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年,那車,那人(黃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年,那車,那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年,那車,那人》中國當代作家黃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年,那車,那人

作為法院人民陪審員,我最近參與兩起交通肇事案件審理:一是卡車司機違反交通規則,撞死騎自行車橫穿馬路的行人;另一是騎電動車的小伙子,車速過快撞死橫穿馬路散步的老人。肇事者屬過失,行人有過錯,兩條鮮活的生命就戛然而止。受結局是肇事者向受害者家屬道歉而達成諒解。

庭審後,我一直在想:機動車、非機動車駕駛者和行人怎麼啦?兒時知曉的「紅燈停、綠燈行」、「一慢、二看、三通過」的行路原則去哪兒了?難道人、車不能和平共處嗎?回想剛學會開車那陣子,一次在校園停車,我誤將油門當剎車致追尾,左膝蓋撞青,幸好車速較慢,才沒對自己和前車造成重大傷害,事後驚恐兩個月,沒敢動車。有人說:女魔頭(女司機+磨合期+頭一年)傷不起呀!果真是?

記憶在回放中清晰,有車的歷史開始鮮活起來:家鄉地處崇山峻岭,綿延數里的盤山公路令人不敢直視:一半是懸崖峭壁,另一半是深不可測的水庫。父母擔心孩子們安全,不讓騎自行車,學校距家十幾里,對山裡的孩子來說,步行算不了什麼。

97年7月,我將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會騎車是件麻煩事。那年春節,借親戚拜年騎來的女式自行車(當時村子裡擁有自行車的人家極少,且為男式的,中間有大杆,女生個矮,不易上下。)在打穀場上苦練一天,全憑自己摸索滾爬,沒讓人幫扶。七八個小時的上下、踩踏、滑行、跌倒、爬起,傍晚時分,終於能夠沿打穀場搖晃溜達幾圈。當天晚上渾身酸疼、半夜發燒,早晨起床,嘴角全是水泡,心裡美滋滋的:我會騎自行車啦!

7月份報到, 9月份上班,學校暑假,兩個月休息。一上班領三個月工資。那時一個月才325元錢,但三個月加高溫補貼,一下領到1035元,覺得自己很富有,這可是人生第一桶金啊!要添置的物品很多,拔來算去,除去必需品,還有兩百多元結餘,一狠心,決定買輛自行車。跑了好幾家店,看了N款車,綜合比較,最後買輛188元中低檔價位自行車。從此,我擁有了人生第一輛車,再無需忍受公交車上灌裝魚的擁擠,汗酸味的薰陶。

晨鐘暮鼓時,朝霞夕暉中,街頭巷尾里,公園橋頭畔,我會騎着車,丈量腳下這片陌生的土地,追趕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搜集江城古老的印記,感受追風少女的激揚愜意……我騎行一月之餘,車曾被盜走。幸運的是,一周之後,我在校公共浴室旁發現她的芳影。在校保衛處調查協助下,自行車失而復得,我喜極而泣,倍加珍惜,直到2002年秋天光榮退役。

09年搬新家,我想與車告個別。可憐的自行車,打入冷宮已七載,孤零零地躲在車棚一角,已無昔日風采,只見灰塵滿面,銹跡斑斑,遂作廢品賣掉。十二年保存,只為那五年追憶:青春是一灣七彩的霞,自行車是一首歡樂的歌,少女是一條自由的魚。

婚後新居離單位很遠,單程最快得40分鐘,碰上早晚高峰,或下雨等車,需要一個多小時,着實不便。當時大街小巷儘是電動自行車。看得我心癢,攢下三個月工資,於2002年10月,購買了一輛「霹靂豹」。

電動車車速過快,加上新手對車的性能不熟,天生膽小的我,沒敢立馬上路。在小區里慢悠悠練習一周,才敢騎着上班。炎炎夏日,涼風習習;一到隆冬,卻是寒風刺骨。

電動車伴隨我在家校之間穿梭七年,其間,有過兩次慘痛經歷。一次在安師大老校區東大門十字路口附近,窨井蓋被雨淋濕,車行至此,突然打滑,我無法控制,摔倒在地。身後一輛三輪車從旁急馳而過,車輪距我左手,只有兩三厘米,好險呀!我驚慌失措地爬起,兩手心,胳膊肘子火辣辣地疼,一瞧,兩掌心和胳膊全蹭破皮,滲出血絲。費好大勁,將車扶起,只有車左把手,摔斷一小塊。這次經歷,給我敲響警鐘:雨天路滑,一定要放緩車速。

另一次在九華山路和利民路環島,那天過往車特多,車流較緩。不巧的是,一輛從北向南出租車,因躲避行人急打方向盤,導致其右側轎車急剎,我緊隨其後,來不及反應,電動車直追轎車的尾部!巨大的反作用力,令我踉踉蹌蹌,電動車卻沒倒。司機下車,滿臉怒氣地瞧了我一眼,徑直走向車尾,檢查是否有缺損?慶幸我車速不快,轎車尾部沒留印記,倒是我的車筐撞癟了。本不是我的錯,司機沒好意思賴我。我呆呆地將車推到人行道,想想好後怕,追尾可是我全責。自此,明白一道理:騎電動車一定要與前車保持合適車距,否則易追尾。

這七年,歲月如靜靜的溪流,沖刷掉我性格里的焦躁,沉澱下做事謹慎的法則,積攢起生活中的五味雜陳。

時間一滑,到了2009年年底。新住小區物業告示:地上停車位招租,剩餘不多,先來先得。環顧四周,不知何時,擠滿了車,驚覺等買轎車的錢攢夠,卻無停車的地兒?在物業緊急告示,老公極力忽悠下,我掏空家底買了輛轎車。

有了汽車,回老家探親,隨時出發,無需苦苦排隊買票,更不要忍受火車的擁擠不堪,雨天也不擔心帶眼鏡的煩惱。有車兩年後,看見同事相繼拿駕照,我萌發了學駕駛的念頭。報名、交錢、理論考,等上車實訓已過大半年。在教練的猛烈訓斥下,第一關倒樁、入庫、移庫,輕鬆通過;第二關坡道起步、測方位停車、單邊橋,有驚無險;不幸的是,最後一關路考,着實緊張,一次加速沒加檔,一次溜車,沒通過。路考的陰影,我自覺停訓半年。後因駕校實行電子考,教練多次來電催。我硬着頭皮再次路訓,四個月後通過。當我拿到駕本,驚奇發現,蓋戳和報名日期同日,時間已過兩年。

千辛萬苦拿到駕照,內心卻激盪不起快樂的漣漪。老公多次陪駕,我開了數百公里,可就不敢獨駕。從生疏到熟練,一次擦碰,一次追尾,我曾對自己的駕駛能力產生懷疑。半年後,我克服心理障礙,終可駕馭。

坐在的舒適的車內,享受空調的清涼,聆聽音樂的動感,總覺得缺點什麼:是清新的空氣,是自然的美景,還是流動的人群?更多時候,我喜歡看大街上騎自行車的少男少女:意氣風發,裙角飛揚。

細想來,從擁有第一輛自行車至今,已過19個春秋。這些年,車子帶來便捷舒適的生活,也曾讓我多次目睹車毀人亡之慘景。誰給人類帶來了毀滅,是人還是科技?我們為什麼不能從一次次車禍中有所反思?在此,我想對有車一族說:「請放緩疾走的腳步,喚醒人性的善良,遵從約定的法則,只有這樣,那年,那車,那人,才能奏響和諧的樂章……」 [1]

作者簡介

黃英,安徽桐城人, 定居蕪湖,大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