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湖 那人(張月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那年 那湖 那人》是中國當代作家張月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那年 那湖 那人
在時光的罅隙里,尋一縷純真,童年應是最好的去處;在童年的記憶中,找一方樂土,大湖是我們首選的地方。
摸魚、放牛、掏鳥蛋、捉壁虎,這裡是孩子們的天堂,承載了我們童年所有的歡樂。
那年,儘管大人們嚇唬我們,大湖裡有「水怪」,它會趁小孩不備將其拉下水;儘管老師也反覆強調,誰要中午耍水,下午就站着上課。但就在某個中午放學後,有人吆喝一聲:誰去耍水?農村的孩子沒養成午休的習慣,要麼滿灘各窪捉蜻蜓,要麼在陰涼處跳皮筋。夏天中午放學的這段時光,太過無聊和漫長。這個提議一出,立刻得到熱烈地響應。
「老師要問,我們就死不承認。」
「好,好!」大家像花果山的小猴子般嚷嚷着回應。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能要。」達成共識,我們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十幾個人,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幾公里的路,不知不覺就到了。
爬上高高的堤壩,這個樂園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
這個湖叫「鎮朔湖」,以地名命名。當地人叫西大湖,通俗易懂。「西」指它的方位,「大」則指它的面積。具體有多大,年幼的我們只知道對岸是一個叫「向陽」的大隊,我們從未到達過。湖裡長滿了蘆葦,翠綠筆挺。在風的指揮下,「綠浪」翻滾,它們整齊劃一地揮動着手臂,熱情地打着招呼。蘆葦深處不知名的鳥兒,聽到我們的說笑聲,也歡悅地唱着歌應和着。一曲「西湖大合唱」就此拉開序幕。
大人們的嘮叨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沒敢貿然下湖。湖邊有一處淺灘,綠絨絨的小草間撒滿了不知名的野花。有一條小溪橫穿而過,溪水清澈而舒緩。在這裡耍水,儘管有點不過癮,但我們還是感到其樂無窮。水不深,剛到大腿。男同學光着上身,穿着褲子下去,在水裡學狗刨。女同學挽起褲腿,在水裡來回跑跳。大家互相潑水嬉戲,一時間,歡笑聲、打鬧聲把這條小溪吵了個天翻地覆。
有那麼一刻,我靜靜地站在水裡,感受着水撫摸肌膚的溫柔,像絲滑的風輕輕吹拂,像牧童的笛音悠悠盤旋,還像毛絨絨的小狗從腿邊頑皮地穿過。腳下是軟綿綿的細沙,乾淨、細膩,踩在上面腳心酥癢,讓人不忍抬離。
玩累了,我在岸邊一蹦一跳地採摘野花,並給自己做了一個簡易的花環戴在頭上。同伴站在水裡望着我,忽然說了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比喻句:你就像采蘑菇的小姑娘。也許她只是偶爾想起了這首歌;也許她單純地覺得我摘野花的動作就像采蘑菇;也許我的憨厚純樸讓她想到那個小姑娘;也許我光着腳丫讓她聯想到那句歌詞:清晨光着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崗。無意中的一句話,卻讓那時的我激動了好久,采蘑菇的小姑娘肯定是美麗的、靈動的。對美有了朦朧感知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褒獎。
天氣炎熱,返回學校,濕了的衣褲、頭髮全部幹了。我們天真地以為,耍水的證據已隨着水汽的蒸發而蒸發了。
上課,老師還是從我們興奮的臉上看出了端倪。
「你們去耍水了?」
「沒-有-」我們七七八八心虛地回答
老師火眼金晴,三步並作兩步走下講台,指着那個提議的男同學。
「你看你,滿頭滿臉都是泥沙還說沒去,你是背着牛頭不認賬。」
當老師知道我們只是在小溪里耍水,也沒深究,只是強調:「下不為例!」
老師是民辦教師,往往剛從田裡水水漿漿地上來,就拿着書本進了教室。站在講台上,一隻濺着泥巴挽得高高的褲腿,時刻提醒着我們:看老師多麼辛苦,你們還好意思不好好學。
作者簡介
張月平,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