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鄧起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鄧起東(1938—2018年11月6日)湖南省雙峰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 2018年11月6日,鄧起東因病逝世,享年81歲 [1] 。

中文名 鄧起東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雙峰 出生日期 1938年-2018年11月6日 [1] 職 業 教育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畢業院校 中南大學 主要成就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 海原活動斷裂帶》、《天山活動構造》 目錄 1 人個簡介 2 社會兼職 3 研究領域 4 作品簡介 5 科研經歷 6 榮獲獎項 7 學術論著 8 人物逝世


人個簡介 編輯

鄧起東(1938—) 湖南省雙峰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地質系,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國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6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1978.2-1998.3進入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工作,曾任國家地震局地質所副所長;1998.4-現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學位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社會兼職 編輯 曾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和學位評定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現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


研究領域 編輯 研究領域為構造地質學,主要從事活動構造、地震地質、地球動力學和工程地震研究;包括我國華北、山西、天山阿爾泰山和青藏高原等不同地區的活動構造和大地震區地震構造研究,走滑、擠壓和拉張等不同類型構造的幾何學、運動學和形成機制研究,古地震區和定量活動構造學研究,全國和地區活動構造圖編制及構造應力場和動力學研究、

鄧起東 院士 地震區劃和工程地震研究等。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和中國地震局重點項目及中外地震和活動構造合作研究項目。


作品簡介 編輯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30篇,專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論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其中SCI收錄28篇,SCI統計引用762次,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動斷裂帶》、《天山活動構造》等。有13項科研成果先後17次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1991年獲第二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992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已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1名,其中1篇博士論文1999年被評為首屈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研經歷 編輯 鄧起東院士長期從事活動構造、地震地質和工程地震研究, 對我國華北、山西、天山、阿爾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動構造和大地震區地震構造有深入的研究;對走滑、擠壓和拉張等不同類型構造的幾何學、運動學和形成機制有創造性發展;建立和發展了活動構造大比例尺填圖技術,發展了古地震研究,領導了全國活動構造地質填圖和研究工作,推進了定量活動構造學研究;系統編制了我國活動構造圖,總結了我國活動構造和應力場特徵,提出了新的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式;主編完成了我國第一份經國家批准使用的地震烈度區劃圖,成為全國抗震設防標準;完成了大量城市和大中型工程活動構造及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為經濟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榮獲獎項 編輯 鄧起東先生先後出版專著13部(第一作者9部),論文227篇(第一作者96篇),SCI統計引用高達762次,CSCD統計引用627次,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地震局科技進步一、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1991年獲第二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學術論著 編輯 城市活動斷裂探測和地震危險性評價問題 活動構造定量研究與應用 山西隆起區斷陷地震帶地震地質條件及地震發展趨勢概述 中國構造應力場特徵及其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中國活動構造基本特徵 中國活動構造研究的進展與展望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 斷層崖崩積楔及賀蘭山山前斷裂全新世活動歷史 到2006年止,在國內外發表了論文230餘篇,專著13部,SCI收錄和引用數高,有15項科研成果先後19次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其中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2等獎2項,3等獎1項,1991年獲第二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代表性著作有《海原活動斷裂帶》、《天山活動構造》、《中國活動構造圖(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構造圖(1:400萬)》和《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300萬)》等。


人物逝世 編輯 2018年11月6日23時22分,鄧起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