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道經·第六十六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道經·第六十六章》選自老子的《道德經》[1]。這一章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性,就像上面的話一樣,「有無相生」 就是說有和無是並存的,沒有有就沒有無,相生相剋。

道經·第六十六章

譯文

江海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乃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後面。所以,有道的聖人雖然地位居於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負擔沉重;居於人民之前,而人民並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推戴而不感到厭倦。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主要思想

老子為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被尊為道祖,稱「太上老君」。在道教中,《莊子》又稱《南華真經》,《列子》又稱《沖虛真經》,與《道德真經》合稱三真經,被道教奉為主要經典[2]。 《老子》[3]一書中還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此外,書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4]」;「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5]」。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視頻

道經·第六十六章 相關視頻

道德經全集完整
《老子(道德經)》高清完整朗讀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