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屬於常用字。本意是通達,沒有障礙。後引申為到達目的地,又引申為互相連接無阻斷。也指使知道、傳達於對方,或了解、懂得,這兩種意思具抽象義。通也可以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用作名詞;又由道路無阻塞,轉指文句通順,還引申為普遍適用的、貫通的意思;也引申為全部、從頭至尾;也可作副詞,表示全部、十分。讀"tòng"的音時,作量詞用,用於文書,表示一份;用於擊鼓等行為,表示一陣、一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通

拼音; tōng/tòng(注音:ㄊㄨㄥˉ)

部首; 辶

字碼; U+901A

五筆; CEPK

倉頡; YNIB

鄭碼; WXLD

字級; 一級(常用)

筆畫數; 十畫

筆順編號; 5425112454

GBK字庫; CDA8

區位碼; 4508

組詞; 通過、通順、通暢、通訊等

外文名稱; through

筆順; 筆順編號:5425112454

筆順讀寫:橫撇、點、豎、橫折鈎、橫、橫、豎、點、橫折折撇、捺

字源解說

"通"是形聲字,甲骨文以"彳"為形旁,"甬"為聲旁,篆文以"辶(辵 chuò)"為形旁,"甬"為聲旁。《說文解字·辵部》:"通,達也","通"本意為到達。

詳細字意

通(tōng)

(1)本意〖動〗沒有阻塞,可以穿過 [open;through;unimpeded]

往來不窮謂之通。--《周易·繫辭傳》 推而行之謂之通

道遠難通。--《國語·晉語》。注:"至也。"

血脈欲其通也。--《呂氏春秋·達郁》。注:"利也。"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宋·周敦頤《愛蓮說》

又如:貫通;通衢大道(四通八達的大道,指交通要道);通暢(通行無阻的);通川(有河川流通的地方);通邑(四通八達的城市)

(2)〖動〗用工具疏通;使不阻塞 [dredge;remove obstacles from;open]

疏之欲其通。--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通急(排解急難);通堙(開浚堵塞的水道);通溝(疏通溝渠)

(3)〖動〗有路達到;通往 [lead to]

道不通。--《史記·陳涉世家

才通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北通巫峽。--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通天(通往天界。後用以形容本能非凡);通吊(至喪家弔唁)

(4)〖動〗傳達;使知道 [pass on;communicate]

主簿通語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通其意。--漢·賈誼《過秦論》

信耗莫通。--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通信;通消息;通辭(呈遞書面意見;傳達話語);通書(通信);通問(互相致意問候;互通信息)。

(5)〖動〗連接,互相來往 [link up]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旁推交通。--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數通使相窺觀。--《漢書·李廣蘇建傳》

又如:溝通;通郵;通靈(與神靈相通)通家至契(世代有交情的好友);通譜(同姓的人互認為同族);通正(和暢平正);通關(交往聯繫);通歡(往來交好)

(6)〖動〗了解;懂得 [understand;comprehend;be proficient in;be well versed in]

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後漢書·張衡傳》

不能通其意。--唐·韓愈《雜說》

諸母皆通文。--清·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通曉;精通;通玄(通曉深奧的道理);通心(內心通達);通明(洞曉事物的道理);通幽(通曉幽深的道理)

(7)〖名〗在某一方面,技術高超、有獨創性或聰明靈巧的人 [master;expert]

如:通方(通曉為政之道);萬事通;日本通;中國通;美國通

(8)〖形〗順暢;運行無阻(與"堵"、"塞"相對)

如:通順;水泄不通

(9)〖形〗通常的;共同的 [pass through;in common use]

如:通稱;通病;普通;通關文牒(通行證);通語(普遍通行的語言);通義(通行不變的道理、法則)

(10)〖形〗整個,全部 [whole]

皆通習之。--唐·韓愈《師說》

合通國之歡心,建百世不遷之廟貌。--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又如:通共;通盤;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檢(全部檢查)

(11)〖量〗用於文書電報等

如:一通電報

《大明熹宗哲皇帝寶訓卷之四·安屬國》:"……臣部據閏十月內登萊撫臣(袁可立)揭送彼國公結十二通。"

(12)〈文言義〉〖動〗通報;轉告 [report;tell]

如:通報(通知稟報);互通姓名;通志(表達意趣志向);通呈(通報呈遞)

(13)〈文言義〉〖動〗陳述,敘述 [state]

先生通正言,無懲前事。--《漢書·夏侯勝傳》

如:通款(向敵方表示願意降服);通誠(在神前表白誠意)

(14)〈文言義〉〖動〗流通,互相交換 [exchange]

商而通之。--《史記·貨殖列傳》

又如:通關節(暗中行賄、勾通官吏);通刺(通報名刺,交往)

(15)〈文言義〉〖動〗通婚

焉得彼嵞(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屈原《天問》

(16)〈文言義〉〖動〗勾結;串通

丞相亦言灌夫通姦猾,侵細民。--《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17)〈文言義〉〖動〗調和 [reconcile]

以通八風。--《呂氏春秋·慎行論》

(18)〈文言義〉〖動〗透徹 [penetrating]

練湖七月涼雨通,白水蕩蕩芙蓉紅。--元·薩都剌《練湖曲》

如:通平(通暢平正);通妥(通順妥帖);通快(通暢快捷)

(19)〈文言義〉〖名〗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①西魏設。在今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

②五代周置,在今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

③金朝置。在今北京市通州區

(20)〈文言義〉〖名〗古樂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為四器,名之為通。通受聲廣九寸,宣聲長九尺,臨岳高一寸二分。--《隋書·音樂志上》

(21)〈文言義〉〖量〗古代土地劃分單位 [unit of land]

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漢書·刑法志》

(22)〈文言義〉〖副〗很;十分 [very]

如:通圓(十分圓滿)

(23)〈文言義〉〖副〗總是 [always]

心邱聽着這些話,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語。--《花月痕》

(24)(Tōng)〖名〗姓氏用字,詳見"通姓"

通(tòng)

(1)〖量〗用於演奏鑼、鼓等打擊樂器

(2)〖量〗用於動作(多用於言語行為,數詞多用"一")

如:說了一通

(釋義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卷二】【辵部】通 tōng 他紅切

達也。從辵甬聲。

〖注〗⓶,古文通從彳。

譯文 到達,通達。字形以"辵"為形旁,"甬"為聲旁。

說文解字注

〖(通)達也〗

通達雙聲,達古音同?。禹貢:達於河。今文尚書作通於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從辵,甬聲〗

他紅切。九部。

康熙字典

〔古文〕⓶《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注》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於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爾雅》四時和為通正。《注》通,平暢也。

又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注》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注》謂更開置之也。

又軰也。《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注》謂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為旃。《注》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為井,井十為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注》旁淫曰通。

又葉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眾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通用級別

列入《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1月26日發布)常用

列入《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6月發布)一級 編號:2145

詞組

通報

通德

通分

通法

通同

通悉

通達

通約

通導

通紅

通聘

通盤

通情

通航

通知

通今

通計

通票

通鼓

通才

通郵

通傳

通呈

通訴

統通

通輪

通賢

通事

通籌

通商

通感

通恕

通諳

通線

通辨

通標

通告

通厚

通才

通天

通車

通賠

通銜

通室

通晐

通論

通弊

通道

通辭

溝通

通制

通話

昔通

通通

通套

通體

通式

通順

通判

通稱

通俗

通轍

通州

通名

通狀

通陌

通妥

通司

精通

通條

通徹

通望

通志

通說

通顯

通照

通明

通途

通究

通史

通統

通習

通守

通識

通淵

通融

通衢

通儒

中通

通過

通竅

文通

亨通

通詁

通常

通會

通訓

通使

通風

通洽

通電

通脫

通透

通豁

通財

通病

通草

通言

通質

通辦

連通

通觀

通寶

通理

通婚

通緝

通比

通議

通籍

通共

通暢

貫通

通曉

通宵

通用

通信

通古

通關

通洋

通辯

通訣

通驗

聯通

通令

通行

通訊

通車

通常

通路

通徹

通牒

通稿

通告

通古斯

通諭

通觀

通侯

通籍

通計

通家

通假

通解

通性

通通

通融

通俗

通貨膨脹

博古通今

通同一氣

通情達理

通都大邑

通衢廣陌

通風報信

通力合作

(詞語參考資料 )

音韻方

音韻參考

廣韻 thung [ tʰuŋ˧ ] ‖ [ l̥ʰoːŋ ]

他紅切,平東透 ‖ 用聲東部

【註解】達也。《三禮圖》曰:"通天冠,一名高山冠,上之所服也。"亦州名,本漢宕渠縣,內有地萬餘頃,因名為萬州,後魏以萬州居四達之路,改為通州。又姓,出《姓苑》。他紅切。九。

【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他紅

東一

平聲

一等

開口

(續表)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tʰuŋ

tʰuŋ

tʰuŋ

tʰuŋ

tʰuŋ

tʰuŋ

tʰəwŋ

tōng

thung

thung

中原音韻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寧繼福

東鍾合

東鍾

陰平

合口呼

tʰu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他紅

一東

平聲

分韻撮要

【註解】達也,徹也。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第六東董凍篤

陰平

方言音

◎ 客家話:[海陸豐腔] tung1 tung2 [[[梅州腔]]] tung1 [沙頭角腔] tung1 [東莞腔] tung1 [客語拼音字彙] tung1 [陸豐腔] tung1 [客英字典] tung1 [寶安腔] tung1 [台灣四縣腔] tung1 tung2

◎ 粵語:tung1

(音韻參考資料 )

所獲榮譽

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候選漢字 。[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