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達娜伊谷吊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達娜伊谷吊橋
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達娜伊谷吊橋 位於台灣嘉義縣 阿里山鄉。位於玉山西方阿里山,是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南至高雄田寮燕巢的烏山,卻無山頭叫阿里山。一般說阿里山是指以沼平為中心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離嘉義75公里,海拔2000多公尺,屬雲霧帶,氣候溫涼。而阿里山曾為台灣三大林場之一,區內有豐富的檜木森林資源,歷經伐木年代後,如今的阿里山已轉型成重要的保育及旅遊勝地,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除了香林神木、千歲檜是遠近馳名的巨木外,還有36棵胸徑超過1公尺以上的大樹矗立在巨木群棧道兩旁。每年皆吸引眾多旅人前往觀光遊覽。[1]

達娜伊谷吊橋位於山美村內,從中埔交流道下接台十八線往觸口方向,右轉嘉129往山美村即可抵達。而鄰近的福美吊橋曾是台灣最長天梯,即使目前台灣第一的稱號已被屏東縣山川琉璃吊橋」取代,但吊橋橫越曾文溪,走過橋面兩側是壯闊的山巒美景,仍吸引不少旅人前來造訪。[2]其中,阿里山鄉橫跨曾文溪山美、新美、茶山三座橋樑,八八風災中全被沖毀。[3]尤其是88風災後的重建,經過復育後能看見透徹的溪水及生態,並興建福美、達娜伊谷兩座吊橋及山美大橋,走在吊橋上能感受到山美社區大自然的壯闊和純淨,風景秀麗、氣侯宜人。「達娜伊谷」為鄒族語,是忘記憂愁的地方之意,同時此處也是鄒族人的聖地,而達娜伊谷吊橋全長228公尺,以鄒族圖騰為意象,西側主橋橋塔高30公尺,北側橋塔端興建一座鄒族家屋造型的觀景台,可俯瞰達娜伊谷溪和吊橋。[4]其中,右邊可以看到達娜伊谷溪(塔乃庫溪)賞魚區,左邊則可以看到達娜伊谷溪匯入曾文溪,溪谷裡的溪水十分清澈,還可以看到魚蝦在水中優游。重建後的新橋也吸引不少旅人前來造訪。[5]

景點介紹

達娜伊谷吊橋一景
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從台18線阿里山公路轉嘉義129縣道,有三個鄒族部落,山美、新美和茶山部落,統稱為南三村。其中第一個村子是山美部落 Saviki,位於阿里山區南區曾文溪中游的平地區域,海拔約500至1200公尺左右,擁有絕佳的山林資源,是曾文溪畔旁的美麗部落。多年來以漁獵文化、封溪護魚、復育並維護國寶級鯝魚的生態環境、達娜伊谷秀麗風景而聞名全台。吊橋上順道可以遠眺新建的福美大橋、達娜伊谷吊橋及達娜伊谷生態園區明媚風光。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6]

其中,因八八風災重創阿里山各部落,橫跨曾文溪達娜伊谷吊橋也因此遭沖毀。[7] 達娜伊谷吊橋全長228公尺,以鄒族圖騰為意象,西側主橋橋塔高30公尺,北側橋塔端興建一座鄒族家屋造型的觀景台,可俯瞰達娜伊谷溪和吊橋。而鄰近的達娜伊谷生態園區是台灣第一座由民間推動而成的生態公園,由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管理,開放遊賞,只向旅人們收取酌量的清潔維護費。不只自然風光,還能品嘗部落美食及舞蹈表演等,近幾年來,已成為阿里山的一個熱門景點。[8]

可欣賞達娜伊谷好風光的吊橋

達娜伊谷吊橋入口處一景
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阿里山鄉南三村之一的山美村達娜伊谷,鄒族住民封溪護魚,以生態復育與自然環境得名,但是美麗的家園卻在莫拉克風災一夕變色,跨越達娜伊谷溪與曾文溪上游的三座橋樑遭洪水沖毀,對外道路中斷,達娜伊谷受損尤其嚴重,美麗的溪谷只剩滾滾黃泥與巨石。在各界的人道協助與族人的努力下,達娜伊谷陸續進行疏濬排洪、軟硬體設施、放養溪魚和產業重建等復建工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嘉義縣政府並運用善款,以及台灣大哥大捐資陸續興建福美、達娜伊谷兩座吊橋及新山美大橋,以優質的觀光設施和便捷的交通系統吸引遊客回流,並再次重現當地觀光旅遊的盛況風貌。[9]

其中,達娜伊谷吊橋這個地點就在曾文溪與達娜伊谷溪的匯流處,整座吊橋跨度228公尺,在橋上可看到溪流蜿蜒穿過群山,底下巨石嶙峋,水流潺潺,兩側可見優美的山谷風光,搭配涼風徐徐吹來,令人感覺舒暢涼爽。而達娜伊谷吊橋另一邊的橋塔是隻巨大的彩繪貓頭鷹,上面是景觀台,可以看到整座吊橋的全景。[10]而重新開放的達娜伊谷吊橋,除能親近鯝魚、欣賞鄒族傳統歌舞表演外,其特有鄒族風味餐更是獨特,不僅成為打卡熱點更是讓遊客絡繹於途,最高紀錄曾一天有一百四十多部遊覽車到訪,車陣綿延三、四公里,其所帶來的豐盛觀光及旅遊效益,成為八八風災絕處逢生的最佳典範。[11]

而達娜伊谷是鄒族人的聖地,鄒語「Dannayiku」是「忘憂谷」的意思,在這裡能看到充滿鄒族風情的建築和生活模式。過去達娜伊谷溪經常有外地人來毒魚、電魚,嚴重破壞生態,也影響鄒族人的安全,在鄉長的推動下,村民紛紛貢獻私人漁場,組成「溪流保育協會」,因此成為全國第一處以社區力量保育成功的生態公園,溪中俗稱苦花的「鯝魚」大量繁殖生長,充滿生命力。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溯溪,沿繩索渡河到對岸。[12]

另外,阿里山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海拔二二七五公尺,是曾文溪與清水溪的分水嶺,有「臺灣的森林名庫」之稱,山區的林木以扁柏、紅檜、臺灣杉、華山松、鐵杉等針葉樹為主。原始森林有兩大特色:一是林木品種多且分熱、暖、溫、寒四帶;二是林中樹齡皆不小,有的甚至有數千年的歷史。以此天然森林之優良條件,日本人便於此地設立「阿里山高山博物館」。 [13]

遊阿里山的人們來到這裡,對阿里山的自然資源及人文風俗當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與認識。先民開發阿里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約略從這個博物館的文物中去揣摩體會![14]

其中,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面積1397.83公頃是由18座大山組成,屬玉山山脈支脈,距嘉義市東方約75公里,可由台18線(嘉義-阿里山)或台21線(水裡-阿里山)公路可到達,沿途氣溫呈垂直分佈,具備熱、暖、溫三帶氣候,山上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是國際級的旅遊勝地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森林鐵路、巨木合稱阿里山五奇;阿里山新八景:塔山奇岩、28號巨木、小笠原山、水山巨木、香林拱橋、慈雲觀景、神怡流瀑、阿里山神木遺跡及姊妹潭等,皆已聞名遐邇,每年三、四月的阿里山花季更是遊人如織。建議旅人可和遊樂區內其他的知名景點形成一系列的帶狀觀光旅遊,盡情享受山林之美及環繞在芬多精的自然氣息下,拋開塵囂並漫步在悠閒自在的旅遊中而怡然自得。[15]


視頻

【鄒族忘憂谷仙境!阿里山「達娜伊谷吊橋」 阿里山中最優美弧線之稱的福美吊橋】

【嘉義阿里山📍拜訪走過傷痛的忘憂谷|福美吊橋 山美大橋 達娜伊谷|嘉義一日遊 阿里山一日遊】

【忘憂谷仙境!阿里山「達娜伊谷吊橋」重啟 溪水清澈像透明水族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