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逝去的村莊(外一篇)(楊軍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逝去的村莊(外一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逝去的村莊(外一篇)》中國當代作家楊軍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逝去的村莊(外一篇)

翻過一道山,爬過蜿蜒曲折的山路,穿過高高細細長滿眼睛的白楊樹群,幾間泥瓦屋掩映在竹叢中闖入我們的眼帘。

我們幾個好閒者,長時間停留在都市的霓虹燈中,滿身的鋼筋混凝土和汽車尾氣味道。為了讓我們的視線從視頻和各種機械離開,為了讓我們渾濁的目光變得清澈些,尋着少無人跡的山路, 我們遇見了這座久無人煙的村子。

村子原先的主人己經搬到山下條件更好的地方。而許多搬不走現代生活也不需要的便留在這裡。

大大的灶台,笨笨的風車,圓圓的石磨,高高的穀倉,尖尖的犁耙,深深的水缸,密密的竹具,黑黑的簑衣,厚厚的門板……

曾經農家生活的標配依舊訴說着主人農家的故事, 望着散亂一地的農具我甚至感受到主人離開時扔棄的喜悅和快樂之情。在這裡時光似乎停滯,永遠停留在主人把門關上離開的瞬間。

山真的很大了,我站在房屋前的青石板上望着天,蔚藍的天空被四周的青山切割成了不規則的形狀,只有幾朵白雲在空中飄浮。

為什麼這樣的大山深處會有這樣幾戶人家,他們從何而來,為何而居?

山風吹拂着屋前屋後的翠竹、茶樹、栲木,陽光從樹葉縫隙斑斕的穿過,不遠處還有叮咚叮咚的泉水聲。

人的生命似乎極其的頑強,只要有一灣溪水,一塊山地,人們便可結廬而居,開始日落而息,日出而做,種桑織麻,開荒植稻的生活。

山裡的生活被山外的人稱做世外桃源,而大山外便是滾滾紅塵。

山裡的天地很小,很安靜。

靜的可以聽見山的呼吸,雲的足跡,鳥的應答,泉的流敞。

山裡的時光很慢很慢,慢的不知秦漢不知魏晉。只知道早晨、響午、黃昏、夜晚。只知道月起東窗,月沒深山。只知道春花夏蟬,秋霜冬雪。

山裡的人很少很小,眼中只有她或者他,只有孩子和屋前屋後的雞,只有山上的竹筍茶子,溪間的清魚小蝦,還有門口跑來跳去的小狗。

而山外天空很大,大的到處是飛機的航線。

山外的路很寬,寬的到處是車子的喇叭和車燈。

山外的人很多,多的到處是衣冠楚楚和陌生的步履匆匆的人,還有許許多多聽不懂的語言。

這世界有許許多多的大山,也就有了許許多多的山裡和山外。山里荒蕪的村子會越來越多,走下大山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只是想念山裡的人會多嗎,喧囂的山外甚至聽不見身邊人的呼吸,甚至連做個夢都是奢侈的事,有時間去想念大山里油燈水車扁擔茅刀嗎?大山外紛紛擾擾的信息瞬息萬變,隨時都在刺激着山外人們疲憊的心靈。有時間去懷念大山單調而乏味的生活嗎?

山裡的村子一定會漸漸的消亡,但永遠不會消失。哪怕樹木的藤蔓最終會將村子的房屋纏繞,士牆會轟然倒塌,但村子的一切它會深深地烙進我們心靈深處,在某個時候,它會突然出現在我們夢中,連着那彎彎曲曲的石路、炊煙,讓我們悵然若失……

同來的書友看着刻着時光烙印的瓦罐石磨而歡呼,期待着這些能放置在書房或院落中,增添房屋的歲月滄桑感,以示主人的厚重。

我們對這些村子老舊物品是如此的親近,是因為我們大家的根都來源於大山里某個村子,不管是誰,來自何方,有的是父輩,有的是爺爺的爺爺,我們都和某座山裡的某個村有着不可割捨情愫

山風,山月,山水,山歌,還有那漸漸逝去山村,其實都未遠走,都隱藏在我們試圖澄清的心中。

[1]

作者簡介

楊軍民,江西省德興市文化館館長,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德興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