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道孚縣隸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0°32′-101°44′,北緯32°21′-30°32′,轄區面積7053平方公里。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東與丹巴縣,西同新龍縣,南和康定縣、雅江縣相連,北與爐霍及阿壩州的金川、壤塘縣接壤相鄰。 道孚旅遊資源豐富,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片淨土。自然景觀迷人,雪峰、峽谷、草原、湖泊、瀑布、土石林、溫泉等一應俱全;人文景觀豐富,箱式建築的道孚民居名揚海外,獨具特色;佛教聖地惠遠寺、靈雀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享譽藏區;扎壩大峽谷的「走婚」習俗延續至今,神秘奇特。 「泰寧自然風景區」總面積2千平方公里,由埡拉神山、雍正帝敕建惠遠寺,八美千枚岩石林、五色海、溫泉組成。
目錄
歷史沿革
道孚昔稱「道塢」,藏語譯意為「馬駒」,縣名依地形而定,縣城地形如馬,故名。
早在公元前已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時期,羌人西遷,子孫眾多,史稱西羌或西南夷。
漢武帝時置沈黎郡,以鮮水為關繳,道孚史稱為氂牛檄外地。
隋為附國地。唐屬吐蕃。明屬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冊封境內十土百戶。 雍正七年(1729年),境內由明正、丹東、麻書、孔撒四土司分治。
宣統三年(1911年),建制道塢設治局。
民國元年(1912年),建制道塢縣,翌年更名道孚縣。「孚」意為「信任」,表現當局對該地和平安定,以及長官能夠治理好百姓的信任和希望。道孚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
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西康特別行政區。 民國二十年(1935年),設西康宣慰使公署駐道孚。
1936年 ,紅軍長征經道孚,成立道孚縣博巴政府。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
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州。1978年撤銷乾寧縣,所轄協德、扎壩2區劃歸道孚縣。
1990年道孚縣轄5區、1鎮、22鄉,縣治鮮水鎮,距州府康定219公里,離省會成都585公里。
2000年,道孚縣轄2個鎮、20個鄉,2010年,道孚縣轄2個鎮,20個鄉。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4.83億元,比2010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73元, 比2010年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9373元。
2011全年接待遊客16.3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億元,比上年增長45.2%。
2018年6月,四川2017年度脫貧攻堅「1+3」考核結果出爐,在四川全省16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中,脫貧成效考核綜合評價好的共有31個,道孚縣在內。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2月18日,退出貧困縣。
行政區劃
截止2018年,道孚縣轄4個鎮、18鄉:鮮水鎮、八美鎮、亞卓鎮、甲宗鎮、格西鄉、麻孜鄉、孔色鄉、葛卡鄉、仲尼鄉、紅頂鄉、扎拖鄉、下拖鄉、瓦日鄉、木茹鄉、甲斯孔鄉、七美鄉、銀恩鄉、維它鄉、龍燈鄉、協德鄉、色卡鄉、沙沖鄉。
人口民族
根據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4848人。 至2011年底,道孚縣戶籍人口5529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2‰,人口出生率11.37‰。
2013年末,全縣戶籍戶數15235戶,其中農業戶數10380戶,戶籍人口56664人,其中農業人口48468人;年末常住人口56461人,其中城鎮人口14555人,城鎮化率25.78%;人口出生率11.17‰,人口死亡率3.29‰,人口自然增長率7.88‰。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其中以藏民族為主體,約占總人口的89%。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道孚縣位於四川省甘孜州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00°32′-101°44′,北緯32°21′-30°32′。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東鄰康定縣,東北與丹巴縣相接,北與阿壩州金川縣連界,西與爐霍縣接壤,南與雅江縣為鄰,西南與新龍縣毗連。全縣東西116.24公里,南北長132.44公里,幅員面積705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道孚縣地處青藏高原的邊緣,界線十分清晰;亞拉雪山方向奇峰林立,地質年代久遠,屬山地地貌,正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仿佛青是典型的高原地貌。 道孚縣境內地形複雜,峰巒起伏,東北高,東南略低,東西長116.24公里,南北寬132.44公里,大雪山從東北延伸入境與橫亘山的支脈白日山相連,成為道孚縣境內的主要分水嶺。境內有名稱的山、峰、埡共107處,境內最高海拔5820米,最低海拔2670米,平均海拔3245米。按地形大體分為:東部八美山原寬谷區,西南部尼措、瓦日山原河谷區,南部扎壩高山峽谷區,北部玉科為高原高山區。
氣候
道孚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8.2℃,年均最低氣溫為零下14.3℃,年最高氣溫為29.9℃。年平均降水量為633.6毫米,平均日照2296.95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113天左右,晝夜溫差大。其特點是春夏不分明,冬長夏短,冬寒乾燥。
水文
道孚縣屬大渡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玉曲河、卻瓦魯科、五重柯、干爾隆、沙沖河等114條,流域面積2452.2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11.97億立方米,另有溫泉9個,湖泊53個;屬雅礱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鮮水河、慶大河、茶埡河等427條,流域面積為5094.5155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29.47億立方米,另有溫泉7個,湖泊73個。2011年道孚縣水域總流量為41.44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53.8萬千瓦。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道孚縣地處三疊紀沉積盆地發育區,礦產成礦地質條件良好,開發潛力大,道孚縣已有金、銀、鎢、錫、鈮、鈹、鋰、鉭、水晶等九大高值礦種,也有可供地方利用的鐵、泥煤、石灰岩、溫泉等固液體礦產資源。總計有礦產資源7類14種56處產地。 道孚縣有八美農戈山多金屬大型礦床,含鉛礦、銀銅;玉科極生溝鎢錫礦床;麻孜菜子坡187.1萬噸藏量的小型富鐵礦。
生物資源
至2010年底,道孚縣有林地面積141913.5公頃,活立木蓄積8313607立方米,森林資源覆蓋率為13.58%,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樺木、青槓、高山柏、楊樹、沙棘等,經濟林木有蘋果、花紅、甜杏、蜜桃、核桃、花椒、山梨等。 珍稀野生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雪豹、金雕、胡兀鷲、西藏野驢、褐馬雞等,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棕熊、小熊貓、細嘴松雞、藏馬雞、岩羊、盤羊等,並盛產蟲草、貝母、羌活、雪蓮花,大黃、黃芪等名貴中藥材,松茸、對雞油菌、羊肚菌、大腳茹等食用菌類倍受中外消費者青睞。 道孚縣境內不同海拔的層狀地貌,構成了多層次的不同生物種群,群落的立體分布特徵。林種植被主要有5科10屬20種,草種植被主要有56科158屬321種。野生藥用植物78科302種。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有9種,二級保護動物有40種,其它野生動物有26種。
水利資源
道孚縣境內水利資源較為豐富,至2010年底,該縣水資源總量為11.97億立米,另加溫泉9個,死水湖53個;屬雅礱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鮮水河、慶大河、茶埡河和427條山溪,流域面積為5094.5155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29.47億立米,另有溫泉7個,死水湖73個;全縣總徑流量為41.44億立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53.81萬千瓦。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底,道孚縣有耕地0.81萬公頃,有天然草地41.67萬公頃,林地31.18萬公頃。
經濟發展
綜述
2008年,道孚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681萬元,同2007年比增8.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001萬元。 2010年,道孚縣地區生產總值3.85億元,比2009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1億元,同2009年比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4862萬元,同2009年比下降14.2%;第三產業增加值21553萬元,同2009年比增長11%;三次產業結構為31.4:12.6:56.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6億元,同比增長36.7%。
第一產業
2010年,道孚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7億元,同2009年比增長20.9%。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07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527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22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1.05萬噸,同2009年比增長40.4%;油料作物產量745噸,同2009年比增長31.9%;水果產量429噸,同2009年比下降18.4%;蔬菜產量2573噸,同2009年比下降3.5%。2010年末各類牲畜出欄5.36萬頭,同2009年比減少0.4%;各類牲畜存欄22.5萬頭,同2009年比增長0.6%。2010全年肉類總產量4996噸,同2009年比增長1.5%。
第二產業
鄉鎮企業是道孚縣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道孚縣鄉鎮企業起步晚,發展慢,在1991年前還未建立起一個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鄉鎮企業。2005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613萬元,比1990年的610萬元增加5003萬元,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6.2%。
2010年,道孚縣實現工業增加值3177萬元,同2009年比減少661萬元,下滑1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407萬元,同2009年比減少2298萬元,下滑18.8%;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27萬元,同2009年比減少194萬元,下滑18.7%。
第三產業
道孚縣2005年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0餘萬元。 2010年,道孚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58萬元,同2009比增長22.0%。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472萬元,同2009年比增長21.9%;批發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8萬元,同2009年比增長11.6%,全年接待遊客14.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272萬元,同比增長30.9%。
社會
文化
至2010年底,道孚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圖書5000餘冊。完成22個鄉鎮377個點4529套「村村通」安裝置換工作,全縣廣播覆蓋率87%,電視覆蓋率84.8%。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覆蓋138個村,累計公益放映農村數字電影1430場。
民生
2003年道孚縣重點解決25965人的溫飽問題,推動全縣扶貧開發:一是解決20個村貧困農民的溫飽問題,人均年增收不低於100元;二是鞏固和提高相對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年人均增收不低於120元。
教育
至2010年底,道孚縣共有小學42所,在校小學生5234人,小學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7%;普通中學2所,在校初中學生1291人。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對4033名寄宿貧困學生補助生活費,建成農村留守學生之家1所,新建中小學校舍面積2639平方米。
醫療衛生
截至2005年全縣共有縣屬衛生機構24所,病床位195張,衛生技人員162人。至2010年底,道孚縣有衛生機構2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3個,疾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床位數95張,衛生技術人員212人。完成16個鄉鎮衛生院和137個村級衛生室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群眾為4.17萬人,參保率90%。
旅遊
道孚縣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原始度高,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片淨土。「泰寧自然風景區」總面積2千平方公里,由埡拉神山、雍正帝敕建惠遠寺,八美千枚岩石林、五色海、溫泉組成,與九寨溝、塔公草原相連;「玉科自然保護區」,被世人稱為「康巴阿勒泰」,風景如畫,也是康巴奇人洛珠的故鄉;「道孚民居」融建築、宗教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為一體,為藏區一絕。流行四種語言、興兩套禮儀,風俗奇特,值得考證研討。 *[1]
亞拉風景區
亞拉風景區地處干爾隆巴河流域,位於道孚縣東南,分別與康定木格措、塔公草原相鄰,面積158平方公里。亞拉雪山最高點海拔5820米,為康巴大雪山之一。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是惠遠寺和周邊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藏傳古籍《神山志易解脫之道》中對該山有記載,稱亞拉雪山為「第二香巴拉」。
從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從 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從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於藍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狀白雲,猶如祭祀的輕煙。
亞拉雪山下,分布着眾多的瀑布和高山湖泊。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順陡崖飛流直下,形成大小眾多的瀑布,氣勢磅礴,鳴聲轟隆,蔚為壯觀;瀑布下形成友措、姐妹海等眾多湖泊,湖水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七彩顏色,微風掠過,滿湖碎銀;湖周圍生長着紅杉林及各種灌木林,夾雜着杜鵑着各類野花,五彩繽紛,各種珍稀動物時而出沒,各類野生食用菌及珍稀藥用植物生長期間。每一個湖泊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令人神往。置身其中,思索天,思索地,思索人,萌生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哲理,在大徹大悟之後得到淨化。
在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在 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在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於藍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狀的白雲,猶如祭祀的輕煙。 亞拉雪山西側山腳,有一道高約60米的瀑布。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順陡崖飛流而下,轟轟隆隆,蔚為壯觀;雪水順溪流注入友措湖。友措湖方圓1平方公里,由湖邊至湖心呈淺黃、淺綠、湖綠、藍、深藍色。早上湖面寧靜,平滑如鏡,景物倒影迷人十分;午後起風,湖面漣漪湧起,陽光照射,滿湖碎銀。*[2]
惠遠寺
惠遠寺位於四川省 道孚縣 協德鄉境內、省道303線公路八美至 丹巴方向8公里處的山間小盆地內,海拔3600米。距 道孚縣城89公里,距 八美石林9公里,距康定塔公20多公里,距埡拉自然風景區17公里。
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因西藏局勢不穩而請七世 達賴喇嘛噶桑嘉措避難於此,特撥白銀,征地500餘畝,修建廟宇、宮殿樓房,寺門正中高懸 清世宗欽賜「惠遠寺」巨大鎦金匾額。由於天時地利十一世達賴克珠嘉措便降生於此地,從此惠遠寺在藏區影響至深。
該寺經3次重建,新建廟宇為宮殿式金瓦頂樓,配以金幢寶瓶,法輪異獸,彩繪歷代帝王及戰將,各種唐卡畫,活佛神像於檐檁之上;浮雕九龍九獅門枋,肥梁胖柱,鋪陳富麗;庭院寬敞,布局嚴謹;樓堂庭廊,和諧得體。殿宇建築豪華,具地方特色,為 康巴建築藝術精品。該寺現收藏有各種貴重文物多件,寺廟每年為種種祭祀活動念經245天,大的法會有正月的「默朗欽布」,六月的「亞卻」和十一月的「安卻」。每逢法會,各地的信徒都前來朝拜、頌經,熱鬧非凡。 *[3]
八美土石林
八美土石林位於道孚縣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距八美鎮6公里,離川藏公路僅400米,面積5平方公里。
八美土石林由三疊紀 板岩構成。受 第四紀以來的 新構造運動影響,沿康定— 道孚—爐霍一線形成了著名的 鮮水河斷裂帶,斷裂帶中的岩石,受到擠壓、剪切,發生破碎、糜化,形成構造 糜棱岩,它在八美附近最為典型和集中。因這種岩石軟弱且含鈣質,大自然風雨流水的侵蝕便把它雕塑成了千姿百態、雄奇壯觀的土石林景觀。
八美土石林的絢麗景色,堪與華南著名的石灰岩 喀斯特石林媲美,但它在地質成因、景觀特點、微地貌形態和自然環境方面又十分特殊,類似的糜棱岩 土石林在國內外尚未見報道。八美土石林坐落在 川西高原,寬廣的 草甸、起伏的雪山、迷人的藏寨和土石林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絕妙的風情畫。
遠觀土石林,群峰匯聚,猶如萬塔林立,高低錯落,參差有致,如同精心製作的盆景;置身其間,則深感目不暇接,令人流連忘返,有的象白鹿望天,有的似猛虎下山,獼猴,石柱、石筍、石槽、石丫、石蘑菇、石蓮花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勝似人造的仙境,真是步入童話迷宮,極具美學價值。*[4]
龍燈大草原
龍燈草原在道孚縣龍燈鄉境內,分布於川藏公路兩側,坦蕩寬闊,形如吉祥八寶圖。當年格薩爾王曾在龍燈大草原安營紮寨,因而這片草原在藏語叫作「格薩爾通」,意為「格薩爾王征戰過的草原」。
龍燈草原上有一片叫作珠姆措(意為「翡翠海」)的海子,傳說是格薩爾王的愛妃珠姆遺落的翡翠頭飾化成,常能見到許多水鳥棲息在此。附近的草地上有一個長寬各53米,高近1米的規則土台,據說是當年格薩爾王的點將台,附近村落中還有「下馬石」等與格薩爾王有關的遺蹟。
珠姆措湖邊有一座紅教寺廟然姑寺,寺內供奉着108座形為男女兩兩相抱的歡喜佛,規模為世界之最。據說龍燈草原每一年要改變12次顏色,周邊還有扎瑪爾河和大片的紅杉林,景色迷人。每年七月舉行的賽馬會是當地的盛大節日,然姑寺的僧侶們會上演關于格薩爾王的藏戲。目前這裡正在申請進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5]
紅草地
紅草地位於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極目遠望,一片紅彤彤的景致映入我的眼帘,紅得那麼熱烈,那麼艷麗,也那麼醉人。在或黃或綠的白楊樹的襯托下,燦燦生輝,嫵媚無比。近視,「山青心欲燃,紅樹醉秋色」,我們徜徉在公路畔的小村莊,紅草地在陽光下奏鳴着令人陶醉的紅色旋律,真想套用唐代詩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也喊出一句「停車坐愛紅草地,霜葉紅草十月花」。
紅草地藍天白雲和陽光照耀下的紅草地令人賞心悅目,只是幾天不見紅草枯萎了許多,紅草地的最佳觀賞期就要過了,幾個藏族小孩依然不停地要這要那糾纏不休,乾脆去草地的另一邊,草地的另一面正對着太陽,整個紅草地處在逆光下,樹葉透亮透亮的,草地中的石頭在光的照射下輪廓分明,水塘倒映着藍天和白雲,我不失時機地拍了幾張,感覺效果應該不錯。快5點了,太陽也已經接近西邊的山頭,接我們的車也到了,我們在縣城外的傍河大橋下了車,這裡由於地處河谷的開闊地帶,太陽還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在高原拍照要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和地形,先拍哪裡後拍哪裡要做到心中有數。
大橋西邊的河灘上長着大片的青楊樹,我們從大橋邊上沿一張梯子下到河谷中,要當心梯子邊上栓着一條藏獒,不要去惹它應該不會有危險,雨季已過河床中水流不大,河床上布滿了沙石,一名身穿紅色衣服的遊人獨自在河對岸的堤岸上漫步,紅衣服配上黃樹葉十分搶眼,6點15分當天的最後一道陽光投射到了大橋傍的楊樹和白塔上,我們也按下了在稻城的最後一下快門。走在縣城的北街上,東面的山體和天空被晚霞映襯得彤紅彤紅。 *[6]
道孚民居
從康定前往道孚,在離道孚縣城幾公里以外的格西鄉,便能將道孚縣城盡收眼底。民居俗稱「崩科」,在藏語裡,「崩」是「木頭架起來」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頭架起來的房子」。由於道孚地處青藏高原、鮮水河斷裂帶,日照長、風沙多,晝夜溫差大,屬「四季無暑,一霜成冬」的典型高原氣候,於是聰明的道孚人便巧妙地利用本地建材精心打造居室,使其冬暖夏涼。在建築材料上,道孚民居以木材、石材、泥土為主要原料,依山傍水、坐西向東,起到吸熱採光,避風沙雨雪侵襲、保溫安全舒適的作用。傳統「崩科」式民居建築的營造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半圓木兩頭直接搭交,使四方牆體連成整體,在木牆體上挖洞作門窗;另一種是將房屋四角的圓木支成燈籠架,然後在角柱上挖槽,再將半圓木兩端插入柱槽內,層層橫疊成牆。20世紀70、80年代,康北的爐霍、道孚兩地相繼發生強烈地震。震後,人們對傳統的「崩科」建築在結構上、布局上都進行了改進,同時,在裝飾上也格外講究起來。
如今,道孚民居的一般結構是以藏式木架穿逗,作為整體骨架,一般為二、三層;以片石或泥土砌牆,按正方形各邊7-10尺為空間立柱,四柱之間稱一空,一般房屋有16-30空,也有40、50空的。柱與柱之間有穿枋或原木鎖拉扯,其餘維護結構由橫向平置,圓弧朝外的對剖圓木組成,它們層層重疊、四角交叉相搭,房頂高約5至8米。比起改進前,柱子直徑普遍加大,豪宅的柱子需兩人合圍,給人一種穩重之感;底層和二層的木柱連體,並仿照內地建築的木穿逗式結構,樑柱接榫,形成一個牢固的整體,以增強抗震能力。外形多為四方形,二樓呈L形、凹形或回形,內層結構是純木材,架「棒柯」或「棒勒」,間隔為各種用途的房間。房間上裝木望板,下鋪木地板,頂蓋用樺樹皮或硬雜木條墊底再鋪「阿嘎土」,日曬雨淋絕不漏水。屋架門窗外表的裸露部分,則多以油漆或自製的有色土染過,既防腐防蛀,又美觀大方。從外部看,二層平台的女兒牆上,種滿了各種花草,房前屋後還種植了果樹。用泥土夯築的底層和二層後方的土牆刷成白色,而木質的半圓木牆體塗成褐紅色,窗框和窗扇均作彩繪,室內裝飾也都用紅色等「火熱」的基調。各種色彩相互協調映襯,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別看每家每戶的道孚民居外觀色彩基調相似,其實內部卻各有洞天。根據建房大小,採光情況及個人喜好,農區建築的標誌——曬台,或居側邊、或留於房屋中間,通過在不同的位置設置曬台,有效地調節了空間,給人錯落有致之感。*[7]
勝利白塔
勝利白塔位於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組成,石木結構,主塔高53.24米,基寬24.8米,13層密檁飛檐的空心塔,內設木梯,可攀登至塔頂。大小塔均呈寶瓶狀,主塔高大雄偉,小塔玲瓏俊俏,極具民族特色。主塔內供奉大小神像、佛像數百尊,收藏《大藏經》等佛教典籍數百卷,周圍設銅質轉經筒168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每年方向正中供四大天王神像各一尊,銘以藏漢文佛咒和佛教圖案。平台上為方形主塔,四周設12個佛堂,頂部四方砌有44個方形神龕,各塑佛像一尊。中段向上逐步收縮,先為階梯式的三級圓盤,每級都砌有若干方形窗口;次為寶瓶塔身,設四佛堂。登樓至九層,外連圓形通道。第13層為飛檐大平台,1 3層上聳立着高高的圓柱輪式錐形塔剎,上罩蓮花瓣狀鏤空鑄制梵文佛咒,尖端是像征日月的寶頂。
扎壩大峽谷
扎壩大峽谷地處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南端,海拔2720米,東鄰道孚縣八美區,南與雅江縣接壤,西與新龍縣毗鄰。轄仲伲、紅頂、亞卓、扎拖、下拖5個鄉,近6000人,距離道孚縣城72公里,距離成都約620公里。
扎壩大峽谷全長約150公里,由於地形奇特,谷底的 鮮水河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大回灣,鮮水河兩岸景色奇特,風光秀麗,峽谷兩邊高山挺拔陡峭,遠遠的就能看見扎嘎神山。但見高山峽谷內激流沖盪,雲海蒼蒼,生長着大片茂密、蔥鬱的森林,遠遠望去猶如從天邊垂下來的一幅幅巨型 掛毯,行走其間,情趣盎然,心曠神怡。舉目遠眺,在峽谷深處,依稀可見古老的 碉樓群落散布其間。
現在扎壩仍然保留着獨特的母系氏族「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家庭的核心是母親,各種家務事及農活主要由婦女完成。
走婚,在扎壩叫「爬房子」。在扎壩,只要青年男女兩情相悅,無須任何儀式,男子即可在夜晚爬牆翻窗,進入女孩的閨房走婚過夜。爬10來米高的樓,一般只需要3、5分鐘。男女從談戀愛開始,就按照古老的婚俗實行走婚,生育的子女完全由母親撫養,父親沒有養兒育女的責任,只是按其所能盡些義務。男方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則幫助自己的姐妹撫養孩子。 *[8]
玉科草原
玉科草原位於四川甘孜州道孚縣境內,距縣城65千米,融藍天、白雲、雪山、林木、草原、溪流為一體,被譽為「康巴阿勒泰」。
「玉科」一詞藏語意為「玉石」,因該區域內海子山附近有一高山湖泊雲祝措,據說雲祝措中有碧綠色的玉珠,故名。玉科大草原所在地為道孚縣玉科區,為純牧業區,轄甲宗、七美、維他、銀恩四個鄉。草原總面積1846平方千米,不僅是康巴奇人洛珠的故鄉,而且景色迷人。
玉科草原氣候寒冷,常年平均氣溫3.9℃,最高28.3℃,最低-25.6℃。平均海拔3715米。地形為狹長谷沖積盆地,有大小山脈20餘處,均為大雪山脈支條,河谷兩岸的七美隆巴山與七格隆巴山縱貫全境,兩河由南向北流貫全境,下游於維它鄉匯合成玉曲河,下游經阿壩州卓斯甲而流入大渡河。
玉科草原牧業發達,畜產品有牛毛、羊毛、皮、酥油、奶渣等。境內森林面積達20餘萬畝,有紅杉、圓柏、高枝柏等珍稀樹種,此外還有冷杉、雲杉、鐵杉、紅樺、高山櫟、野櫻桃、杜鵑等樹種。野生藥材豐富,有蟲草、貝母、大黃、秦艽、雪蓮花、羌活、麻黃等。野生動物有雪豹、金錢豹、白唇鹿、藏羚羊、野豬、熊、猴子等。
玉科草原面積大而平坦,間以森林,十分迷人,是極為罕見的天然畫卷。號稱「高原花園」的玉科草原上,矗立着一些保存完好的古石雕,散布着多處宜身的溫泉,點綴着幾個不大的高山湖泊。
藏巴拉聚緣茶樓在道孚縣玉科甲宗鄉,位於玉科小學的對面.裡面有黑茶、奶茶、酥油茶、紅茶、綠茶等各式茶飲.還有各種藏式風味的小吃.如果你到了美麗的玉科,就一定要來這裡坐一坐.在小街邊,推開窗感受下山間的風,看看山裡的人,嘗下山谷里的美味. *[9]
靈雀寺
靈雀寺,全稱靈雀興盛寺,位於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城西北尼措山麓,由地名尼措音譯而得名。 建於清康熙元年(1662年)由五世達賴的弟子卻吉•昂翁彭措所建,是甘孜藏區格魯派的十三大寺廟之一。全寺占地約700餘畝,寺廟分大雄寶殿、金佛殿、小經堂、護法神廟、辯經堂、存經庫、文物室及喇嘛住房等,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要建築為一座三樓的大雄寶殿,前殿為壁繪甲且德意(四大天王)神像走廊;中殿為從奉宗喀巴大師和可容1200餘喇嘛的大經堂;後殿塑有高約十米的吉村便巴大佛像一尊。二樓有供奉大小金佛100餘尊的金佛殿,其中釋迦牟尼、甲呷下熱馬和奪吉穹三尊金佛最珍貴。整個大殿的建築體現了民族風格,內堂雕刻精美,塑繪逼真。整個寺廟依山傍水,建有僧房500餘間,使整個寺廟背山面水。形成同個階梯式的建築群,四周為高牆,設山門四道,宛如一座城鎮。
墨石公園
世界地質奇觀,中國唯一高原石林景觀,集 觀光、 體驗、 科考、 科普 價值於一體的多元化景區,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 」。
中國墨石公園景區位於四川省 甘孜州 道孚 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地處中國最美景觀大道 318國道核心區,緊鄰 丹巴美人谷、康定 新都橋、 雅江 康巴漢子村等知名景區,距 八美鎮約6公里, 川藏公路旁400米處。面積5平方公里,海拔約3500米。是香格里拉之巔 海螺溝通向香格里拉之魂之魂 稻城亞丁的中轉站,擁有壯美草原、婉約濕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秋、白塔聖寺、日出日落八大奇觀。「春賞格桑夏避暑,秋觀彩林冬踏雪"是一年四季風光的特色,而綿延在鮮水河斷裂帶上的墨石天然景觀更為世人嚮往,被譽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第八美 」。*[10]
交通
道孚縣的交通不僅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通往北路8縣的第一站,也是通往西藏的門戶。 2005年縣內已有省道S303線、213線,與縣道雅道路、道二路及鄉村專用道構成公路網;已建成公路27條,通車裡程達782.85公里,縣城距州府康定215公里。
截至2010年底,道孚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29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297公里。擁有汽車900輛,其中私人擁有汽車629輛。農村客運線路達到124條,鄉鎮客運站點達到5個。
民情習俗
概述
道孚縣民情習俗主要分婚姻、家庭、家族、喪葬、民間社團、禮儀、節目、禁忌等。
婚姻
道孚縣境內為男娶女嫁,一夫一妻制婚姻。招贅(上門)也較普遍,入贅的男性在家庭、社會上的地方不受影響。也是有個別的一夫多妻(含姐妹共夫),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家庭,通婚範圍不受族別限制,父親血統不准通婚,姑姨表允許通婚,富有家庭中較多(稱親上加親)。非婚(私生子)生子女不受社會歧視,絕無弱嬰棄嬰者。婚姻形式有:包辦婚姻、自由婚姻、搶婚、走婚等。
婚禮儀式:娶親前一天,男方請一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中年婦女及三四個帶着梳篦、紅頭繩和穿戴飾物前往女家為 所新娘洗頭梳辮,向新娘祝福。女方也選一婦女作為伴娘。親友鄰居前來祝賀,贈送錢物、糧食。女家以青稞酒、糖果、肉等招待。唱歌跳舞歡慶通宵,男方在神廚前和新房中擺出「匹默」酥油吉祥花各一束,人生果兩碗及酥油燈、茶氣、藏毯等。迎親當天,男女選派能說會道的至親數人,帶上哈達、禮品先行至女家,迎親馬隊隨後,在中途停留等待。 漢族婚儀為藏漢兩儀結合式,新娘頭頂紅蓋頭,新郎戴禮帽,穿長袍馬褂,新郎新娘拜堂,進洞房。擺席款待,對藏族來賓,按藏族習慣招待,夜晚市新房跳舞一併進行,十分熱鬧,解放後這種禮儀有所改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婚禮從前,新事新辦。八十年代後,互有攀比,城鄉均講究大辦婚禮持續3至5天,按送新用大小汽車,飲麯酒,抽高級香煙。山區則用大隊人馬,均着節日盛裝,浩浩蕩蕩,耗費頗大。
家庭
藏族家庭常為父、母、子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人口一般5至7人,也有十多口之家。農區依附土地為生,牧區依附牛羊為生,農業春耕秋收大忙季節男女都參加農活,背肥、鬆土、除草都由婦女進行,男子外出搞副業,如伐木、打獵、淘金、經商等。
家族
藏族無姓氏。名前往往冠以村寨或房名,無家譜,藏漢結婚的後裔保留姓氏。 信藏傳佛教,家有喇嘛為榮,一家所生數子,在家婚娶承祠的1人,須有1-2人去寺廟內當喇嘛,能者上門為婿,或娶妻分家立戶。人們多請活佛、喇嘛賜名、取名,以某一菩薩如某一佛經為名之來源。有久遠歷史的人家,如玉科區的汪洛,系清雍正被封為安撫司經十代後裔,統治玉科區長達二百多年。祖籍原陝西戶縣的漢族(清嘉)年身經來道孚定居,娶藏女、襲藏習,後輩們成為有漢性的藏族,迄今已繁衍六代,100餘人,民國時期曾是道孚有名的富商。
喪葬
1.天葬,今靈雀寺西北面的山坡原為天葬之地,將屍體運至此處,請多位喇嘛念經,吹法螺,燃燒糌粑、茶葉、糧食等祭草,群雕老鷹旋集,由專業天葬師將屍體劃成塊片,讓雕啄食。再將骨頭搗碎,摻和糌粑、酥油,啄食盡,葬儀即告完成。倘有雕食不盡者,則言死者生前心術險惡、積惡深重,而改行土葬。 2.水葬。將屍體捆運於鮮水河畔,請喇嘛念經後,投屍於河,讓其飄流,有時石塊讓其沉底。近年有將屍體全裝入木匣內投河的。 3.火葬。先用泥土作塔,內安一大鍋,上駕柴禾,屍體放其上,並放茶葉、酥油、五穀、酒、燃火焚之,傾酥油或清油的助燃,其骨灰盡在鍋中,亦有選在僻靜處砌矮牆三面,置屍體於柴上火化,3日後置骨灰於匣或瓦罐中。火葬多用於喇嘛,其骨灰作成「擦擦」,俗人則將肌灰拋灑於湖泊中,亦有送經拉薩某神人。註:擦擦即塑貯存佛塔內。 4.土葬。選附近山區或平的之地挖一方形坑,若有片石則鑲嵌於坑沿,將屍體屈肢放坑內,上蓋片石再覆土;如活佛須土葬,做一長木箱,將屍體盤膝置於箱中,挖一方形窖洞將箱放入洞內,密封洞門,不砌墳包,3-5年後火化將骨灰做成「擦擦」。 5.喪列祭祀。藏族人民死亡親人有念經超度之習。
風土人情
名食
牛羊肉泡饃是回族特有的傳統風味美饌。它以選料嚴、烹製精、營養豐富,香醇味美而譽滿中外。 牛羊肉泡饃的吃法很講究,烹製泡饃前,食者自己將饃掰碎,碎如繩頭,以便入味。掌勺師傅看饃走湯,逐碗烹製,武火急煮,兩翻裝碗即成。傳統煮法有「干泡」、「口湯」、「水圍城」。食時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食後飲用「高湯」一碗,濃香溢口,回味不絕。 康巴藏族生活在一種特殊的地域裡,高聳的雪山,湛藍的天空,綠色的森林,如茵的草原,幽深的湖泊,湍急的江河等,無不賦予其美的啟迪和無限的想象力,從而使康巴藏族服飾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服飾
藏裝,藏語稱為「曲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藏裝的特點是寬大、保曖、實用、一衣多用。 康區婦女喜歡圍「幫典」。這是被看作藏族婦女象徵的花條圍裙,由紅、黃、藍、綠、白等十餘種彩色布料組成。康巴藏族無論男女,都喜愛穿藏靴。藏靴有多種,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康巴藏族服飾最大的特點是運用金銀珠寶裝飾,其飾品遍及頭、發、頸、胸、腰、背、腕、指等處。康巴藏族十分講究頭飾,特別是婦女,其飾品大多集中在頭上。
名優特產
道孚縣主要特產有川貝母、當歸、大黃、羌活、蟲草、麝香、冬蟲夏草、甘松。
視頻
道孚旅遊宣傳片
視頻
又一女性部落被發現,就在四川道孚縣
參考文獻
- ↑ 北緯30度,我在道孚縣等你!. 08 十二月 2017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四川「最低調」小城,九寨溝的鄰居,美到窒息. 10 八月 2019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川西惠遠寺. 31 十月 2016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道孚八美鎮:變「土」和「石林」為「金山銀山」. 08 十二月 2019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川西秘境之塔公草原. 17 十月 2017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四川最低調的小城, 美比九寨叫板稻城,卻鮮為人知. 18 八月 2019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道孚民居:散落人間的仙境皇宮. 26 一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女孩兒千萬不要去這個大峽谷. 25 十月 2016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四川境內的另一個神密大草原。道孚玉科草原不僅有草原花海還有賽馬節. 27 六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
- ↑ 墨石公園,拍星的天堂. 23 十二月 2018 [31 三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