後龐涓為魏惠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騙他到魏國,處以臏刑(去膝蓋骨),後孫臏秘密回到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在迷魂陣大敗龐涓,從此名揚天下。現在的迷魂陣村仍保留着原貌,外人進去分不清東西南北,進村後在彎彎的胡同里行走,不久便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有的走來走去,又回到原路。當地留傳着一首民謠: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戰亂時期,兵匪聞其名不敢入村,後人感德建起了孫臏閣(文革時期被毀)和孫臏廟,現只剩下民國時期(1927年)一塊萬民感靈碑。陽穀縣旅遊局,把開發迷魂陣列為近期的目標之一,準備修建孫臏閣、八卦迷魂宮等景點。屆時,迷魂陣將以新的面貌歡迎廣大遊客的到來。

捕魚迷魂陣

迷魂陣在民間的運用:中國北方民間捕魚時,漁民們先將二三百根細長的紅柳枝削尖,然後用迷魂陣的布局插於水下,只留一個直徑一二十公分的小出口,令魚兒進去後就找不到出路,再在布好的迷局內投放一些魚餌,魚兒見到魚餌紛紛游入陣中。收穫起魚時,漁民只需將出口堵住,然後拿根長棍兒在紅柳陣中來回攪動,將魚兒趕進事先準備好的網中。此種被漁民稱為「迷魂陣」的捕魚法,可以算得上既環保又原生態,但電子捕魚流行後,此法基本失傳。[2]


參考文獻

  1. 迷魂陣,在線成語詞典
  2. 三字成語:迷魂陣,親親寶貝早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