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訊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訊博物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馬交石炮台馬路,總面積1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2100平方米。是一間讓參觀者在做實驗和學習的同時,又可以獲得娛樂的科學類博物館。隸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郵政局。 2006年3月1日,通訊博物館啟用,是一間集文化、科學和技術的特性,建構成為一間富實驗和互動特色的博物館。通訊博物館的基本陳列規劃為兩大展區,分別是《郵政與集郵展覽廳》《電訊展覽廳》,通訊博物館展出的藏品數有140件,重要展品有澳門郵政發行編號1的郵票版張及小型張(郵票),1910年澳門第一個直立式郵筒(郵政),1927年亞太地區首座西門子縱橫式自動電話交換機(電訊)。[1]

[]

歷史沿革

1985年,郵政局於在郵政局總部大樓一樓設立了一間小型展覽廳展示郵票收藏、郵政器具和電訊設備,從而構思需設立正式博物館。 2006年3月1日,通訊博物館啟用。

館藏文物

綜述 通訊博物館展出的藏品數有140件,包括僅限展示及可操作的互動展品。重要展品有澳門郵政發行編號1的郵票版張及小型張(郵票),1910年澳門第一個直立式郵筒(郵政),1927年亞太地區首座西門子縱橫式自動電話交換機(電訊)。特色的展品有多媒體結合鼓勵觀眾操作的交互式郵政、集郵及電訊展品。 主要藏品 《郵政服務》紀念郵票 從1884年在局長家中營業的小郵局開始,郵電局已發展成一個包括15間分布於不同區域的郵政分局、一所設置在1929年落成的郵電局總部大樓內的郵政總局、一個郵政交換中心、遍布於市內和離島以及政府和商業大樓中的40座自動售賣郵資標籤機和61個郵筒的郵政網絡,為郵政客戶提供便捷的服務。 《王冠》郵票 是澳門首套正式發行的郵票。自1884年至1984年間,澳門的郵票簡單地可以劃分為兩個時期。首先是葡萄牙王朝時期,郵票的畫面上總是統治者的頭像。隨著葡萄牙在1910年成立共和國,此後的澳門郵票陸續出現個別以澳門本土風景和事物題材的發行。郵電局在1984年成立集郵處,翌年起發行自主規劃的澳門郵票,從此不斷地刷新澳門郵票史的第一次。如果說1985年至1999年是澳門郵票呈現光芒的時代,那麼隨著1999年12月20日,以中國澳門為標記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澳門郵票已經憑藉獨特的個性向世界展現東西方多元共融文化的色彩。同時,澳門郵票以其題材多樣化及高質量獲得國際集郵市場的肯定及讚賞。 《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郵票 澳門郵票也不忘見證了重要的國家紀念日和大型基建落成的時刻,在2002年《中國隊參加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紀念》、2003年《中國首次載入航天飛行成功》、2004年《鄧小平誕生一百周年》、2005年發行《鄭和下西洋600周年》、2008年《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2010年《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2016年《孫中山誕生一百五十周年 》、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2018年《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澳門) 成立十五周年》和《港珠澳大橋》、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郵票和郵資標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二十周年》郵票。 《郵政儲金局》紀念郵票 創辦於1917年的郵政儲金局是隸屬郵電局的信用機構,從事屬銀行性質的業務,受《金融體系法律制度》規範和澳門金融管理局監管。郵政儲金局的辦公大樓在1984年落成,主要服務包括存款、貸款、國際匯款、電子支付平台和貨幣兌換等。另外,郵政儲金局還負責「居屋貸款優惠基金」的管理。

文化活動

學術研究 編輯出版《澳門郵政和電訊的歷史和發展》(第1卷、第2卷),2008/09年度預約導覽服務指南。 交流合作 國際、國內、館際交流合作:國際博物館協會(中國國家博協)會員、亞太地區科技中心網絡會員、澳門國際博物館日聯館活動。

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 通訊博物館是公營單位。 經費來源 通訊博物館由澳門郵政拔款。 人員編制 通訊博物館全館共有31名員工,包括館長1名、主管5名、商店銷售及接待人員3名、導啟員11名、展品維修員2名、信息網絡管理人員2名、公關市場及學校聯絡人員2名、藏品管理及行政人員5名。 服務觀眾 導覽、長者導覽、專題導覽、現場科學示範及工作坊、零距通訊博物館(專為個別學校訂製的到館或到校興趣小組和活動)、節假日和暑期特別活動及比賽。 觀眾接待 通訊博物館年觀眾人數有2.5萬,約60%屬學生觀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