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年我落淚了(范宗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年我落淚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那年我落淚了》中國當代作家范宗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年我落淚了

打從童年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男孩子起,我就記住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古訓。記憶中除了親人離世時悲傷哭過,這輩子很少掉過眼淚。但是那一年我落淚了。

那是一個不尋常的夏天,單位上組織一次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去青海省原二二一廠舊址尋蹤,我當時在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任高級顧問,兼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所以有幸受邀一道去了。同行者大都青春年少或年富力強,只有我年過花甲。兩輛大轎車從綿陽科學城出發,一路笑語高歌,出四川,翻秦嶺,過寶雞,經天水,逾蘭州,抵西寧,最後到達位于海晏縣青海湖畔的金銀灘大草原

這就是我闊別了三十五年的草原啊!讓我魂牽夢繞的金銀灘!

記憶中的草原,今又重現眼前:白雲,藍天,近丘,遠山,溪流蜿蜒,綠茵如毯,野花點點,鳥兒飛旋,……

那永遠不忘的詩句,今又脫口而出: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

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又在腦海閃現:以身許國的壯志豪情,如火如荼的雪域草原,連續奮戰的日日夜夜,通宵不眠的攻關克難,團結拼搏的大會戰,奮發圖強的爭氣彈,……

這就是我青春燃燒的地方。原來的二二一廠,現在人們稱之為「中國原子城」。1963年我和同事們從北京來到此地,在這裡工作、戰鬥了八個年頭,為祖國的國防尖端事業奉獻了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自1970年告別金銀灘草原,轉戰四川大三線,再沒有回來過。

故地重來,往事湧泉,舊貌新顏,感慨無限。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就是在這裡,我們把火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的核盾事業。

我們首先來到高聳的紀念碑下,碑的正面鐫刻着十二個大字:「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張愛萍將軍親筆題的字。年輕人紛紛站立在紀念碑下攝影留念,記錄這難忘的一刻。我留過影即轉到碑的後面,默讀碑文: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這裡誕生,中國第一顆氫彈在這裡研製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核試驗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終於有了自己的原子彈。為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讀到這裡,一種親歷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眼前似又閃現出那冉冉升起的東方蘑菇雲。繼續讀下去:

1958年,在以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決策和領導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創建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試驗和生產基地——二二一廠。30 多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幹部、牧工、家屬和人民解放軍、警衛部隊指戰員,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專委的統帥和指揮下,在全國和青海各族人民的大力協同下,在這塊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區內,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科學技術難關,成功地進行了16 次核試驗,實現了武器化過程,生產出多種型號戰略核武器裝備部隊,壯了國威、壯了軍威。這一壯麗事業是幾代人連續奮鬥的結晶,多少人為之貢獻了青春年華,有的獻出了寶貴生命,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

當我讀到「團結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彈、氫彈的尖端科學技術難關,……」時,內心一陣激動,禁不住老淚盈眶。我落淚了。當年親歷的許多場景一下涌過腦際,那震驚世界的十幾次東方巨響創造了多少個中國第一!……

兩位漂亮姑娘不知什麼時候來我身旁,驚奇地瞧着我,不理解這老者為何如此動情,似乎難得一見,不大尋常。

後面的文字都是含着熱淚讀完的。碑文結尾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二二一廠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萬名職工和他們的家屬,帶着核事業的優良傳統和草原人的創業精神,告別核基地,奔赴新崗位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譜寫更新更美的篇章。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建立了歷史功勳的人們,功載千秋!

這碑文告慰了所有在那裡為共和國做出貢獻的人們,告慰了所有在那裡犧牲的草原人在天之靈,告慰了所有在那裡戰鬥過的生者與死者。

離開紀念碑後,我腦海里久久迴響着一個聲音:「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

在總廠區,我找到了過去曾經住過的地方,當年的干打壘已經拆掉蓋了新房。在一廠區,不顧塵封破敗,又走進105大樓,當年我上班的地方,那整整半層的地下室是我們的試驗室。大樓後面的107小樓,是我妻子當年工作和做實驗的地方。廠區大門,門前道路,以及我們走過無數次而踏出來的草原小徑,都引起許多美好回憶。

青年朋友們顯然受到了震撼,向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樂於作答。

同來的小武、小秦、小張,是我院子弟,他們帶着父母囑託,在我的幫助下也找到了他們父母當年的住處或工作的地方。小張的父母當年住在乙區,他出生在乙區的醫院,很想去看看那裡,我們就找了一輛出租車,趕往幾十里外的乙區,尋覓到他的出生地。

多少年來,金銀灘茫茫草原一直蒙着莊嚴而神秘的面紗。人們都記得王洛賓的歌《在那遙遠的地方》,卻不知道這裡有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多少志士精英隱姓埋名,守口如瓶,頑強拼搏,在這裡為強國事業燃燒了他們的生命之火,他們已經化成了雪域之魂。他們是民族之魂!歷史不會忘記他們。……

如今二二一廠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裡已經更名為西海鎮,成為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

晚上,在海北賓館下榻,久久不能入睡。這賓館的前身就是二二一廠的招待所,附近有當年的將軍樓,不遠處是堅不可摧的地下指揮中心。睡夢中,當年發生的許多故事一幕一幕閃過腦際。不少科學家,不少熟悉的戰友,又在這裡見了面。

翌日醒來,似乎眼角還有濕痕!

[1]

作者簡介

范宗喜:老科技工作者,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