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張四隱直游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張四隱直游邊

作品名稱:送張四隱直游邊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劉敞

送張四隱直游邊是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詩人劉敞的作品之一。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慶曆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後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1]

正文

吾昔讀漢書,遠嘉馬文淵。慷慨有大志,不辭走窮邊。

嘗言功名期,當及少壯年。生圖萬里勛,死裹馬革還。

此語頗豪盪,書之在青編。其人雖已亡,其意猶凜焉。

羌戎未伏誅,王旅多喪偏。安得如此人,西行隴與汧。

借籌資方略,還為天子言。海上惟嘆息,今時豈無賢。

忽聞張公子,奮起殊欣然。歷覽涇渭旁,究觀敵根源。

寧復謝古人,正堪豁憂煎。衛青出行伍,去病幸有天。

相繼取封侯,有若翻手間。男兒誰不如,可得甘棄捐。

讀書反三黜,何用師孔宣。我豈少游徒,規規守鄉田。

力弱非志弱,送君心長懸。[2]

作者介紹

劉敞,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慶曆六年(1046)進士。其弟□,字貢父,與敞同登科,尤長於史學,曾助司馬光撰《資治通鑑》。劉敞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後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他的文章頗有見解。例如《題魏太祖紀》說漢高帝哭項羽,魏武帝祭袁紹,都不是「匿怨矯情」,而是「慷慨英雄之風」;策問《孟軻教齊梁之君》說孟軻譏別人「言利」,而自己卻講「好貨不害」,是「譏人甚詳而自任太略」。這都是不同尋常的看法。此外,劉敞還有《疑禮》一文,說「今之禮,非醇經也」,乃「聖人之徒合百說而雜編之」。這也不是一般儒生的見解。關於文風,劉敞重實用而反虛浮。他的《雜說》寫道:「今日之俗不矜節義而皆安於富貴,尚文章,文章濟理者寡而為名者重」,他認為這是「將來之弊」。劉敞的文章比較質樸,自然流暢,近於韓(愈)、歐(陽修)。例如《送楊鬱林序》說:「前世之所以能治也,為官擇人;後世之所以不治也,為人擇官」,寫得慷慨激昂,很有情致。劉敞的詩流傳也不少,五言、七言都不乏佳作。例如《聖俞輓詞》:「孤宦眾人後,空名三十年,交遊一時絕,詩筆四方傳。」簡潔凝練,辭情相稱。[3]

主要作品

著有《公是集》54卷,有廣雅書局重刻聚珍本。又有《春秋權衡》、《七經小傳》、《公是先生弟子記》等。

參考資料

  1. 劉敞 詩詞網
  2. 劉敞的詩詞全集 送張四隱直游邊 國學薈網
  3. 劉敞 查字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