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五弟侍御使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是唐朝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詩。據考證,該詩應是作於大曆元年(公元766年)。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創作年代;唐代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1]
喜弟文章進,添余別興牽。
數杯巫峽酒,百丈內江船。
未息豺狼斗,空催犬馬年。
歸朝多便道,搏擊望秋天。
作品注釋
【鶴注】當是大曆元年作,詩云"豺狼斗",蓋指崔旰輩相攻也。
(上四送別,五六慨身世,七八望侍御。【顧注】公恨不能身討豺狼,囑弟歸朝而彈擊之。)
①《北史》:盧愷作露布,帝讀大悅,曰:"愷文章大進"
②《輿地廣記》:涪州內江,即黔江也。《益州記》:內江至關頭灘,灘長百步,懸崖倒水,舟楫莫通。【朱注】《通鑑》:朱齡石伐蜀,眾軍從外水取成都,藏僖從中水取廣漢,老弱乘高艦,從內水向黃虎。史照《釋文》:巴郡正對二水口,右則涪內水,左則蜀外水。內水自渝上合州至綿州,外水自渝上戎瀘至蜀。楊慎謂外水即岷江,內水即涪江,中水即沱江。
③陶氏敘侃《臨終表》曰:"猶冀犬馬之齒,尚可少延。"
④《蕭望之傳》:"便道之官。"
⑤《舊唐書》:桓彥范舉楊嶠為御史,不樂搏擊之任。師氏曰:御史搏擊奸回,如秋鷹之搏擊鳥獸。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視頻
參考資料
- ↑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