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尼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爾·馮·鄧尼茨
軍事家,納粹潛艇部隊司令官
出生 1891年9月16日
國籍 德國
職業 軍事家,納粹潛艇部隊司令官
知名於 軍事家,納粹潛艇部隊司令官
知名作品 《10年和20天》
《我風雲變幻的一生》

卡爾·馮·鄧尼茨(Karl Dönitz)軍事家,納粹潛艇部隊司令官 卡爾·馮·鄧尼茨(德語: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大總統和三軍總司令之職。 1910年,鄧尼茨應徵加入德意志帝國海軍(Kaiserliche Marine)。1916年3月22日鄧尼茨晉升為中尉。1918年2月,擔任潛艇UC-25的艇長,擊沉5艘運輸船,獲得騎士十字勳章(Ritterkreuz);同年7月,又擔任UB-68潛艇的艇長,在10月4日時襲擊英國的地中海商船團時,被俘。1919年7月被釋放。1920年返回德國,再次加入德國海軍。1933年9月1日,鄧尼茨晉升中校。1939年1月28日,鄧尼茨晉升為海軍准將和潛艇指揮官。1943年1月,晉升德國海軍元帥軍銜。1945年,被希特勒任命為總統。 二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精神及復仇主義。1980年12月24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德國二戰時期的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中文名 鄧尼茨 外文名 Karl Doenitz
國籍 德國 民族 日耳曼
出生日期 1891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80年12月24日
出生地 柏林 職業 海軍元帥、帝國元首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著名軍事將領。曾任潛艇部隊司令、海軍總司令、第三帝國國家元首、武裝部隊統帥,德國海軍元帥,是德意志民族國家社會黨黨員,希特勒死後接任德國國家元首,是二戰結束後受審的主要納粹戰犯之一。

人物履歷

卡爾·鄧尼茨(Karl Dönitz,1891—1980),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海軍總司令、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1891年9月16日,鄧尼茨出生於柏林近郊的格林瑙鎮。母親早逝。父親是工程師,總是督促他努力學習,並注意培養其學習興趣。1910年4月,鄧尼茨在魏瑪高中畢業後,便參加德國海軍,先在赫爾塔號巡洋艦接受艦上訓練,後考入弗倫斯堡—莫威克海軍學校。1912年秋天畢業後,分配到布雷斯勞號巡洋艦任候補軍官。是年冬,巴爾幹戰爭爆發,鄧尼茨隨艦到地中海參加封鎖黑山港,向俄國支持的塞爾維亞人耀武揚威。次年5月,參加西方列強在阿爾巴尼亞的登陸行動,阻止塞爾維亞人在亞得里亞海邊定居。[1]1918年10月4日在襲擊了一隻英國商船隊後被俘。在戰俘營中開始研究新的潛艇戰術,即「狼群戰術」,該戰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在大西洋曾給英美等國的海上運輸造成極大威脅,也因此被盟軍稱為「面目猙獰的海地魔王「。

人物年表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海軍鄧尼茨元帥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幼年喪母;1910年:加入德國海軍,任帝國艦隊「漢莎」號巡洋艦見習水手;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勞」巡洋艦海軍候補軍官;1916年10月:以少尉軍銜服役於德國海軍U—39號潛艇;1917年任潛艇值更官。

生平年表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海軍鄧尼茨元帥

《時代》周刊封面上的海軍鄧尼茨元帥

1891年9月16日:生於柏林近郊小鎮格林瑙,幼年喪母;

1910年:加入德國海軍,任帝國艦隊「漢莎」號巡洋艦見習水手;

1912年秋季:任「布雷斯勞」巡洋艦海軍候補軍官;

1916年10月:以少尉軍銜服役於德國海軍U—39號潛艇;

1917年2月:以U-68號潛艇艇長身份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10月:于海戰中被英國軍隊俘虜,監禁於約克夏戰俘集中營;

1919年7月:返回德國,再度加入海軍;

1935年:任納粹德國潛艇第一區艦隊司令;

1936年:任海軍潛艇部隊總司令;

1943年1月: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1945年5月1日:接任納粹德國國家元首和最高司令;

1945年5月2日:在米爾維克—弗倫斯堡組成新政府;

1945年5月8日:代表納粹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5月23日:被英國當局逮捕;

1946年10月: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被判有期徒刑10年;

1956年:刑滿獲釋,繼續在西德境內進行親納粹和復仇主義宣傳;1980年12月24日:病逝。

歷史評價

鄧尼茨主張擊敗英國的關鍵在於切斷其海上交通線,以經濟戰來擊敗海上強國英國。而最適合執行這一戰略任務的莫過於潛艇。他主張大量建造中,小型潛艇,對商船進行襲擊戰,破壞英國大西洋海上交通線。在潛艇的使用上,他強調把潛艇派到對方運輸頻繁而潛防禦薄弱的海區活動,以取得最大的戰果。在作戰手段上,他主張採取「狼群戰術」,即多潛艇集群作戰,實施近距離夜間水面攻擊。德國潛艇運用此種戰術擊沉大量英國船隻,曾給同盟國海上運輸造成嚴重後果。 鄧尼茨重視海空協同,在他的反覆要求下德國海軍第一次擁有了航空部隊——第40轟炸機聯隊。這隻裝備有FW—200運輸機改裝的「神鷹」飛機的空軍部隊主要負責與潛艇協同作戰,報告同盟國護航運輸隊的方位與兵力組成。但由於空軍元帥戈林對海空協同的輕視,以及FW-200運輸機本身技術性的缺陷,海空協同效果並不是很好。 1942年底以後,英國,美國加強了護航制度,改進了反潛兵力兵器和反潛措施,使缺乏足夠空軍支援的德國潛艇遭受打擊,德國的潛艇戰最終失敗。但應該肯定的是鄧尼茨敢於頂住壓力,捨棄大型艦艇正面戰而採取潛艇戰的判斷能力。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其自傳中以及英國海軍軍官羅斯基爾在其所著中均對其軍事才能以及過人的判斷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丘吉爾在回憶錄中認為鄧尼茨和德國潛艇是德國對英國海軍最大的威脅,而羅斯基爾在戰後得知納粹政府醉心於大型艦艇建造的Z計劃,並沒有全力建造潛艇時感到十分不可思議。這些都是對鄧尼茨和他的潛艇部隊最好的證明。 [1]

參考來源

  1. 鄧尼茨:大西洋上狼群出沒 三讓詩舍,201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