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陽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陽鎮位於橫縣東南部,與縣城毗鄰,距離縣城6公里,交通便利,209國道、新平公路貫穿全鎮,鬱江黃金水道繞鎮而行,是通往靈山北海玉林貴港、柳州、廣東等地的交通樞紐。全鎮地貌半山半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總面積1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045畝(其中水田30075畝,旱地5970畝),林地面積98000畝,森林覆蓋率47.46%。[1]

全鎮轄1個社區居委會和15個村民委員會,57個經聯社。截止2017年末,總人口5萬人。鎮黨委下設2個基層黨委和85個黨(總)支部,共有黨員1246人,其中農村黨員989人。現有初中1所,小學14所,教學點7個,幼兒園12所(其中公辦7所,民辦5所),在校中小學生5298人。群眾文化活動活躍,共有村級文體中心45個,農家書屋16個,標準燈光籃球場61個,成立有業餘文藝團隊51支。201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9730元。

中文名:那陽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地理位置:橫縣東南部,鬱江南岸

面 積:140 km²

電話區號:0771

郵政區碼:530300

人口數量:5萬(2017年)

著名景點:寶華山

車牌代碼:桂A

概況

那陽鎮位於橫縣東南部。面積140平方千米,轄那市社區,那陽、上茶、嶺了、泮塘、東安、周楊、大陸、莫大、大聯、政華、勒竹、維新、平聯、三合、寶華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那市鋪,距縣城6千米。209國道過境。

沿革

1958年設那陽鄉,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轄那陽、那市、上茶、碷塘、嶺鷯、東安、莫大、大聯、寶華、周楊、大六、勒竹、三合、平聯、維新、政華16個行政村。2003年末總人口55128人,轄16個行政村。

經濟概況

農業以種養為主,其中種植茉莉花8025畝,茶葉6000畝,荔枝、龍眼、芒果等優質水果10000畝;山上養雞場200多個,年養雞98.78萬羽,生豬2.43萬頭,牛676頭;水產養殖年產796噸。企業以建材為主,川山水泥廠第二、第三生產線正常生產;有紅磚廠15家,花茶廠7家,彩泥廠1家,砂場5家,扎鋼廠一家。

那陽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黃泥礦含量達5000萬噸以上,可供年產300萬噸水泥的水泥廠使用100年以上,可供年產1億塊紅磚的廠家使用幾百年;金鐵煤資源儲量可觀,按開採量計,可開採100年以上:寶華山以含鍺元素為主的珍稀優質礦泉水,年產量達11萬噸以上。糧食、茉莉花、水果、茶葉等是全鎮的主要農產品,尤以南山白毛茶最為著名,傳說是明代建文帝親手所種,被視為「聖種」,曾獲國際巴拿馬農產品博覽會銀質獎。

全鎮已建立和形成了以優質谷、茉莉花、優質水果、茶葉、山上大棚養雞、水產養殖為主導產業的六大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建成了全國首家有機茉莉花生產基地,建成了「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小流域」。

全鎮共有788個集體、私營(合資)、個體企業,其中有年35萬噸鋼材的榕寧鋼廠、年產17.6萬噸水泥的川山水泥廠、年產8.8萬噸水泥的海棠水泥廠大橋分廠、年產1億多塊紅磚的紅磚廠16家,茶葉加工廠11家,花茶加工廠6家,木器加工廠5家,礦泉水廠2家以及龍泉精細化工廠、彩色水泥廠、炮竹廠等企業,形成了以建材業為主、花茶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為輔的企業體系,是全縣水泥、紅磚、鋼材生產等建材的重要工業基地。全鎮個體工商戶有1292產。

那陽鎮物產豐富,農業、工業、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境內建有1座中型水庫湴蓬水庫和水澇、斗柱麓、水井麓、黃培塘4座小(2)型水庫;寶華山中含鍺元素為主的珍稀優質礦泉水,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全鎮形成了以優質稻、茉莉花、茶葉、水果、畜牧養殖為主導的五大特色農業產業,南山白毛茶產業示範區榮獲「第一批廣西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稱號,其製作技藝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並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全鎮共有30多家企業和1000多家個體工商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家,是全縣建材、水泥、紅磚、茶葉等重要生產加工基地;全鎮98%以上村屯通硬化道路,鎮區街道、市場、給排水、路燈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加快了與縣城同城化發展步伐。

榮譽

近年來,在上級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歷屆鎮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那陽鎮經濟社會事業取得較大進步。先後榮獲南寧市鄉鎮(街道)工會規範化建設達標單位、南寧市科學發展進步鄉鎮、南寧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南寧市先鋒示範單位、南寧市基層統戰規範化建設「十佳鄉鎮」、南寧市「美麗南寧」鄉村建設「十佳鄉鎮」、南寧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五比五爭」活動模範鄉鎮、南寧市科學發展「十佳鄉鎮」、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南寧市先進集體等市級榮譽稱號,極大增強了建設美麗幸福新那陽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社會事業

全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全鎮19所中心學校全部消滅了危房,實現了校校辦公樓房化,並普及了實驗教育。全鎮2000年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生態農業成績喜人,來屋屯被定為「廣西生態農業奔小康示範村」、「縣綠色工程奔小康示範村」,上茶村成為國家級農村能源戶用沼氣綜合利用項目示範村和縣生態富民家園示範村。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明朝建文帝南山寺,每年的廟會日即農曆五月二十七日和重陽節是南山寺最熱鬧的時候,許多縣內外旅客雲集於此,吟詩作對,談古論今,熱鬧非凡。那陽鎮沒有固定圩期,天天都是圩日,且每日都是成圩一個上午,若遇上花季,「朝鋪夜市」便是那陽的特色。

全鎮共有3所中學,43所小學,在校生9000多人;成年人文化技術中心校1所,分校16所,圖書館1所。

大灣塘防洪堤除險加固工程

大灣塘防洪堤除險加固工程於2006年1月開工,3月竣工,總投資98萬元。該工程建成後那市、那陽、莫大、大聯村(居)委會,受益人口1.4萬人,保護農田面積253.33公頃,增強了防洪抗災能力。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006年,橫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第一年,全鎮參合人數40094人,參合率72.58%。從2月25日開始啟動至12月底止,享受醫療補償人數為14466人次,享受補償總金額達59423.67元。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農民切實得到了實惠。

視頻

廣西橫縣:那陽鎮結婚吹吹打打,太好聽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