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遙感衛星 |
中文名: 遙感衛星 用作: 外層空間遙感平台 屬性: 人造衛星 |
遙感衛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用作外層空間遙感平台的人造衛星。用衛星作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稱為衛星遙感。通常,遙感衛星可在軌道上運行數年。衛星軌道可根據需要來確定。遙感衛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它能連續地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所有的遙感衛星都需要有遙感衛星地面站,從遙感集市平台獲得的衛星數據可監測到農業、林業、海洋、國土、環保、氣象等情況,遙感衛星主要有氣象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三種類型。[1]
歷史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到1992年已發射13顆。這種衛星和地球資源衛星的性質是一致的,只是它工作壽命短,只有5-15天,但是可以回收。它是小橢圓近地軌道,近地點175千米-210千米,遠地點320千米-400千米,傾角為57度-70度,周期90分鐘。衛星觀測覆蓋區域在南北緯70度之間,覆蓋面積約2000萬平方千米,約為中國的兩個版圖之廣。
衛星直徑2.2米,高3.14米,圓錐體,重1800千克-2100千克。星載可見光照相機等遙感儀器,能獲得大量對地觀測照片,具有分辨力高、畸變小、比例尺適中等優點。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工農業生產領域,包括國土普查、石油勘探、鐵路選線、海洋海岸測繪、地圖測繪、目標點定位、地質調查、電站選址、地震預報、草原及林區普查、歷史文物考古等多個領域。1992年8月9日下午4時,中國發射了一顆工作壽命已延長到15天的返回式遙感衛星。
中巴01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1星(CBERS-01)經過方案、初樣和正樣等研製階段,於1998年8月完成了全部研製工作。隨後,進行了力學和空間環境的地面模擬試驗,於1999年10月14日由CZ-4B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
中巴02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星(CBERS-02)星在巴西空間研究院(INPE)進行總裝測試,於2003年10月21日由CZ-4B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經在軌測試後於2004年2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它接替01星繼續為中巴兩國提供衛星遙感數據服務。02星在軌運行穩定。
中巴02B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B星(CBERS-02B) 星於2007年6月14日在北京完成相應準備工作,進入為期二十天左右的大型試驗階段,7月29日下午在北京通過出廠審定,已於9月19日11 時26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
遙感一號
2006年4月27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一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89次飛行。
遙感二號
2007年5月2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99次飛行。
遙感三號
2007年11月12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三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三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遙感四號
2008年12月1日12點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四號"送入太空。"遙感衛星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製,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13次飛行。美國把"遙感衛星四號"稱為"尖兵8號"。
遙感五號
2008年12月15日11時22分,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五號"成功送入太空。
遙感六號
2009年4月22日10時5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遙感衛星六號"送入太空。
遙感七號
北京時間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九日十六時四十二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七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遙感八號
北京時間2009年12月16日15日10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遙感衛星八號"送入太空,搭載火箭升空的中國首顆公益小衛星"希望一號"也順利進入預定的太陽同步軌道。
遙感九號
北京時間2010年03月05日12時55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九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遙感十號
2010年8月10日6時4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遙感衛星十號"送入預定軌道。
遙感十一號
北京時間2010年9月22日10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一號"。
遙感十二號
2011年9日11時2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二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巡一號"衛星。"遙感衛星十二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製生產。
遙感十三號
2011年11月30日凌晨2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三號"。
遙感十四號
2012年 5月10日15時6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四號送入太空。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天拓一號衛星。
遙感十五號
2012年5月29日15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遙感衛星十五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十六號
2012年11月25日12時0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將"遙感衛星十六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
遙感十七號
2013年9月2日凌晨3時16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七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十八號
2013年10月29日10時50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八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衛星十九號
2013年11月20日11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十九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二十號
2014年8月9日13時4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號送入太空。
資源三號
2012年1月9日11時1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衛星送入太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衛星二十一號
2014年9月8日11時22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一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拓二號衛星。
遙感衛星二十二號
2014年10月20日14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二號送入太空。
遙感衛星二十三號
2014年11月15日2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三號送入太空。
遙感衛星二十四號
2014年11月20日15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四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遙感二十五號
2014年12月11日,搭載遙感衛星二十五號的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遙感二十六號
2014年12月27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二十六號送入太空。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遙感二十七號
2015年8月27日10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二十七號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發射的遙感衛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遙感衛星二十八號
2015年11月8日15時0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二十八號衛星發射升空。該星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遙感衛星二十九號
2015年11月27日5時24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二十九號衛星發射升空。將主要用於科學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主要功能
⑴ 民用遙感衛星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遙感衛星的發展要同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聯繫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遙感衛星的效力,同時也能為遙感 衛星自身的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印度、加拿大等國空間技術基礎並不很好,起步也較晚,但他們抓住與其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遙感衛星,將有限資金集中於重點項目,使衛星系統有效地服務於經濟和科研活動,因而取得很好的效益。
⑵ 遙感衛星30多年前就已發射,但衛星遙感技術真正推廣應用並取得效益還主要在近10多年。這是隨着以計算機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遙感數據的應用創造了條件。遙感衛星雖產生於空間技術,但其屬性更接近於信息技術,完成信息的獲取、傳播、處理與應用。所以遙感衛星的發展應同信息產業的發展聯繫起來,藉助於先進的技術手段使遙感衛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⑶ 雖然一些空間大國在遙感市場上能提供多種遙感數據源,但許多國家還在積極發展自己的遙感衛星系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國外的數據很難符合用戶具體要求,尤其實時性、連續性常不能保障,另外價格昂貴難以承受,而且還受國家關係等其他方面的制約。發展自己的系統則擁有充分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⑷ 小型遙感衛星成為重要的發展潮流,許多中小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小衛星起步,推進本國遙感衛星及其應用的發展。小衛星不僅成本低、研製周期短,而且有很大靈活性,可根據需求發展專用的系統,也可組成星座滿足不同的觀測要求,這代表了新的、大眾化的技術發展模式,具有很大潛力。
⑸ 綜合性大型對地觀測平台反映了大規模綜合使用遙感數據的特點,將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其環境和氣候,需要全局性、系統性、連續性及綜合性的觀測數據,衛星應用的分類界限也不明顯,綜合性大型觀測系統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⑹ 光學遙感和微波遙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成像光譜儀和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光譜儀可從幾十甚至幾百個譜段獲得精細的光譜信息,結合實驗室的光譜數據庫可直接對地質、植物、水的性質與結構進行分析。合成孔徑雷達則能穿透雲霧,甚至部分植被和土壤,全天 候全天時觀測,並能通過多頻、多極化、多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對目標的識別能力,兩種遙感器的應用和相互結合將開創遙感應用的新局面。
⑺ 遙感衛星商業化是近幾年來人們關心的熱點,由於遙感衛星數據本身的社會性和公益性,以及市場的特殊性,要在短期內實現商業化是很困難的。遙感衛星可以在氣象、災害監測、資源和測繪等應用方面創造很高的經濟效益,但主要受益的是整個國家和廣大公眾,如果遙感數據完全變成商品則會限制其應用效益。遙感衛星中最有希望實現商業化的是資源衛星,spot衛星在這方面進行了成功的探索,spot的經驗告訴人們實現商業化的關鍵是: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完善服務。
⑻ 發展遙感衛星對於中國這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和災害頻繁的國家有着特殊的意義,由於遙感衛星能有效地服務於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工作,因而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應該對遙感衛星合理定位,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