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那霍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那霍鎮隸屬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位於茂名市電白區北部,與高州、陽春兩縣(市)交界,東北面與陽春市八甲鎮接壤;西北面與高州市雲潭鎮、大坡鎮毗鄰;南面與羅坑鎮沙瑯鎮黃嶺鎮接壤。

那霍鎮是茂名市電白區革命老鎮 。該鎮特產豐富,交通日趨完善,鄉鎮企業發展迅速。[1]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那霍鎮位於電白區北部,東經111度10-111度20,北緯21度49-21度59。東南與羅坑鎮、南與沙瑯鎮、西南與黃嶺鎮接壤,東與陽春市八甲鎮,西、北與高州市雲潭鎮毗鄰。距水東公路里程68公里。東西寬15。5公里,南北長16公里,土地總面積141.06平方千米(2017年)。

那霍鎮與陽春市八甲鎮山水相連,邊界線長35.6公里。

地形地貌

那霍鎮屬低山高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海拔39~926.2米。最低點是水石三水河海拔39米,最高覃坑撐芽頂為926.2米,政府大院為67.8米。

十大名山:撐芽頂、鷂婆鈎、輝枝嶺馬頭嶺馬面嶺銅鼓嶺狗客嶺綠段嶺大王嶺後山嶺

氣候條件

那霍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7℃,年均降水量2582.4毫米。

水文

流經那霍的河有圩頭河、石坦河、白馬河、大田河,四大河都屬沙瑯江發源地。其中圩頭河河源的起點是覃坑大河村背撐芽嶺南谷的青鵝嶺山溪,是沙瑯江最源起點;鷂婆鈎大山的干河村大坑,龍門仔大窩篤,也是沙瑯江的起水點。白馬河起點在茶山高陂垌正坑,大田河起源於淡粉塘面的尖峰嶺,石坦河起源在高州雲潭白水角。[2]

資源

礦產資源

那霍礦產資源豐富,有鈦、鈷、鉀長石、石英石、花崗岩、高嶺土等。

植物資源

那霍的山嶺種有大片的松、杉、桉、樟木、楠木、竹子、橡膠樹等經濟林;還有荔枝、龍眼、黃皮、黃欖、楊桃、樹菠蘿、蕉、蔗、木瓜等水果;林業綠化率為86.35%,森林覆蓋率為60.13%以上。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現有山豬、黃猄、果子狸、松鼠、穿山甲、龜、石蛤、青蛙、鷓鴣、畫眉、烏鴉、火鳩等各種鳥類、蛇類有蟒蛇、過山烏、竹葉青等。家庭飼養動物有牛、豬、雞、鴨、兔、狗、魚、白鴿等。

沿革

清以前

那霍鎮在隋唐時為電白區南境。

明朝時為得善鄉二圖的雙石、立石和三圖的大塘、新村等小鄉。

清朝為沙瑯巡檢司所轄的潭茶堡、那藿屯、陀垌閘。

民國時期

民國時為第四區那霍鄉的那霍、西山、良田和水石鄉的水頭、石坦,以及蕉陀鄉的蕉陀等小鄉;30年(1941),為第二區的蕉陀、那霍、水石等鄉。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1月,為六區(沙瑯)那霍鄉的新塘、馬路、長山、水石、石龍、茶山、石塘、三渡等小鄉和那霍圩。

1953年3月,為十四區(那霍)的那霍、覃坑、三渡、石龍、馬路、新塘、長山、茶山、水石等鄉。

1957年2月,為那霍、石龍、茶山、三渡等中鄉;年末為那霍、三渡等大鄉。

1958年9月,隸東風人民公社。

1959年6月,析東風人民公社,置那霍人民公社,轄18個大隊。

1960年8月至1963年秋,大車田、和睦、福地嶺等3個大隊先後劃入羅坑人民公社,水西大隊劃入黃嶺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撤那霍人民公社,置那霍區,轄15個鄉。

1987年4月,撤區置那霍鎮,轄1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1989年9月,村委會改稱管理區。

1990年,那霍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15個管理區、290條自然村。

2014年4月,由原電白縣隸茂名市電白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00年,那霍鎮下轄覃坑、新塘、石龍 、那霍、茶山、東山、長石、水石、洋坑、三渡、謝觀、石塘、新村、馬路、淡粉等15個行政村 和1個居委會,288個自然村。[3]

人口民族

人口數據

1949年有18095人。1959年有21277人。1969年有29674人。1979年有38005人。1980年,那霍鎮總住戶7607戶,總人口38813人, 其中農業人口38027人。1990年,全鎮總人口44744人,其中漢族44421人,少數民族323人。農業人口43152人,占總人口的96.44%;非農業人口1592人,占總人口的3.56%。2000年,總住戶13217戶,總人口57107人,其中農業人口54887人、非農人口2220人,漢族56821人,少數民族326人。2009年有67437人。2012年有71778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