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也稱Osler-Rendu-Weber綜合徵,屬遺傳性全身血管異常性疾病。為皮膚和黏膜多發性簇狀毛細血管擴張,常伴鼻出血和便血,某些內臟如胃腸和肝臟也可有毛細血管擴張。[1]

疾病常識

簡介

治療常識

  • 就診科室:血液科 內科。
  •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溫馨提示

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壓增高,血管擴張及促發出血的藥物。

病因

發病原因

病因不明,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本病是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發病機制

攜帶基因而不發病者特別少見,但是有20%患者家族史不明確,可能是因為部分患者皮損太小而被忽視造成,此外,末梢小動脈生理性收縮功能減弱,血管肌肉和彈力組織不能完成自我封閉的止血過程,從而導致本病,還有學者發現血管周圍組織缺損,與血管內皮細胞間的連接破裂而致出血。[2]

其基本病變是小血管壁變薄,病變血管周圍只有一些疏鬆的結締組織,一般缺乏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及平滑肌成分,血管壁對交感神經和血管壁活性物質的刺激缺乏正常的舒縮功能,在血流的衝擊下病變部位的血管可發生結節狀或瘤樣擴張,嚴重時可造成動靜脈瘤或動靜脈瘺。

診斷方法

症狀

本病最突出的表現是毛細血管擴張及同一部位反覆出血,擴張的毛細血管最易見於皮膚和黏膜,如,齶,手掌,面部,鼻黏膜,手背,足底,陰囊等部位,病變外觀為鮮紅色或紫紅色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態不一,可呈針尖狀,結節狀,也可呈蜘蛛狀或小血管瘤樣,直徑1~3mm,用玻片輕壓病變部位常見到血管搏動,重壓可使之消退,不壓則立即恢復原來的表現。[3]

檢查

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本病的實驗室診斷無特異性指標,白細胞和血小板數正常,若反覆多次出血,可導致繼發性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出血時間多正常,少數患者可延長;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可以陽性;甲皺毛細血管鏡檢查,見到毛細血管擴張,排列不齊或扭曲;少數患者可伴有血小板功能異常或凝血因子缺乏。

行纖維內鏡支氣管鏡膀胱鏡胃鏡腸鏡子宮鏡腹腔鏡檢查,有助於診斷;肺動靜脈瘺者可作肺血管造影以證實。

診斷鑑別

診斷標準

本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反覆鼻出血和齒齦出血,兒童期即可出現,隨着年齡增長,鼻出血漸漸減輕,而胃腸道出血,咯血,血尿等內臟出血逐漸增多。[4]

主要根據

  1. 同一部位反覆出血,未能找到其他原因;
  2. 面部,口腔,鼻多灶性皮膚或黏膜毛細血管擴張;
  3. 陽性家族史;
  4. 病變部位血管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血管壁變薄,缺乏彈性纖維平滑肌等。

出血若為內臟為主,且無皮膚毛細血管擴張症存在,亦無陽性家族史者,診斷較困難。

診斷評析:如果有皮膚,黏膜典型的多發性毛細血管擴張和同一部位反覆出血,診斷本病多不困難,本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大多患者問不到家族史;還有些患者並無皮膚,黏膜病灶而以內臟大出血為首發表現;有些患者50歲以後才首次發病,這些均會給診斷帶來一定難度,並可能由此漏診,對於消化道出血而懷疑本病者應及早行內鏡檢查,並仔細檢查鼻和口腔有無毛細血管擴張灶,以助診斷,對於胃腸道病變應慎用活檢,以免發生嚴重出血,對於內鏡未能探查到病變的胃腸道間斷出血,可行血管造影,CT及B型超聲波檢查對於發現微小病變幫助不大。

鑑別診斷

  1. 蜘蛛痣: 發生於肝病,妊娠,營養不良,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者,由擴大的小動脈及其分支組成,中心隆起,可見搏動,大小約3~10mm,呈蜘蛛狀有偽足,壓之退色,一般分布於頸,面,胸,腰部,不發生於黏膜。
  2. 角化性血管瘤: 見於壯年及老年人,多分布於上肢和軀幹部,不發生於黏膜,內臟,可高出皮面,表面有過度角化,色鮮紅,邊界清楚,壓之不退色,觸之質硬,無搏動,病灶無出血傾向,長期觀察,有緩慢長大趨勢。
  3. 小靜脈擴張: 多見於老年人,常分布於口腔,頰黏膜,大腿內側,擴張的小靜脈呈條狀,扭曲狀,高於皮面和黏膜面,無搏動感,不會自發性出血。

預防

避免一切可促發和加重出血的因素,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壓增高,血管擴張及促發出血的藥物。

併發症

肺動靜脈瘺咯血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貧血

胃腸道出血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併發症,行纖維胃鏡可見典型的毛細血管擴張,肺動靜脈瘺者,有反覆咯血缺氧所致發紺,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和杵狀指等,出血可以為自發性出血或輕微損傷後出血不止,反覆多次的出血,可造成繼發性貧血,出現頭暈,眼花,心悸,乏力等表現。

治療方法

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治療

  1. 局部止血: 皮膚,黏膜及可觸及部位的出血可用局部壓迫止血法,最好加用止血劑,如腎上腺素麻黃鹼,中藥止血粉(三七,白芨),垂體後葉素等,反覆鼻出血者,可局部填塞止血,也可用燒灼術,電凝術,嚴重者可行中隔整形術,手術視野出血可用吸收性明膠海綿,外用凝血酶,膠原微粒等局部止血。
  2. 止血藥物: 常用垂體後葉素,內含加壓素,能使血管收縮,對肺血管具有強大收縮作用,使肺循環和門脈壓力降低,對肺及胃腸道出血均有良好止血效果,一般以10U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或推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絡(安絡血)也可使用,療效不定,中藥如側柏葉,土大黃,地榆,血餘炭,阿膠,旱蓮草,金櫻子等有一定療效。
  3. 性激素: 女性絕經後常有出血加重趨向,可用炔雌醇0.25~1mg/d口服,或與黃體酮類藥物合用,可使鼻出血發生率及嚴重程度減低,男性患者同時服用甲睾酮2.5~5mg/d,以減輕女性化不良反應,腎上腺皮質激素及ACTH對本病無效。
  4. 對症處理: 出血嚴重者可輸血或血漿,但量不宜多,以免血容量及血壓增加而誘發再次出血,慢性出血者可服用鐵劑治療。
  5. 外科治療: 對不能控制的出血或動靜脈瘺,可考慮外科手術,手術應慎重,並作好止血準備。

預後

儘管本病缺乏特效療法,具有潛在出血的危險性,但本病患者的預後相對是好的。

護理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注意生活的規律性。

飲食應注意多服用清淡富於營養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健康飲食

最好吃清淡的食物,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營養。

視頻

39 出血性疾病概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