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份成長的艱辛(龔保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份成長的艱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那份成長的艱辛》中國當代作家龔保彥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份成長的艱辛

成長,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有的人在那個階段衣食無憂,無病無災,一帆風順。而有的人在那個階段卻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歷盡坎坷。200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的長篇小說《飢餓間奏曲》,就是一部關於描寫女性成長故事的「成長小說」。

作品主人公艾黛爾,出生於1921年,父親是一個從毛里求斯移民到法國巴黎的工業家,母親是一個富家小姐。優越的家庭條件,使她從小就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可隨着舅舅去世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家裡承建的工程陷入官司,經濟也遭遇破產,家道很快衰落下去。父親亞歷山大從此情緒低落,精神萎靡,形同行屍走肉,後因得肺水腫病,窒息而死在異鄉尼斯,連屍首都無法運回巴黎家族墓地安葬。母親朱絲蒂娜唉聲嘆氣,無力改變什麼,只能慘澹地過着每一天。父親的情人莫德流落到南方藍色海岸後,因窮困潦倒,住進破敗不堪的西沃德尼亞公寓,天天去市場撿爛菜葉糊口。艾黛爾不僅感受到了人世的炎涼冷暖、未來的迷濛茫然、生活的艱難困窘,還陷入缺衣少食的飢餓中。所幸的是,這一切不但沒把她打倒,反而把她厲煉成一個堅強果敢的年輕女子,並與深愛着她的英國青年軍人羅蘭結婚,移居加拿大多倫多。

在故鄉巴黎那些日子,正是艾黛爾從一個青澀少女成長為一個成熟女性的時期。這段時期,由於生活無着,時局動盪,她和家人顛沛流離,到處漂泊,目擊身經了發生在這裡的一切,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侵略者慘無人道的種種暴行、無辜的猶太人被納粹關進集中營、親戚朋友們受到的種種痛苦和煎熬、父親為打贏官司而做的不懈努力。當然她也親睹親歷了英、美、加三國盟軍攻進巴黎,將德國侵略者逐出祖國時人們的歡欣喜悅。

這一切見聞和經歷,促使她思考各種現實問題。也許正是因為對各種問題的不斷思考,才使她從懵懂走向理性,面對各種困難、痛苦、挫折,甚至生死時,去掉了嬌氣、浮躁、淺薄,持有了從容、超然、淡定……最終顯示出一個成熟女性堅毅、頑強、豁達的美好品性。

成長小說,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勵志小說。讀者閱讀了其中主人公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長故事,往往能獲得一種心靈的啟迪和進取的力量。

記得十七八歲時在簡陋破敗的鄉下中學閱讀美國作家斯坦貝克《小紅馬》,德國作家黑塞《在輪下》,英國作家狄更斯《孤星血淚》,以及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哥兒》,作品裡的主人公喬迪、漢斯、匹普、哥兒,在成長中所持有的那份樂觀、昂揚、頑強、向上精神,曾給自己年輕心靈了深深的感動。

那份感動讓自己明白這樣一個淺顯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活着不易,活着須努力。不過不同的是,勒克萊齊奧這部作品中主人公艾黛爾的成長背景,與上述作品中幾位主人公成長背景相差很大。她是在家道中落和動盪不寧的戰爭中成長的,所經所歷,要比成長在相對平靜安寧環境中的喬迪、漢斯、匹普、哥兒艱難得多,曲折得多,複雜得多,危險得多,給人的震撼當然也大得多。

這部小說採用第三人稱敘事法,情節於簡潔中凸顯出人生的複雜,於平朴中勾畫出人間萬相、社會百態,把各種小人物在動盪不寧的歷史進程中不同遭際和命運,展現得精當準確、真實可感。

據作者說,女主人公艾黛爾有自己母親影子。所以這部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僅是作者母親的傳記,也是作者獻給母親的一首氣勢磅礴的讚歌。 [1]

作者簡介

龔保彥,男,作家,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