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一夜(魏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一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一夜》中國當代作家魏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一夜

大詩人艾青寫過《透明的夜》,詩里呈現的是一群叛逆的酒徒。詩行很短,像匕首一樣把夜色映得透明。在所有寫夜的詩作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首《透明的夜》。

我喜歡這首詩的內容,喜歡這首詩的形式,喜歡這首詩的標題。特別是在勞作的夜裡,在無眠的夜裡,我就想起《透明的夜》,想起夜的醒者,想起——

油燈像野火一樣,映出

十幾個生活在草原上的

泥色的臉……

《透明的夜》是令人神往的夜。那裡的痛苦、憤怒和仇恨是多麼的切膚啊;那裡的闊笑、吶喊甚至狗的吠聲,都能叫顫滿天的疏星。

而在我的鄉村里,夜卻是死一般的沉寂。

母親在世時,大約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一個星期日,我從城裡回到鄉下幫她老人家收麥。麥子割倒後,要用平板車一車一車地從麥地往家裡拉。到黃昏時,母親借到了一輛平板車,用這輛平板車,我和母親拉了整整一夜的麥子。那一畝半的麥子,離家不到二里地,我和母親來來回回地走,整整走了一夜。

那一夜,只有我和母親在拉麥子。一整夜,都沒有遇到拉麥子的人;一整夜,也沒有遇到第二輛拉麥子的車。我和母親都不說話,各人干各人的。我們把麥子捆成個,抱上車,用繩子攬結實,我拉,母親在後邊推。如果沒有母親在後邊推,麥地里,我是無法拉動一車麥子的。到家後,又一同把麥子從平板車上抱下來,碼在打麥場的一角。有一回在半道上,那些麥個子像不聽話的孩子,從平板車上一呼啦跳了下來。我苦笑着,我想母親一定也是苦笑着的,但都沒有笑出聲。沒辦法,我和母親又重新把它們一一抱到平板車上去。

拉車犁地的黃牛、黑牛、花牛,早已在村里絕跡了;家狗、草狗、野狗,也沒有見到一條,一整夜都沒有聽到一聲狗叫。黎明時,也沒有聽到一聲雞鳴。

勞累一天的人們都已沉沉地睡去,只有我和母親在夜裡拉麥。夜,靜得怕人,但並不很暗。我一邊拉麥,一邊想着《透明的夜》,想着想着,夜也就真的透明了許多。

天長夜短,仿佛是體貼我們母子似的。拉一趟,母親就數一趟,數到十三趟時,麥子拉完了,天也亮了。

天一亮,我就趕回城裡上班去了。我沒問母親村里為什麼沒有牛、沒有狗?為什麼黎明時聽不到一聲雞叫?母親太累了。

母親不識字,她不知道有個大詩人叫艾青,我也沒有給她講過《透明的夜》。但從那以後,母親常在人前誇我能吃苦,還會舉出我拉了一整夜的麥子來作證。[1]

作者簡介

魏鵬,男。現為江蘇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