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秋谷宮坊罷官歸益都 其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趙秋谷宮坊罷官
歸益都 其三》作者查慎行 |
作品名稱:《送趙秋谷宮坊罷官歸益都 其三》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查慎行 |
送趙秋谷宮坊罷官歸益都 其三,是清代著名詩人 查慎行所作的一首詩詞。 [1]
作者介紹
查慎行(1650年—1727年),本名嗣璉,字夏重,海寧人,清朝詩人。晚年居於初白奄,所以又稱查初白。 曾在納蘭·明珠的府中教他的小兒子。康熙28年,牽涉洪升《長生殿》的國恤張樂事件,遭革職,驅逐回籍。他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又號查田,籍貫改作錢塘。1703年進士,後成為翰林院編修,入值南書房。他曾為康熙捉刀寫文章。雍正5年,弟查嗣庭犯文字獄,查慎行也遭牽連,被逮捕,次年又釋放,但查家其他人都被殺了,他不久後便逝世。 查慎行受經史於著名學者黃宗羲,受詩法於桐城詩人錢澄之;又與朱□尊為中表兄弟,得其獎譽,聲名早著。入朝後從軍西南,隨駕東北,又飽覽各地風光。其論詩以為"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查為仁《蓮坡詩話》。他以"空靈"創新為尚。得力於陸游很深;著《補註東坡編年詩》50卷,受蘇軾的影響亦大。其詩工於刻畫鍛煉,又多採用白描手法。袁枚《論詩絕句》稱其詩"一味白描神活現,畫中誰似李龍眠"。擬之以北宋畫家李公麟。清初詩人多學唐,查慎行崛起後,兼學唐宋,成為清初效法宋詩最有成就的作者。對詩壇影響極大。趙翼《甌北詩話》認為:"梅村(吳偉業)後,欲舉一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要其功力之深,則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 查慎行詩多紀游弔古之作,又多作組詩。古體如《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石鐘山》、《五老峰觀海綿歌》;近體組詩如《金陵雜詠二十首》、《荊州雜詩六首》、《邯鄲懷古三首》、《汴梁雜詩八首》、《建溪□歌詞十二章》、《桂江舟行口號十首》等,都頗著名。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則不多,只有《秦郵道中即目》、《蕪湖關》,《白楊堤晚泊》、《蘆洲行》、《憫農詩》、《賑饑謠》等詩,寫及了這方面內容。 查慎行的詩"平生所作,不下萬首"(許汝霖《敬業堂詩集序》)。後經他刪定為4600餘篇,按時地編次為《敬業堂詩集》48卷,《續集》 6卷,另有《詞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絕少,《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子孫搜訪匯編而成。 查慎行的詩主要學習宋人,特別是蘇軾和陸游。他注過蘇軾的詩,題為《補註東坡編年詩》,共五十卷。他的律詩、絕詩純為議論,格調老成。古詩有氣勢。 趙翼《甌北詩話》寫:「要真功力之深,則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那「一人」便是指查慎行。 他著述甚豐,詩收在《敬業堂詩集》(53集,50卷,收錄康熙18年至康熙57年所作的詩)、《敬業堂詩續集》(7集,6卷,康熙57年至雍正5年),文收在《敬業堂文集》,在易學方面有《周易玩辭集解》十卷、《易說》一卷,另著有《人海記》二卷。
正文
君別蓬山作謫星,我從霧谷擬潛形。風波人海知多少,聚散何關兩葉萍。
人物生平
5歲能詩,「始入小學」。 6歲「通聲韻,工屬對」 10歲作《武侯論》。曾就學於黃宗羲,研究經學,對《周易》尤有心得。 19歲「讀書於武林吳山,從慈谿葉伯寅先生學」, 20歲補諸生,出門遠遊,遍歷雲貴、華中、華北、東南各地,寫出大量詩作,名噪一時。曾在納蘭明珠府中教授其幼子。 23歲應童子試 康熙二十八年(1689),牽涉洪升《長生殿》的國恤張樂事件,遭革職,驅逐回籍。後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又號查田,籍貫改作錢塘。 康熙三十二年(1693)始中舉人。 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東巡,因大學士陳廷敬等推薦,詔隨入都,入直南書房。 康熙四十二年(1703)賜進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編修,後充武英殿總裁纂述。曾3次隨駕巡遊塞外,歲時風土,悉記以詩。得帝器重,親書「敬業堂」額以賜。 康熙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餘年,築初白庵以居,潛心著述,人稱初白先生。 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世宗知其端謹,特許其父子返回田裡。 次年放歸,不到兩個月即去世。其長子克建、堂弟嗣珣都是進士,時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
文學成就
査慎行受經史於著名學者黃宗羲,受詩法於桐城詩人錢澄之;又與朱彝尊為中表兄弟,得其獎譽,聲名早著。入朝後從軍西南,隨駕東北,又飽覽各地風光。其論詩以為「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直;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脫不在易」(查為仁《蓮坡詩話》。他以「空靈」創新為尚。得力於陸游很深;著《補註東坡編年詩》50卷,受蘇軾的影響亦大。其詩工於刻畫鍛煉,又多採用白描手法。袁枚《論詩絕句》稱其詩「一味白描神活現,畫中誰似李龍眠」。擬之以北宋畫家李公麟。清初詩人多學唐,查慎行崛起後,兼學唐宋,成為清初效法宋詩最有成就的作者。對詩壇影響極大。趙翼《甌北詩話》認為:「梅村(吳偉業)後,欲舉一家列唐宋諸公之後者,實難其人。惟查初白才氣開展,工力純熟,要其功力之深,則香山、放翁後一人而已。」
查慎行詩多紀游弔古之作,又多作組詩。古體如《中秋夜洞庭對月歌》、《石鐘山》、《五老峰觀海綿歌》;近體組詩如《金陵雜詠二十首》、《荊州雜詩六首》、《邯鄲懷古三首》、《汴梁雜詩八首》、《建溪□歌詞十二章》、《桂江舟行口號十首》等,都頗著名。反映民間疾苦的篇章則不多,只有《秦郵道中即目》、《蕪湖關》,《白楊堤晚泊》、《蘆洲行》、《憫農詩》、《賑饑謠》等詩,寫及了這方面內容。
查慎行的詩「平生所作,不下萬首」(許汝霖《敬業堂詩集序》)。後經他刪定為4600餘篇,按時地編次為《敬業堂詩集》48卷,《續集》 6卷,另有《詞集》2卷。文不多作,所存絕少,《敬業堂文集》3卷,《別集》1卷,共100餘篇,子孫搜訪匯編而成。金庸小說《鹿鼎記》的回目都是集查慎行詩中的對句。
時代背景
清兵入關以後,江南一帶士人抗清鬥爭前仆後繼。至查慎行成年時代,清建國之初的那種反滿復明的鬥爭已先後被撲滅或壓制,除西南、西北邊隅以外,大規模公開的反清鬥爭已成過去,清政權已相當穩固,政局已趨於平穩。康熙等一方面繼續實施高壓政策,殘酷鎮壓漢族的零星反抗,大興文字獄壓制漢族士人;一方面則大事「稽古右文」,以懷柔手段籠絡人心,特別是籠絡漢族士人。這種雙管齊下的政策,對當時士人確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政治上,查慎行之輩已不同於明末清初民族意識十分強烈的老一輩士人,大多已在政治上採取積極參與的態度,他們謀求仕途,欲以此實現人生追求。
當時湖州莊氏史案的廣事株連雖也曾震動一時,但它給查慎行們的更大影響,只是造成他們對政治的恐懼感,從而促使他們更加小心翼翼地為人。所以,在查慎行等人的詩稿中,明末清初顧炎武式強烈的民族感情已逐漸少見。對查慎行這一代詩人詩歌思想成就的評價,似乎不必再拘泥於他們對亡明的態度而滯留在滿漢問題上做文章了。對查慎行這一代詩人的詩作,似可轉換視角,把着眼點落到他們反映當時現實和指陳時事的態度與深度上來。查慎行的詩,在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方面,與清初詩人多有異處,這一特點當引起我們注意
藏書之家
查慎行好游山水,喜蓄典籍,73歲時退居里中,貯書萬卷,坐臥其中。卒之日,惟手勘萬卷書。家有「得樹樓」,藏書甚富。管庭芬《拜經樓藏書題跋記·跋》稱其「國初吾邑東 南藏書家,首推道古樓馬氏,得樹樓查氏,蓋兩家插架多宋刻元抄,而於甲乙兩部積有異本,其珍守已逾數世,不僅為充棟計也」。查氏兄弟均有藏書之好,查慎行家有「得樹樓」,藏書甚富;次查嗣僳,築「查浦書屋」藏書;季查嗣庭(1664~1727)字潤木,有「雙遂堂」藏書。後查嗣庭以文字獄戮屍,親族子弟,均受株連,慎行以年老放歸,三弟則遺留關西,藏書散失無存。所藏書鈐有「查氏初白」、「南書房史官」、「希古」、「得樹樓藏書」、「海寧查慎行字夏重又字悔余」、「初白庵主人」等印。至乾隆時,孫查岐昌仍以得樹樓命藏書之所。藏書散佚後,吳騫曾得其殘帙數種。著有《得樹樓雜抄》、《經史正偽》、《隨獵日記》、《周易玩辭集解》、《蘇詩補註》、《黔中風土記》、《人海記》、《敬業堂詩集》等。
參考資料
- ↑ 送趙秋谷宮坊罷官歸益都 其三,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