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野山一池荷(禹小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邂逅野山一池荷》是中國當代作家禹小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邂逅野山一池荷
蓮碧荷香時,與幾個釣友趕清早去東安(縣)江口水庫釣青尾。車在丘陵間蜿蜒起伏着行進。小李突然驚呼:「快看,荷花!」右前方仿佛突然從地平線冒出一方荷塘,鮮活得像躍出水面的紅尾鯉,燦燦奪目!我們停車,跨過路邊水溝,在露水瑩瑩的田埂上欣賞起這一池荷花來。荷塘不過二三畝,一眼盡收。曙色里,舒展的荷葉捧着灌洗得清新的荷花,花瓣上的露珠晶瑩剔透,隱約可辨,綠葉上的露珠如珠似玉,大約錯過了夜色里擁吻花香的時機,帶着些醋意,在花容下不舍地滴溜溜打轉。亭亭玉立的荷花多姿多色,花瓣上的顏色次第鋪陳,自花芯向外漸漸濃,自瓣尖至根部漸漸淡。盛開的花朵將真天的熱情釋放,半露花蕊和含苞待放的花,含情脈脈,欲說還休。揚着臉躍立荷葉之上的,在陽光下迎風蕩漾:藏於綠葉之下的,映着漏過蓮葉於水面折射的柔和彩光,嬌羞矜持,如待字深閨的繡娘,等待時機也堂披上紅霞,將包孕一夏的美麗和熱情展現給藍天白雲,讓縷縷馨香溢滿荷塘。而潛於水下的蓮藕,正感受着花兒葉兒傳遞的快樂和幸福,全身心靜靜陶冶着虛懷若谷的稟賦。
荷塘的神韻盡然入懷,花開葉展,風動時如裙裾輕擺,裙裙下偶爾的水聲,那是靈動的心跳,花照水,魚戲花的動靜如在腳下,似在幽遠。泥土岸沒有磚砌石壘,勾縫描畫:土埂上青草漫延,與鄰近的菜地、稻田相連,直至天際的燦霞,彤雲,一切那麼自然和諧,沉浸在勃勃生機的田園晨畫裡,恍惚一個美妙的夢境。 在文人眼裡,蓮荷的特質似乎集於一個「潔」字,花之潔自不待言,即便埋在淤泥中的藕節也是腹藏千秋,潔白脫俗:圓圓的蓮子緊縮着身子擠在蓮蓬中,掰開取出還需剝開一層薄殼,才可以見到潔白的肉丸。洞穿蓮子的芯有幾片細細的嫩芽,綠瑩瑩的煞是可愛。有人喜歡用它泡茶。但它味苦,只是它也像許多人喜愛的苦瓜一樣,雖苦卻餘味清涼,是解暑的上上佳品!
象牙塔下《荷塘月色》的荷,斯文朦朧;古色古韻《愛蓮說》的荷,經典雋永。西湖的荷,吟曲院,啼柳浪,顯天堂豪奢;至於鄉村旅遊點綴風景的荷,脂膩粉重,風格難尋不同。
這片荷花生于山野,既未沾染象牙塔下的文墨月色,也未披一點五星四星景區的星光,它的花混雜着草根泥巴的清香,沾着土壤的靈氣,可賞,可食,恰養着老百姓的凡夫心腸。
它不矯情,花開為了結果,舉蓬為壯籽實。一節節蓮藕,折斷了還有細絲相連,就是片片荷葉,也能大大方方任人用來包裹糯米粑粑,香噴噴惹人垂涎:奉為聖潔的荷花,也可氽一碗秀色的湯,像南瓜花、絲瓜花一樣,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民間的生活哲學,物盡其用,天之道也。
文人謂荷花不可褻玩,食荷花而大快朵頤,不知算褻玩不算?種蓮人和池中的荷花、藕節、蓮子,斷不至於為了我們這樣的過客養眼而鋪陳出一池風景。
曙色啟開一天的大幕,想起了今天的正經事,於是帶着一點不舍,與荷塘作別。
這一天,江口水庫的魚兒似乎聞到了我一身的荷花清香,頻頻咬鈎,魚獲滿滿,直至夕陽下,遠山如黛,才收杆回家。回程在觀荷的地方發現一塊地名牌子,藍底白字:神山村。
作者簡介
禹小平,邵陽學院退休人員,從事經濟工作和工程建設管理多年,喜愛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