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作品名稱: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1]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曹璩的。從詩題「送曹璩歸越中舊隱」上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隱居地,具體地說是在會稽。劉禹錫出生在浙江嘉興,直到20歲之前去長安。曹璩和劉禹錫,或許原本就認識,「少逢知己憶吾廬」一句已經隱括了這次是難得的他鄉遇故知;或許有親朋好友為之牽線搭橋,故後有「剡中若問連州事」之句。當然這兩者並不矛盾。從這首詩近3百字的引來看,曹璩好名,先是用「遍干諸侯」的方式以求之,但沒有結果,於是想隱居名山來沽名釣譽,劉禹錫用「在己不在山」開導曹璩,於是曹璩就留下來,拜劉禹錫為師。曹璩絕對是聰明人,「居三時,而功倍一歲」說明他九個月時間在劉禹錫指導下讀書很有成效。到了11月,曹璩準備回會稽歸隱,並說他已經知道了,讀書才是求名之道。並請劉禹錫贈詩給他。於是劉禹錫就寫了這首詩送給曹璩,其目的還是「以鑒其志」。

「剡中若問連州事,惟有千山畫不如。」這裡的「剡中、連州」均是語帶三關之詞,既指地指人也指事,「剡中」可解為「我在剡中的友人」。「連州」則指自己在連州之事。我覺得,「剡中若問連州事」頗有點像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句。劉禹錫說這句話,是對連州山水的讚美,也是對故鄉親友的安慰。唐時的連州雖然偏遠荒涼,但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在劉禹錫之前,詩人元結曾經在連州住過。元結把這裡的一個湖泊命名為海陽湖。湖畔有飛練瀑、月窟等勝景。劉禹錫來連州後就在海陽湖畔建築了一個亭子,稱為吏隱亭。公餘之暇,他就在吏隱亭上眺望四周景色。那縈纖曲折的溪流,覆蓋水面的花草,潔白如練的飛澡,斷虹似的帶橋,加上和諧悅耳的松濤,使詩人感到心曠神怡,暫時忘掉了謫官的苦悶。

詩詞正文

譯文

自貶郎州以來,我走過了瀟湘很多地方,但很少能遇到知心朋友一起回憶故鄉。

每天只在靠近水邊的幾間茅屋前徘徊,秋天的夜晚,只有一盞孤燈陪伴我讀書。

這裡離京城遙遠,什麼時候能求得功名,只有刻苦讀書,學成後自然會被徵召。

故鄉的親友如果問起我在連州的情況,就說我這裡的山嶺景色不錯,比畫還美。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3]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4]

視頻

中國歷史文化:《人文地理》正氣貫古今傲骨錚錚——劉禹錫
劉禹錫和他的詩的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