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祖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遼祖陵

圖片來源360百科

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1] 巴林左旗  

分類   古墓葬

時代   遼

編號   3-247

登錄時間 1988年

保護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祖陵中國遼朝開國皇帝遼太祖的陵園。

位於祖州城址西北約二公里(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西哈達英格鄉石房之村西北深山中),此地為一巨大袋狀山谷當地蒙古族稱之為依賀寶勒格(蒙古語大泉),時稱谷中為黑龍門,是出入峽谷的唯一途徑。[2]

天顯二年(927年),契丹國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死後葬在祖陵,鑿山為明殿,殿南為膳堂,以備時祭。東偏聖蹤殿,立碑專記阿保機的遊獵之事,殿東有樓,立碑紀錄創業功勞。在附近設立祖州奉陵寢。應歷三年(953年),應天皇后述律平死後也葬在祖陵。遼朝為聖地,國家有大事,君臣親自到陵園祭祀。天慶九年(1119年)夏,金國軍隊攻下上京道,燒陵盜寶,陵墓荒蕪。

1962年夏,被內蒙古文物工作隊發現。陵墓在幽谷西北坡,面向東南,具有遊牧民族氈廬東向的特色。地面上有石像、柱礎、護山石堤、石級等,四處可見房屋倒塌的堆積和碎刻殘石,有契丹大字殘石十餘塊。從其殘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遼國契丹文化的特點,古樸拙致,秀麗自然,是研究契丹歷史的重要資料。

構造

遼太祖陵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哈達英格蘇木石房子村大布拉格山谷中,這裡相傳為契丹始祖發祥之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駕崩後葬於此。位於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為守護和祭祀遼太祖陵墓的奉陵邑,陵在城西北約2公里的山谷中。

城垣分為內外兩城,東南向,外城周圍約2公里,殘牆高約6米,4個門址尚存,東門和北門還可見到瓮城痕跡。內城只築有南牆,高略同於外城牆,牆上正中開設大門,門內有幾處高大的享殿、祭殿基址。西北隅現存有石房子一座,花崗岩大石板構築,高3.5米,寬6.7米,進深4.8米,全屋只用7塊大石板,這種結構的石室,為中國古代建築物中所少見,也是遼代建造石室中僅存的一座。內城南門外有直通至外城南門的大街,寬約40餘米。兩旁有官廨、膳房、作坊及兵卒住所等建築遺址。南城門外的大道兩側及其西面,有兩組小型建築群的基址,用石塊壘砌房基,布局大致整齊,為守陵戶居住區,面積大於城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位於內蒙古東部,赤峰市北部。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旗總面積6644平方公里。全旗現轄15個鄉,5個鎮,3個蘇木,268個行政村、嘎查和1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5.2萬人,由漢、蒙古、滿、回、朝鮮等16個民族組成,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農牧林結合的經濟區。

巴林左旗屬於大興安嶺西南山麓的丘陵地帶,得天獨厚的地域組合,組成了一個種類繁多,物產豐富的立體資源寶庫。

全旗有耕地面積170萬畝。目前適宜的農作物品種達110多個,蔬菜品種達80餘種,大蔥、大蒜、土豆在毗鄰地區有很高的聲譽。

豐富的水利資源。旗境內有在大小河流54條,河流總長度921公里,烏爾吉沐淪河上游有一座庫容7175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

廣袤的林地草場。全旗現有森林面積2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5%,主要樹種有油松、落葉松等40餘種。人工栽培的2萬多畝落葉松林是自治區最大的人工落葉松林。北部地區林草茂盛,植被良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473萬畝優良草場和140萬畝林間草地已成為全旗發展畜牧業的一大優勢。

巴林左旗是富河文化、遼文化的發祥地,現存遼上京臨潢府、遼祖陵、桃石山石窟等多種遺址。其中上京臨潢府、真寂之寺、祖州祖陵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1997年發現的堪稱「世界奇觀」的古冰川遺蹟——冰臼群,更蘊藏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是集科研、旅遊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巴林左旗北部的烏蘭達遠見卓識、米力圖壩黑力黑壩沙那水庫、洞山果園等旅遊勝地。

特產

土特產有達里名魚、鹿系補品、寧城老窖酒、巴林美石、林西水晶、長城掛毯、青銅製品。

四大名吃(對夾、哈達餅、哈達火燒、草原肉餅)

四大風味(炒米、奶食品、手扒肉、烤全羊)

四大名菜(紅燒梅花筋、紅燒牛蹄筋、紅燒牛尾、干炸華子魚)

五大名飲(敖漢杏仁乳、克旗馬奶酒、赤峰啤酒、寧城老窖、沙棘飲料)

五大山珍(厥菜、黃花、白蘑、山杏仁、哈拉海)

四大名產(巴林美石、林西水晶、天使地毯、鹿系補品)

參考文獻

  1. 內蒙古自治區,探索之旅工作室
  2. 《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