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秋天的路(李漢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通往秋天的路》是中國當代作家李漢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通往秋天的路
第二部分是寫每天同女兒一起走過的那條路。「路的兩頭,一頭是家,一頭是學校。」由春到夏,由夏到冬,從十二歲到現在。「人就在紅霞里匆忙的走,在雨里閒適地散着。狗兒見了還搖着尾巴,也不知道人這一天經歷了悲歡,經歷了離合;也不知道,人變了性情,卻始終沒變味道。所以,這路上的一切對於我,還是熟悉的,我看着她們親切,她們看着我,大概也不陌生。」
從文章的立意上看,老師們普遍認為很好。李東輝老師說:作者「內心的情感流動與一路上的景致一一對應,生命與自然的節律相得益彰。」李佩紅老師更是仔細地讀了兩遍,認為「文章的整個基調是優美舒緩,文章的立意也不錯」。她對文中「原來有一種美,是需要時間沉澱,是需要寒冷侵蝕」格外欣賞,覺得「看似輕鬆而又有哲思」,發人深省。 漢中仗劍老師也認為作者「立意鮮明,主旨磅礴。」 平淡生活老師也很欣賞《通往秋天的路》一文,說此文「立意鮮明……思維闊遠,是篇好文章!」
關於文章的結構,李東輝老師認為作者能夠把「文章寫得含蓄優美。營造閱讀氛圍,非常得心應手。」漢中仗劍老師也說:作者的構思「應該算是一個好的觸筆點……尤其是作者刻意對比的策劃,也算成功!」
關於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老師們一致認為很好。周海老師稱讚作者「語言乾淨、純正,符合我的審美取向。」李東輝老師對此也予以充分肯定,他說:「首先是語言好,有了自己的風格。」語言有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平淡生活老師也感到文章「語言優美」。
除此之外,李佩紅老師有感於「中國寫散文的人太多了,要想突破很難。」目前「這樣的文章比比皆是」,因而期盼作者開闊思路,在今後的寫作中「能夠突破,有自己的個性和語言風格,這一點很重要。」漢中仗劍老師也讀得很仔細,還注意到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出現的問題,希望作者加強基本功訓練,「以後在標點的運用上稍稍仔細考慮一下」,避免標點和字詞的誤用。
總之,老師們都十分認真負責,既肯定了長處,也指出了問題,更對作者寄予了厚望。
瑕不掩瑜,鄭媛老師這篇《通往秋天的路》無疑是一篇很優秀的散文。
作者簡介
李漢君,男,1976年9月出生於陝西省旬邑縣湫坡頭鎮太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