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場

道場,泛指指修行學道的處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 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道場 [1]

外文名稱 ashram

道場分類 祈福道場和度亡道場兩大類

基本解釋 泛指指修行學道的處所 [2]

291143164I7.jpg

道場釋義

1.原指成佛之所

作道場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規模較大的誦經禮拜儀式。如水陸道場、慈悲道場、天師道場等。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超度亡人的法會等等。

佛、道二教誦經、禮拜、修道的場所。佛教徒誦經、禮拜、修道的行為。

唐柳宗元《南嶽般舟和尚第二碑》:"遠大師修明要奧,得以觀佛,浩入情海,洞開真源,道場專精。"

另外,道場亦被用作寺院的別稱。在寺院裡做佛事做法事也是做道場。簡言之,修法行道之處即是道場。把修法行道之功德回向某人,即是為人做道場。

2.專用的場所

晉支遁《五月長齋詩》:"騰波濟漂客,玄歸會道場。"

T0116de9fe79c039d11.jpg

《魏書.釋老志》:"[始光間]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遂起天師道場於京城之東南,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給道士百二十人衣食,齊肅祈請,六時禮拜,月設廚會數千人。"

唐王昌齡《諸官游招隱寺》詩:"回指岩樹花,如聞道場鼓。"

《宋史.真宗紀三》:"秋七月癸巳,上清宮道場獲龍於香合中。"如由明代兵部尚書袁可立所建河南睢縣的袁家山道場就是這類道場。

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氏(袁可立)陸園》:"晚相園地建道場,名'小蓬萊'。"

3.佛教徒僧尼誦經超度亡人的法會。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人間天上,看鶯鶯強如做道場。"

《水滸傳》第三回:"又只一拳,太陽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

《紅樓夢》第十五回:"只有幾個近親本族,等做過三日道場方去的。"

農村道場

T01681c0483d9f9441b.jpg

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為最高信仰的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它用神仙不死之道教化信仰者,勸人通過養生修煉和道德品行的修養而長生成仙,求得永恆。道教從一開始形成,就從事或參與葬禮。中國人重視養生送死,並要求通過一定的儀式加以表現,主要是讓亡靈得到安寧,同時要人鬼分途,死亡的陰影不再籠罩活人,保證活人的平安。

同時,古人又重視死者的亡靈能夠上天堂,與諸神和先祖同在。早期道教教派主要在民間活動,所以參與民間的葬禮幾乎是題中應有之義。比如墓門解除(一種為死者墓室舉行的法術儀式,意在使人鬼分途,同時也包含鎮墓功能),解除復連(使造成死亡的厄運和晦氣不干擾活人),都是經常性的活動。

以後在發展中,葬禮的內涵逐漸突出孝的主題。強調經過道士作法,使亡者早升天堂,使已亡的祖先早日脫離幽冥之苦。

當地流傳的道教是一種道門葬禮,俗稱"做道場",它在當地的具體形成年代和淵源不詳,1949年解放前十分興盛,在寺廟和農民家中經常演出,做為一種法事活動或者悼念亡人。傳授人家中祖傳道教,其爺爺、父親、哥哥都是道士,民國22年(1933年),他正式從事做道。

道門的葬禮有相當完整的儀式,不過在民間施行中,滲入了許多民間的因素。當地傳授人祖傳道教,屬張天師張氏派別,有古代道教遺風,亦有古代傳道之術,家中傳有古畫"三古菩薩"畫像、古代服袍、做道場用的器材、家傳的道教的古書等。

做道場時,道士身穿各式長袍,做道融吹、拉、彈、唱(誦經:道教認為誦經有莫大的功德,給亡靈誦經,能使他們早脫幽冥之苦。在喪禮中,常誦的經典有《度人經》,《玉皇經》,《三官經》等)於一體,曲調都是古代遺傳,演員唱腔高亢明亮,其念白為本地方言,內容有專門的道教書籍。

397fd372e3355f.jpg r 720x480x95 bb652f56.jpg

到"解結"(做道場的一種形式)時,由兩人表演"對詞",所演唱的長興地方小調清晰、動聽。在亡人凌晨12時後入殮時,道士表演"轉逍遙",動作從慢到快,伴奏從輕到重,從散到緊,非常精彩。"踏八卦"是道場的另一形式,道士們動作靈活,念白幽默,唱腔洪亮。做道場的伴奏樂器有簧、笛、簫、二胡、秦琴、嗩吶,篤板、鑼、鼓等,演出內容和音樂都較為豐富。

這些做法用意主要在於行孝慈,同時也給家族帶來安全感,解除因親人亡故帶來的心理陰影。

修道的場所

梵文Bodhimanda的意譯,音譯為菩提曼拏羅。如《大唐西域記》卷八稱釋迦牟尼成道之處為道場。後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學道的處所。如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的道場。

道場 人物

普陀山 觀音菩薩

九華山 地藏菩薩

五台山 文殊菩薩

T010123603bb51bb063.jpg

峨眉山 普賢菩薩

狼山 大勢至菩薩

天台山 五百羅漢

雞足山 迦葉尊者

支提山 天冠菩薩

雪竇山 大肚彌勒佛

梵淨山 天冠彌勒菩薩

嵩山 達摩祖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