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詩人李白在公元736年-751年間,寄家於東魯(據考證今山東省濟寧市)時所創作。

作品原文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1] 魯國一杯水,難容橫海鱗。仲尼且不敬,況乃尋常人。

白玉換斗粟,黃金買尺薪。閉門木葉下,始覺秋非春。

聞君向西遷,地即鼎湖鄰。寶鏡匣蒼蘚,丹經埋素塵。

軒後上天時,攀龍遺小臣。及此留惠愛,庶幾風化淳。

魯縞如白煙,五縑不成束。臨行贈貧交,一尺重山嶽。

相國齊晏子,贈行不及言。托陰當樹李,忘憂當樹萱。

他日見張祿,綈袍懷舊恩。

作品譯文

魯國官人胸懷如一杯水那么小器,難以容納橫海而渡的鯨魚。

孔仲尼都受不到他們的尊敬,何況一般人呢?

白玉才換一斗粟米,黃金之才只值一尺薪木的價錢。

在樹葉紛紛凋落的時候閉門而思,開始感覺秋天的蕭條真比不上春天。

聽說你要調往西邊弘農郡,那是鄰近鼎湖的地方。

黃帝曾經在那裡埋下寶鏡和丹經,估計現在已經是匣生厚厚的蒼蘚,白塵茫茫。

黃帝騎龍上天的時候,那些小臣們也想攀龍鬚而去,結果紛紛落地。

那地方素有黃帝遺愛,風俗淳厚,百姓善良。

魯國的絲綢白如雲霧,雖然五匹不是一整包裝。

你臨行把它贈送與我這個貧窮的朋友,一尺就重於泰山,何況五匹。

相國齊晏子,給曾子送行,贈言不贈物,我也給你贈送幾句話:

種桃樹李樹可以夏天乘涼,種植萱草可以忘憂,交朋友要交有德行有才華的。

如果有朝一日我發達了,一定會象秦朝宰相張祿一樣不忘你的送衣袍之恩。[2]

注釋

1、弘農:虢州,天寶元年改為弘農郡,治所在今河南靈寶縣西南。

2、橫海鱗:巨鯨。

3、"白玉"四句:言己歷抵諸侯,卻極不樹意。

4、寶鏡:黃帝所用之鏡。相傳黃帝鑄十五鏡。丹經:傳說黃帝曾登王屋山授丹經。

5、軒後,即黃帝。

6、魯縞:魯地生產的白絹。縑:細絹。不成束:唐制,帛以十端為束,今只五匹,故云"不成束"

7、"相國"二句:《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曾子將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贈人以軒,不若以言,吾請以言乎,以軒乎?'曾子曰:'請以言。'"

8、"他日"二句:《史記·范睢列傳》載:魏中大夫須賈使齊,范睢從。賈疑范睢通齊,魏相使人答之,幾死。後逃入秦國,為秦相,號曰張祿,而魏不知。魏聞秦將東伐韓魏,遣須賈使秦。范唯聞之,敝衣微行見須賈,須賈憐之,取一娣(厚繒)袍賜睢。後知張祿即范睢,大恐。范睢數其罪當死,然"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赦之。

作者簡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3]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