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僧歸日本 錢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僧歸日本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送僧歸日本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詩人送別日本僧人,表達了對日本僧人不畏艱難精神的敬重,讚頌了其品格的聖潔和道行的高尚。此詩寫法別具一格,其詩句清麗、音韻和諧,由於被送的是歸日本的和尚,句句運用佛家術語,充滿宗教色彩,帶有濃厚的禪理風格;並緊扣送僧的主題,寄寓頌揚的情意。

原文

錢起〔唐代〕

上國隨緣住,來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譯文

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

一路霧靄茫茫,船隻象在夢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

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

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

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

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鑑賞

  這是贈給日本僧人的送別詩。詩之起筆突兀,本是送別,前兩句卻不寫送歸,偏從來路寫起。「若夢行」表現長時間乘舟航海的疲憊、恍惚的狀態,以襯歸國途中的艱辛,並啟中間兩聯。頷聯寫海上航行時的迷茫景象,暗示歸途邈遠。「浮天」狀海路之遠,海面之闊,寓含着對僧人長途顛簸的關懷和體貼。「法舟」扣緊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隨緣而往之意蘊,儲蓄空靈,意蘊豐富。頸聯寫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禪,在舟上誦經。「水月」喻禪理,「魚龍聽」切海行,又委婉表現僧人獨自誦經而謹守佛律的品性,想象豐富。尾聯用「一燈」描狀僧人歸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燈相伴,這是實處。但實中有虛,「一燈」又喻禪理、佛理。虛實相映成趣。此詩後半首不明寫送歸,而寫海上景物,這就拓寬詩境,不受內容拘泥,使較窄的題目,能有豐富的內容,成為好的詩篇。

  此詩在立意上有兩點需注意:一是所送者為僧人,詩中用了一些佛教術語,如「隨緣」、「法舟」、「禪」、「梵」、「一燈」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來自日本,又欲歸日本,必經大海,故極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間兩聯前人多謂其寫來途,實嫌拘滯。其實是往返兼寫,而以返途為主,這樣才能與「歸日本」的詩題相合。此詩因送人過海,因而從對禪機的抒發,把這惜別之情委婉地表達了出來。海趣禪機,深情厚誼,融為一體,為一首送別的好詩。

  全詩前半部分寫日本僧人來華,後半部分寫日本僧人回國,詩中多用了「隨緣」、「法舟」、「禪寂」、「水月」、「梵聲」等佛家術語,充滿宗教色彩,帶有濃厚的禪理風格,並緊扣送僧的主題,寄寓頌揚的情意。全詩遣詞造句融洽、自然,足見詩人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藝術功底。

創作背景

  唐代國勢強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來到中國,還有不少僧人同來學習文化、技藝,求取佛法,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這首詩是作者贈送給即將回國的僧人的,當時詩人在長安。

簡析

  《送僧歸日本》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寫詩人送別日本僧人,表達了對日本僧人不畏艱難精神的敬重,讚頌了其品格的聖潔和道行的高尚。此詩寫法別具一格,其詩句清麗、音韻和諧,由於被送的是歸日本的和尚,句句運用佛家術語,充滿宗教色彩,帶有濃厚的禪理風格;並緊扣送僧的主題,寄寓頌揚的情意。全詩遣詞造句融洽、自然,足見詩人淵博的學識和紮實的藝術功底。

錢起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代宗大曆中為翰林學士。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傑出者,被譽為「大曆十才子之冠」。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當時稱為「前有沈宋,後有錢郎。」[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