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天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通天穴,Tōng tiān(BL7),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別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歸,天舊。通天穴的位置: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中醫認為刺激通天穴有清熱祛風、通竅止痛等作用。


穴位含義

膀胱經氣血在此受熱脹散上行於天。
1. 「通天穴」氣血來自承光穴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此水濕之氣所處為天之下部,與頭部的陽氣不在同一層次,經由本穴吸熱後才上行至與頭部陽氣相同的天部層次,故名「通天穴」。
2.天臼。「天」,天部也。「臼」,石做的椿米器具,石也,腎也,潤下之氣也。天臼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陽熱之氣帶來寒冷之氣。本穴氣血為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炎,而在其氣血吸熱上炎的同時也就為天部帶去了寒冷,即是本穴氣血有潤下的特性,故名「天臼」。
3.天伯。「天」,天部也。「伯」,天之伯也,即脾氣,天為肺,其伯為脾。天伯名意指本穴氣血帶有脾的熱燥之性。本穴物質為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其氣弱小天目。「天」,天部也。「目」,肝所主的風也。天目名意指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中水濕含量稍大則會在本穴吸熱後脹散化風而行。
4.天白。「天」,天部也。「白」,肺之色也,氣也。天白名意指在承光穴傳來的水濕之氣稍多的情況下穴內氣血就會變為肺氣特性的涼性之氣。
5.天日。「天」,天部也。「日」,與夜相對,「陽也」,氣也。天日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天部陽氣。
6天歸。「天」,天部也。「歸」,歸來穴也。天歸名意指本穴氣血吸熱後歸於天部。
7天舊。「天」,天部也。「舊」,依舊也。天舊名意指本穴氣血對天部層次的氣血作用影響不太大。


概況

【取穴】:取正坐位,閉上雙眼,先取百會穴,在百會穴向上量l寸處再旁開1.5寸處,按壓有酸脹感。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
【運行規律】由天之下部吸熱後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清熱除濕。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清熱祛風,通利鼻竅
【主治病症】:頭面,口鼻等疾患,如頭痛,頭重,眩暈,鼻塞,鼻淵,鼻衄,面腫,口,耳鳴,項強,癭氣,喘息,瘈瘲,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頭項痛,口 ,衄血,狂走,瘛瘲,恍惚,目盲,青光,內障等上竅不靈之症,現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療鼻炎,高血壓,面神經麻痹,中風後遺症,遺尿,足跟痛,腦血管病後遺症,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嗅覺障礙,鼻炎,副鼻竇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本穴是治療各種鼻病的要穴。
【配伍應用】: 通天穴配風池穴、崑崙穴,有祛風清熱鎮痛的作用,主治頭重眩暈。
通天穴配迎香穴、上星穴,有清熱通利鼻竅的作用,主治鼻淵,鼻瘡。
通天穴配人中穴、內關穴,有回陽固脫的作用,主治虛脫。
通天穴配風池穴、印堂穴、上星穴、迎香穴,治鼻炎。
通天穴配迎香穴、合谷穴、四白穴,治鼻流清涕。
通天穴配百會穴、風池穴、太陽穴、合谷穴,治頭痛。

穴位療法

【針刺】平刺0.3~0.5寸,或沿皮刺0.3-0.5寸。
【艾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用食指按壓通天穴,每次3分鐘左右,也可用刮痧療法,可治療頭痛、鼻塞、鼻出血、鼻竇炎等疾[1]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陽膀胱經《通天穴》


參考文獻

  1. 通天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