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退沙街道許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退沙街道許村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退沙街道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山西省南部,位於霍州城西北6千米,村域面積7.3608平方千米。[1]

許村西靠呂梁余脈,東臨汾河,西高東低。村落依山而建,分布于山麓與河沿,形狀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圓形,保存有大量明清時代的傳統民居。

現存文物古蹟15處,明清建築9個。民居建築主要有朱家大院、范家大院、朱家祠堂等,廟宇有佛廟、秦王廟、大王廟、南廟、祖師廟。

同時,許村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氛圍濃厚,有傳統廟會以及地燈謎宮展,建有德孝文化一條街和廉政文化牆。

2014年11月17日,許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公布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中文名:許村

村落屬性:行政村

所屬政區: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退沙街道

村域面積:7.3608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糧食、養殖、蔬菜

主要景點:朱家大院、范家大院、朱家祠堂等

保護級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等七部門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7日

村落歷史

許村在原始社會至西周時期已有人類活動。明清時為自然村,隸屬於霍州仁二里。明代萬曆年間,汾河水泛濫,導致村莊重心由南向北有所轉移。抗日戰爭初期,劃歸汾西縣,不久復歸霍縣。解放戰爭時期,再劃歸汾西第一區。1952年,返歸霍縣,建許村鄉。1958年,設許村管理區。1961年,設許村生產大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許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退沙街道,位於霍州城西北6千米,村域面積7.3608平方千米。

氣候

許村所處的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春乾旱多風,夏秋溫熱多雨,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日照充足平均氣溫為12.1℃,降雨量年均353-688.98毫米。

自然資源

許村土地肥沃,表皮由莊稼和草木覆蓋,地域鳥獸繁多,有喜鵲、鴿子、麻雀、蝙蝠、黑老鴉、紅嘴鴉、野雞、老雕、貓頭鷹、布穀鳥、火燕、燕子等飛禽及兔、獾、狐、刺蝟、黃鼠等。同時,村域內有豐富的地下煤炭資源和鋁礦資源。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許村地處臨汾盆地北端,西靠呂梁余脈,東臨汾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多為黃土丘陵。山腰可居住防洪,山下可自汾河取水灌溉。田地可種植小麥、玉米、穀子、豆類等作物,域內可養殖豬、牛、羊、雞、兔等家畜家禽。先民在此選址構建村落,主要因為此地利於農耕生產,利於居住生活。村落北邊是太陽山,退沙面對鳳凰山。整體呈丹鳳朝陽格局,形狀像元寶,山脈形式為二龍戲珠,整體可謂寶地至福。

空間布局

村落南北長1.5千米,東西寬0.8千米,分布于山麓與河沿,形狀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圓形。 明清所建民居,遍布全村,除兄弟油坊、南廟和代王廟被毀,其餘基本保持較好,包括舊街道、朱家大院、朱家祠堂、祖師廟、秦王殿、范家上院、范家下院、當鋪院、新院、磚院、塾院、佛廟(毀於抗日戰爭,被日軍摧毀,現只留八眼窯)、南廟(毀於文革)、山神廟(毀於文革,重建)、代王廟(僅存石牛)。

經濟社會

人口

許村中主要民族為漢族,據2020年7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有戶籍人口1986人,常住人口2300人。

經濟

許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養殖、蔬菜,據2020年7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村集體年收入1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00元。

視頻

霍州:「文明霍州 攜手共建」——退沙街道在行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