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逍遙詠191-200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逍遙詠101-110首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逍遙詠101-110首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趙光義

逍遙詠191-200首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1]

正文

一九一

八風雷動繞炎洲,巨海波浪四畔流。 鼠向此中毛骨異,布成將舊火燃休。 鼠向此中毛骨異,紫玉黃芝瑞氣浮。 聖境山林人莫訝,延年皆是眾仙遊。

一九二

伏藏終不見,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懷古,周通隱聖機。 清天何物性,濁地故相依。 修煉真堪惜,疏慵有順違。

一九三

大都滋味莫因循,減節從教歲月身。 述作比圖人世解,凡情謾說內丹真。 消停意上寬還遠,宗旨猶來最好親。 動靜機關勿勞苦,坎離卦象善調勻。

一九四

春間花卉一齊開,天上優遊誰肯來。 洞裡煙霞牢秘景,水精殿宮白皚皚。

一九五

乘雲駕鶴自西東,修煉真人意氣雄。 出離凡為高見識,周旋道理遠懷通。 愚迷盡說皆非實,解者方知事不空。 宿業大都心外障,有緣歲月易成功。

一九六

從凡入聖作梯媒,紅燄爐深豈易裁。 點化縱橫名大藥,催驅雜類謾成灰。 真鉛即是機關理,暗室外皆明任眾猜。 未究前言勞自苦,精窮玄妙樂康哉。

一九七

從來教法甚分明,幾許心迷事不成。 棄世經圖閒自性,精修道路必長生。

一九八

奧義通玄化,精微妙入神, 功程隨志願,貶降背於真。 靜默堪為法,無言事可親。

一九九

白日眾生見,幾來得意人。 萍蓬如似夢,丹鼎妙清神。 紅樹非花影,青松壓海津。 入玄龍虎伏,大道許相親。

二OO

百法還丹數,玄門各自深。 真空光似日,解脫本由心。 迷惑終無應,精修重古今。 循環豈暫息,七寶聚高岑。[2]

作者簡介

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3]

歷代評價

宋史》: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游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講學以求多聞,不罪狂悖以勸諫士,哀矜惻怛,勤以自勵,日晏忘食。至於欲自焚以答天譴,欲盡除天下之賦以紓民力,卒有五兵不試、禾稼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登禪者,接踵而至。君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帝之謂乎?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