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連日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連日清
圖片來自commonhealth

連日清(1927年2月17日),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醫學昆蟲學生物學家與公共衛生學者。長期研究蚊子與經由蚊子傳播的各種熱帶傳染病,包括瘧疾登革熱等,有「蚊人」、「蚊子博士」之稱。除此之外也對蜻蜓有相當程度之研究。

全世界蚊子達三千多種,其中有八十多種會傳染疾病,連日清在台灣發現共29種蚊子品種,在其他國家發現2種新品種,目前共發現31種。

生平

1927年12月17日,連日清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他的祖父原本家境富裕,但因爆發鼠疫,連家在三天內失去五位家人,之後家道中落。他的父母生了15位子女,連日清為長子,需要負擔家計。

1942年3月,連日清畢業於台北市太平公學校高等科(相當於初二),至台北帝國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熱帶病學科(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擔任臨時僱工。昆蟲研究室主任大森南三郎教授要求他擔任英文打字員,但連日清連英文字母都不認識。大森南三郎親自指導他學習英文,以及如何辨認蚊子種類。在大森南三郎教授的鼓勵下,連日清進入進入台北財團法人私立成淵中學夜校半工半讀,(今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前身),同年,爆發登革熱疫情,台灣有500萬人罹患此病,熱帶醫學研究所投入防治研究,在收集蚊蟲檢體時,連日清因此感染登革熱,但也讓他立志成為蚊蟲學家。

1945年,連日清在高中夜校畢業,被日軍徵召入伍。在防瘧部隊中,協助抗瘧顧問小泉清明採集瘧蚊幼蟲,在小泉清明發表的論文中,將連日清列名第二作者。同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太平洋戰爭。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

1946年,接任熱帶醫學研究所所長的學者洪式閭看到小泉清明的論文,鼓勵連日清將它改寫成中文。但連日清中文不好,最終改寫成英文論文發表。因為國共內戰,國民政府缺乏經費,熱帶醫學研究所發不出薪水,連日清受經濟壓力,改考台灣水泥公司打字員,離開研究工作。因為始終想要投入學術工作,1948年,連日清在家境略為好轉後,決定全職就讀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英語系。

1955年,進入臺灣省瘧疾研究所,致力於防瘧工作,在眾人努力下,1965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台灣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瘧疾根除地區」,是台灣公衛史上一大勝利。連日清在此之後,轉而研究登革熱病媒蚊。 1974年12月臺灣省瘧疾研究所改制為台灣省傳染病研究所,1988年9月併入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期間致力於研究病媒及防疫工作,持續研究病媒蚊的生態,協助防治瘧疾與登革熱。[1]

在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工作期間,曾與里昂·羅森(Leon Rosen,1926-2008)博士[2]共事,也曾參與日本腦炎相關研究。

1969年,以27種新種蚊子之發現論文集,獲得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1981年,擔任昆蟲醫學技術團團長,前往玻利維亞。 1993年,於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退休。

2000年(民國89年)起,多次前往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3],協助防瘧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聯合授勳名錄-連日清先生
  2. Gubler, Duane J. Obituary: Leon Rosen (1926-2008). 病毒學期刊《病毒學檔案Archives of Virology》154.4: 731–732. Apr 2009 [2016-07-17] (英語). 
  3. 登革熱防疫有「道」!,李家維,Scientific American 中文版 (科學人雜誌),2015年第161期7月號,遠流出版,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