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邦喬維(Bon Jovi)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喬恩•邦•喬維
喬恩•邦•喬維
原文名 Jon Bon Jovi
出生 1962年3月2日
美國新澤西州
國籍 美國
職業 歌手,演員

基本信息

喬恩·邦·喬維(Jon Bon Jovi),1962年3月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他原名約翰·法蘭西斯·邦喬維(John Francis Bongiovi Jr.),是美國新澤西州流行金屬、硬搖滾樂隊邦·喬維(Bon Jovi)的創始團員和主音,也是一位作曲家和演員。至2008年四月,邦·喬維樂團在全球售出之專輯已逾一億兩千萬張,喬恩·邦·喬維的個人專輯之銷售量則逾一千萬張。他也是美國室內美式足球隊費城靈魂隊的東家。多次參與電影演出。

早年經歷

一個讓人頭疼的學生

和大多數搖滾歌手一樣,Jon在學校里是個讓人頭疼的學生。

在小學五年級時Jon曾被學校開除,起因是這樣的:他同班的一個小女孩十分迷戀他,經常從背後扯他頭髮。可是Jon並不喜歡那樣,於是有一天在閱覽里他問他的朋友要怎麼辦,他朋友說:"如果她敢那樣對我,我會給她一巴掌。"......那個女孩又來了,Jon果然那樣做了。結果......下場很悲慘。

中學時Jon被父母送進了一個全是男孩的天主教學校,他在那裡整天做着成為搖滾巨星的白日夢。結果沒有通過數學和英語,被迫在高二那年轉學了。在中學剩下的日子裡這首歌里他寫到:"I never went to college, I don't have a degree.Let's say I went to learned all I know on the streets."(我從沒上過大學,也沒有學位,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在街頭學到)。Jon曾說過,酒吧就是他的大學,那裡使他了解了他在學校里永遠學不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的確如此。

夢想成真

從14歲起Jon開始彈吉它,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結識女孩。但當他聽到Southside Johnny和Bruce Springsteen的音樂後,他明白了自己想要幹什麼。此後,他一直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高中畢業後,Jon去了紐約在他堂兄的錄音室里打雜,同時跟隨幾個很有名氣的老師學習聲樂技巧。錄音室的工作十分辛苦(Jon說他曾因拖地累得躺在地上),並且薪水很少(每周50美元)。但Jon可以在工作之餘學習作曲,並且最終得到了錄製自己的歌的機會--就是那首《Runaway》。在Jon的努力下,這首歌得以在當地電台播出,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經紀公司和唱片公司開始來敲Jon的門了。於是,Jon召集了樂隊成員組成了樂隊(最初的吉它手是Dave Sabo,即之後Skid Row的吉它手,後來Richie Sambora毛遂自薦,Jon選擇了Richie)。樂隊最初的名字是The Wild Ones。起初,但Jon堅持要求要一份整個樂隊的合同。唱片公司妥協了,不過老闆要求Jon把名字改成更英式化的Jon Bon Jovi,而樂隊則要以他的名字Bon Jovi命名。Bon Jovi就此誕生,開始了一段傳奇。 在《BON JOVI》(1984) 《78000 FAHRENHEIT》 (1985)這兩張專輯後,真正帶給Bon Jovi巨大成功的是在《SLIPPERY WHEN WET》 (1986)。這張專輯一發行銷量就突破了一千萬張,Jon成了真正的搖滾巨星。不過Jon自己並不很喜歡這張專輯,他認為這張專輯製作太匆忙了,沒有創造力。關於這張專輯的封面有一個:Jon不喜歡唱片公司原先設計的封面,決定重新做。但是時間很緊迫了,在離最後期限只有6個小時的時候,Jon突發奇想,他抓起一個噴壺,把一個黑色塑料袋噴濕,然後用手指在上面寫上"Slippery When Wet",說:"這就是封面了……它在架子上不會很顯眼,但就響力的樂隊,也是這兩張專輯真正奠定了他們在搖滾樂界的地位。這兩張專輯的成功也讓Jon有了回報家人的機會,他一口氣買了四套房子。一套留給自己和新婚妻子,一套給他的父母,另兩套分別給他的兩個弟弟。"我們是有着意大利血統的美國人,因此我們家人之間的關係很緊密。所以我要與我關心的人分享我的成功。"Jon說。Keep The Faith:找回人生和音樂的意義。

《Keep The Faith》也許並不是Bon Jovi最成功的一張專輯,但對於Jon來說這張專輯卻具有非凡的意義。

話要從頭說起。在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漫長的巡迴演出讓樂隊成員筋疲力盡,Jon決定讓樂隊休息一段時間,樂隊成員各自回家享受家庭的溫暖。在這段休息期內,Jon為電影《Young Guns II》作了一張電影原聲音樂唱片《Blaze of Glory》(1990)。這張唱片也可以看作是Jon的個人專輯,因為這張唱片從詞曲到製作全都由Jon一手包辦,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華。這張專輯帶給Jon個人很多榮譽,他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的提名,並且獲得了當年金球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這是Jon自己也沒有料到的。但是Jon並沒有因此而高興,他開始懷疑自己:"我覺得自己竟變得如此淺薄,因為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就是寫歌、巡演。"1990到1992年對Jon來說是他人生最低潮的時期。他懷疑自己已沒有了創造力,他失去了創作的激情。在加州的陽光下,他整日喝酒,時期的自己了,他要做一些改變。他剪掉了自己的一頭標誌性的長髮(這甚至成了CNN當時報道的新聞),他也拋掉了那些繁瑣華麗的重金屬裝飾,宣稱:"不要矯飾,只要音樂。"在這樣的背景下,《Keep The Faith》成為標誌Bon Jovi轉型的一張專輯,Jon十分看重這張專輯,他要走自己想要的音樂路線,不同於以往的《SLIPPERY WHEN WET》和《NEW JERSEY》。在製作這張專輯之前,Jon花了三周時間隱姓埋名,騎着摩托遊歷了一番美國未開墾地。這次旅行讓他很快樂:"當你從早晨7點起來後就一直騎行直到晚上7點,這真讓人滿足。"

這張專輯裡的許多歌背後都有Jon自己的小故事:

《Dry County》:一天Jon旅行到新墨西哥州的某處,他十分口渴,就去了公路邊的服務區要水喝,在那裡他遇到一個老頭請他一起穿越邊界去玩飛鏢,他於是就去了,玩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早晨他寫下了這首悲涼的長篇敘事詩:《Dry County》

《Bed of Roses》:這首著名的歌曲是Jon在喝了一整瓶伏特加後,回到旅館房間寫下的。有歌迷問他是否有歌是為他的妻子而寫,他說了這首歌。

總之《Keep The Faith》中傾注了Jon很多心血,這張專輯中有6首歌的詞曲是Jon自己包辦的,儼然成了他的半張個人專輯。從中也可以看出Jon所作出的有些冒險的大膽改變是值得的。在《Keep The Faith》中他找回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和音樂。

從男孩到男人的歷程

1、《These Days》(1995)

經歷了Alec離隊等種種風波之後,Jon思考了關於這支樂隊的很多東西。"我最初組樂隊的原因之一是我想要擁有可以一起分享快樂和悲哀的朋友,我想要感受友誼,一起哭泣、歡笑。但是你如果長時間一直做某事的話,時間會讓你忘掉那件事的意義。實際上有一段時間我的夢想被污染了。但是當做《These Days》時,我感覺又回到了最初的目的。我思考了每一件事--這個搖滾樂隊的喜悅和樂趣--這些都在新專輯《These Days》中。"同時,變得成熟了的Jon也更深地思考了關於人生和社會的問題:"我幾乎每天都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所有這些美好的事都發生在我身上?',當你走過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身旁或者看到一個昨晚沒吃飯的孩子時,不由得懷疑這個上帝,什麼出錯了?難道他不在57號大街工作嗎?"這張專輯中的《Hey God》和《These days》都表達了這樣的思考,顯示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這張帶有些悲傷情懷的成人化的專輯向歌迷們宣告:Bon Jovi已不再是從前那些青澀狂野的少年了。

2、《Destination Anywhere》(1997)

《These Days》之後,Jon決定讓樂隊暫時休息,給樂隊成員們一些各自發展的空間。在這段時間Jon接拍了幾部電影,在拍電影的間隙Jon出了這張叫《Destination Anywhere》的專輯。這張專輯明顯地不同於以往的Bon Jovi的風格,Jon用一種更深沉、內斂的方式表達了他在35歲時的心情。他說他不會再像20幾歲時那樣寫些"You Give Love a Bad Name"或者"Never Say Goodbye"之類的表達18歲少年的情感的歌了。此時的他已不是當年的那個Jon Bon Jovi了。這張穩重、內斂的專輯在美國並不受歡迎。Jon曾悲哀地說在美國人們不理解他的歌詞:"沒人理解"Chelsea"(《Midnight In Chelsea》)的意思,我試圖解釋那是英國的一個地方,但沒人理睬。"但在歐洲和亞洲,這張專輯卻取得了很好的成績unce》(2002)

在沉寂了5年之後,Bon Jovi終於又以一個團體的形式回到了歌迷的視野之中。新一代的年輕歌迷通過這兩張專輯的兩首主打歌《It's my life》和 《Everyday》重新認識了Bon Jovi。Bon Jovi也成為了同時代唯一一支仍活躍在樂壇的流行金屬樂隊。Jon大聲向歌迷宣布他們已不再是Boy-band而是Man-band。20年的時間,Bon Jovi伴着歌迷一起成長。Jon曾感慨地說:"你看那個前排的小女孩,她大概只有13、14歲,當年她的媽媽也許也像她一樣,站在前排聽我唱歌……我唱得太久了,整整兩代人的時間了……"這樣的話聽起來似乎有些滄桑,Jon或許有些疲憊了,他的生活的重心也不再完全放在音樂上,演戲、經營球隊、參加慈善活動和政治活動、享受家庭溫暖……如他所說:"現在是享受一下生活的時候了。"但是他歌里所宣揚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生活的態度卻從沒改變過,一直激勵着那些喜歡他的歌的想要認真生活的人們。對於Jon和他的歌迷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熱愛生活,享受自己的生命在每一天。Jon故事仍在繼續......

主 唱

Bon Jovi領導了pop-metal的時代潮流,他10年來走在時代前沿支配着主流硬搖滾、金屬搖滾的發展趨向!在商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讓他們名利雙收!樂隊的成員只有Jon Bon Jovi(喬恩·邦·喬維, 吉它兼主唱)、AlecJohnSuch(艾力克·約翰·薩其,貝司手)、Tico Torres(蒂考·托勒斯,鼓手 )、Richie Sambora(里奇·薩姆鮑勒, 吉他手)和大衛·布萊恩(David Bryan, 鍵盤手,1962年2月7日生於新澤西州)。從80年代至今,樂隊一直保持着健康而充滿活力的音樂風格。在充滿了叛逆性的重金屬搖滾樂中,這是頗為罕見的。

Jon Bon Jovi(瓊·邦·喬維)1962年3月2日生於新澤西州,作為樂隊的靈魂人物,他的才能體現在歌曲的創作上!高亢的嗓音與Def Leppard不相上下!早在他少年時,就和當地的David Rashbaum(大衛·布萊恩,)玩起了rock & roll,1983年5月,他們同當地樂手Richie Sambora(里奇·薩姆鮑勒),AlecJohnSuch(艾力克·約翰·薩其,貝司手)、Tico Torres(蒂考·托勒斯,鼓手)組成了這支在未來註定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樂隊!1984年1月,Bon Jovi.推出了首張同名專輯,其中單曲RunAway很快進入了英美排行榜前40名。1985年5月,專輯《7800 Degrees Fahrenheit》以50萬的銷量成為。

樂隊首張金唱片。1986年10月,專輯《Slippery When Wet》在美國名列榜首,直到第二年底,銷量已達到800萬張。同年11月,一首《You Give Love A Bad Name》在美國billboard排名第一,成了他們第一首銷量達百萬的單曲。1989年,樂隊又發行了一張重要的新專輯,《New Jersey》,此時的Bon Jovi已經是世界重量級的搖滾巨星了!世界各地排行榜都要給他們留出冠軍寶座!這時他們開始了長達18個月的國際巡迴表演,之後就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沉默,1992年終於推出專輯《Keep The Faith》,做為硬搖滾的老大級人物雖然專輯並沒有引起巨大的轟動,但仍然是一張舉足輕重的絕好作品!1994年樂隊出了歷年精選合輯!1995年他們又發行了專輯《These Days》,在英美和亞洲各地均獲成功。2000年的《Crush》被譽為讓新一代美國人重新燃起象他們的長輩一樣熱愛搖滾火炬之作,在 CNN Worldbeat, 歐洲總排行, 英國, 德國, 荷蘭, 意大利, 比利時, 瑞士, 澳大利亞, 巴西, 阿根廷, 墨西哥, 秘魯, 印度, 芬蘭等國排名第一。2002年《Bounce》Billboard 200排名第二, 在歐洲總排行列第一。2005年《Have a Nice Day》,德國, 日本, 加拿大, 澳大利亞, 墨西哥, 荷蘭, 瑞士, 奧地利, 秘魯, 韓國等排名第一,在美國, 英國, 西班牙, 土耳其, 香港, 希臘等排名第二。2007年的《Lost Highway》第一周就成為Billboard 200榜首專輯,並在德國, 荷蘭, 泰國, 日本, 瑞士, 奧地利, 台灣, 加拿大, 丹麥,歐洲總排行列第一,在英國, 澳大利亞, 西班牙, 新西蘭等成為亞軍專輯。

樂隊25年來始終保持着超一流樂隊的水平和商業成績,全球唱片銷量超過一億兩千張。邦喬維樂隊至今保持着硬搖滾專輯在Billboard上的兩項紀錄。專輯:Slippery When Wet 保持了Billboard 200榜首最多周的紀錄。專輯:New Jersey 同時五首歌進入前十,這是硬搖滾專輯的另一紀錄。其職業生涯至今的十張唱片,有九張在美國成為白金。在澳大利亞,七張成為排行榜榜首專輯;在歐洲和加拿大,六張成為排行榜榜首專輯;在英國,五張成為排行榜榜首專輯;在日本,四張成為排行榜榜首專輯;在美國,三張成為Billboard排行榜榜首專輯:Slippery When Wet,New Jersey 和 Lost Highway。另外,樂隊在 Billboard Hot 100 單曲榜中有十九首歌進入前四十,五首成為榜首:("You Give Love a Bad Name", "Livin' on a Prayer", "Bad Medicine", "I'll Be There for You","Blaze of Glory")。此外,在其他排行榜如CNN World Beat,Hot Country Songs chart等有更多專輯或單曲成為榜首。

喬維Bon Jovi在"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十大搖滾樂隊排名"中排名第九,由華爾街100名新聞記者和社會學家評選得出。邦喬維Bon Jovi 在一次全球有史以來最佳搖滾樂隊的評選結果中取得亞軍,全球四十多個國家數百萬人參與了評選。

音樂經歷

Bon Jovi一直做的是Def Leppard的和諧金屬加上Bruce Springsteen的平民情懷;說什麼"Family Rock",從八十年代的起始到鼎盛再到,是Bon Jovi努力開創了一個用金屬覆蓋主流搖滾的時代。

當年的Jon Bon Jovi在Sayreville高校的時候遇上了David Bryan(他當時還用原名David Rashbaum),後來David Rashbaum轉到紐約去攻讀一所音樂學校,Jon Bon Jovi也跟了去,他在一個親戚所開的Power Station錄音室里做了一些打雜的工他的收錄到一張合輯中。合輯一出《Runway》立刻受到各電台瘋狂點播,長島電台進一步想邀請他做現場演出,與是Jon Bon Jovi號召集了老朋友鍵盤手David Rashbaum,鼓手Tico Torres以及Jercy合唱團的貝斯手Alec John Such。後來在一場表演結束時的後台,Richie Sambora主動找上Jon Bon Jovi,並宣稱自己是最佳吉他手人選。雖然剛開始有點心存懷疑,但Jon Bon Jovi還是被這名吉他手的自信和才華所吸引,樂隊定名Bon Jovi並和Mercury唱片公司簽約。首張同名專輯1984年1月推出,單曲《Runaway》闖進Top 40,MTV台也強力配合播送,Bon Jovi一出道就為當時美國樂界吹來新空氣。和那些金屬狂人們凶神惡煞般的裝扮相比,Bon Jovi時髦的外型和音樂一樣合乎大眾胃口:緊身皮褲加絢麗的頭巾、撕裂的恤衫、超大的飾品、吹膨的長髮、畫眼線都是他們的標誌,並且他們總是能上演令人心潮澎湃的現場。經過一系列成功的演出,Bon Jovi積極向上、性感、健康的氣質和樂風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到了1986年,Bon Jovi劃時代意義的第三張專輯《Slippery When Wet》推出,全球銷量達到了1300多萬張,其中的單曲《Living On A Prayer》和 《You Give Love A Bad Name》雙雙升到了Billboard單曲榜首。Jon Bon Jovi的出身和慘澹經歷以及樂隊創作出的緊張並不誇張,振奮並不過分的金屬旋律讓不分白領、藍領的聽眾都陷入Bon Jovi的搖滾狂潮中。八十年代中後期的重金屬熱潮造就了這張熱門專輯,讓它停留Billboard排行榜40周之久、蟬聯冠軍達8周,Bon Jovi也藉此晉身搖滾巨星行列。樂隊的成功當然來自於音樂的優異品質,但他們的出色外型,尤其是Jon Bon Jovi天生的封面人物面孔,逐漸成為MTV的播放主力和青少年貼在臥室牆上的最愛。

Bon Jovi的流行硬式搖滾風格可說為八十年代末期開拓出新的女性聽眾版圖,更啟發了硬式搖滾與流行音樂兩者間的大融合。他們在推廣自己的同時把金屬樂質感而厚重的一面也帶給了整個音樂界甚至整個流行文化。隨後一次很有紀念意義的決定性的演出是Jon Bon Jovi和Richie Sambora在1986年的MTV音樂獎上的現場,單靠木吉他伴奏演唱了單曲《Wanted Dead Or Alive》和《Livin' On A Prayer》,震撼了當時到場的每一個觀眾,甚至包括當時在場的工作人員。自此奠定了Bon Jovi雄霸搖滾樂界的地位,Jon Bon Jovi登上滾石雜誌的封面,演唱會一票難求,所到之處媒體爭相報導......Bon Jovi作為一種象徵性的團體契合着當時的音樂和大眾審美趣味。《Slippery When Wet》的成功只是大場面的開始,他們在1988年10月推出的一張真正的叫好又叫座的專輯《New Jersey》把Bon Jovi的影響推置顛峰。

Bon Jovi對家鄉的禮讚和對金屬樂旋律性的出色駕馭把Pop-Metal在當時所能表現的氣質發揮得飽滿而熱烈。樂隊最出色的抒情歌《I'll Be There For You》也出自這張專輯,當時金屬樂在樂壇鋪天蓋地,而Bon Jovi則可以呼風喚雨。此後樂隊展開了長達14個月的巡迴演出。1989年8月Bon Jovi參加莫斯科和平音樂節,在奧林匹克體育館展開歷時兩天的搖滾樂聖宴,揭示拒絕毒品、酒精的主題,並將美式搖滾引進當時局勢相當緊張的蘇聯。據說當時的蘇聯還特地引進《New Jersey》,可見Bon Jovi該時的國際影響和所能產生的獨特滲透能力。他們的音樂與他們的形象交相輝映,與那些動不動就跟性和毒品糾纏的樂隊相比,究竟那種音樂更純粹些?而相對與健康的精神,又怎麼能夠建立在不加約束的限制的放縱之上?這也許是Bon Jovi能夠得以常青的一個原因。

功成名就後的後Bon Jovi開始進作,當時工作得相當辛苦,有時候他甚至累得趴在地上。但Jon Bon Jovi並不以打雜為苦,因為他每天在錄音室里,可以見到許多知名的搖滾樂團進進出出,看到許多心中仰慕的樂手丰采。熱愛音樂的他暗自發誓,有朝一日,他一定要在搖滾樂界出人頭地。於是Jon Bon Jovi在工作空檔中絕對不輕言打盹休息,他會等到樂團的人走光後,偷偷留在錄音室中練習自己創作歌曲,有時遇到還未下班的樂師,會主動請教一些創作的要訣,這些都讓他受用無窮。直到Jon Bon Jovi創作的《Runway》被紐約長島電台DJ Chip Hobart相中,在當地的並不怎麼濃的搖滾專輯,和吉他之神Eric Clapton一起合作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的體現。就在人們為此對樂隊前途議論紛紛的時候,1992年,Bon Jovi又聯合推出了第五專輯《Keep The Faith》,專輯中有着鮮明的九十年代色彩,在歌曲內涵或音樂性上的進步,都獲得樂評與樂迷的一致肯定。儘管自八十年代晚期流行搖滾的曲風逐漸式微,樂迷們醉心於更狂躁的Grunge,但是Bon Jovi證明他們在快速變遷的流行音樂市場依然能夠屹立不搖。到1994年Bon Jovi出版了樂隊的第一張精選專輯《Crossroad/The Best Of BonJovi》,在Grurge的滾滾大潮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前後銷出了1000多萬張,在歲月的流逝和潮流的變幻中,Bon Jovi始終因為其特有的氣質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時間和人都在變化,有多少已經成過眼煙雲,Bon Jovi沒有像Beatles那樣被過度詮釋,但他們依然有着自己的樂隊和音樂生命,這的作品相比,這張專輯顯得色調灰暗。再過一年,Richie Sambora也推出了第二張個人專輯《Undiscovered Soul》,走的還是當年搖滾風格的路線,雖說少了些重金屬成份,只是時代真的變了,這兩張專輯都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但是在大洋彼岸的英國,《Destination Anywhere》使Jon Bon Jovi獲得了當年英國音樂獎的最佳男歌手的榮譽。以後由於Jon Bon Jovi一直沉醉於電影表演和家庭生活,Bon Jovi的新專輯也一直遲遲未能推出。直到2000年6月推出《Crush》,新專輯是對八十年代音樂風格的一次回歸,保持了Bon Jovi一貫堅持的健康、流行的曲風,歌曲的可聽性很強,新專輯在商業上的成績不錯,剛一推出就打上billboard專輯榜的Top 9,在歐洲則很快的賣出了白金銷量。憑藉着出色的《Crush》,Bon Jovi將自己的演藝帶入了新的世紀。

2001年5月22日,第一張場演唱會專輯《One Wild Night Live》,其中記錄了樂隊自1985年至2001年曆年現場演唱會的精華部分。在2002年,樂隊的第八張專輯《Bounce》已經將關懷變成了溫情脈脈直抵內心的情歌。拋開那些咬文嚼字的音色和節奏,拋開那些雷同、守舊之類的評價,Bon Jovi還是挺本色的一個樂隊。無論他們做情歌、做重金屬,但是一直都堅持着自己本分的音樂創作態度,用Pop-Metal的形式實踐着對處在社會底層人們的關懷,以一首關注貧窮導致犯罪的《Right Side of Wrong》達到所能表現的極致。

Bon Jovi永遠不會像那些文化人一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憐憫那些底層的人們,而是和他們一樣,用平鋪直敘的表達一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所以才有那麼多的人去喜歡他們,因為他們在Bon Jovi那裡找得到自己,找得到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歷,以及在面對現實生活本身時所應該採取的態度。Bon Jovi也許稱不上偉大,和Bruce Springsteen一樣,他們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並不虛妄和自欺。《Have A Nice Day》即使是回歸也不可能重現當年的風采,我們也可能是在更多的體育和慈善場合看到Jon Bon Jovi,不是什麼大人物,也不夠傳奇曲折,卻實實在在。說影響,即使Bon Jovi現在仍在出專輯也比不上已經消逝的Nirvana;說商業,唱片賣得再好也比不上MJ;即使是打着旗號向Bob Dylan和Johnny Cash致敬,但他們到老也不會和這些人比肩;當然還有Metallica或者更多的金屬死忠……別相信那些"Family Rock"等近乎戲噱稱呼,Bon Jovi帶給你的,或者說帶給他們自己的,再或者說帶給音樂的,有永遠專屬於"Bon Jovi"自己的東西,而那曾經閃亮的青春的光澤,畢竟是屬於不滅的生命力的激情飛揚和積極光芒。

個人生活

美國老牌搖滾樂隊邦·喬維麻煩纏身。先是樂隊對於落榜福布斯十強心存不甘,接着又有早年的不雅照在網絡曝光。這些照片來自樂隊的巡演經理里奇·布賽特(Rich Bozzett),他在新書《性、毒品和邦·喬維》(Sex, Drugs And Bon Jovi)中收錄了這些照片。該書揭露了邦·喬維樂隊1983-1989年間巡演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剛剛出爐,在音樂界的排名中,愛爾蘭搖滾巨星U2以1億3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奪冠。澳大利亞重金屬樂隊AC/DC、美國天后碧昂斯、老將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小甜甜布蘭妮分別進入前五。進入前十名的還有Jay-Z、Lady Gaga、黑眼豆豆、酷玩,以及鄉村歌手尼·切斯尼和托比·基斯。近日《紐約郵報》在一篇文章中說:"喬恩大為惱火,樂隊成員也忿忿不平。他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沒能登上音樂界的榜單。邦·喬維樂隊從2月就開始馬不停蹄的巡演,和他同時代的U2、布魯斯·斯普林斯汀都在榜單上,就連布蘭妮也得了第五名,今年她什麼事都沒做。"看到這篇報道後,福布斯的一位發言人作出了回應:"福布斯估算了每個藝人或團體在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間的收入,包括版稅、許可費、演唱會、商品銷售、音樂銷售的收入。在這其中的八個月,邦·喬維沒有舉行巡演。"隨後邦·喬維的一位代表否認了之前的報道,稱其相當"荒謬"。他說樂隊在巡演過程中休息了八個月,因此沒指望會登上今年的榜單。他最後強調:"明年情況就不一樣了。樂隊目前的巡演在北美排第一,全世界排第二。"

更讓邦·喬維苦惱的是剛剛發生的艷照事件。名人新聞網站TMZ公布了12張樂隊80年代巡演期間的照片,其中有樂隊的休閒生活、與邁克爾·傑克遜的合影,還有兩張不雅照片。這些照片出自里奇·布賽特本月26日發行的新書《性、毒品和邦·喬維》。目前這本書售價24.95美元,在該書官網和亞馬遜均可購買。那些不雅照片是在1985年,樂隊核心人物喬恩·邦·喬維22歲時拍攝的。布賽特說,最初拍攝這些照片打算作為推廣樂隊的噱頭,結果這個拙劣的宣傳計劃終於演變成了足以扼殺樂隊事業的性醜聞。事件以攝影師的死和照片的失蹤而不了了之。布賽特回憶:"驚慌失措的喬恩馬上打電話給他的經理道克·麥卡吉(DocMcGhee),告訴他必須儘快追查那些照片。"照片一直被布賽特收藏在一個保險箱裡,直到他決定寫這本書的時候,才讓這些塵封了20多年的秘密再度面世。

1983到1989年間正是邦·喬維從初出茅廬的小子成長為超級巨星的階段。從1982年出道,到1990年樂隊非正式解散,邦·喬維從最初的只為幾百人演出,發展到銷售了13000萬張專輯,為全世界的3400多萬歌迷表演。作為樂隊當時的巡演經理,布賽特在書中揭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他說:"喬恩從來不願談論樂隊早年的日子,但是現在他的歌迷終於可以知道,當時的巡演生活是怎樣的情況……瘋狂的歌迷、毒品、酒精、性,都是巡演的一部分。"布賽特用去年的專輯《The Circle》(圈)來形容樂隊的生活。他說樂隊從一開始就被一個密不透風的圓圈包圍着,圈外的人從來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現在作為圈內人,他將首次曝光裡面的秘密。書中收錄了上百張當年拍攝的從未面世的照片,真實再現了樂隊巡演期間的幕後生活。除了艷照之外,書中的另一個主題--毒品是最令人關注的。布賽特透露,喬恩幾乎在每次演出前後都要吸毒,樂隊還被牽涉進了當時規模最大的可卡因和大麻走私案件之一。在接受機場安檢和藥品管理局的檢查時,樂隊總是麻煩不斷,喬恩還接受過脫衣檢查。此外,書中還揭露了很多重要事件的幕後細節:《Slippery When Wet》巡演如何讓樂隊在1987年的股災中倖免於難,內耗和工作過度如何導致樂隊在1990年非正式解散,1992年的重組又是怎樣發生的。

《性、毒品和邦·喬維》的內容與邦·喬維一貫的良好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該書的出版並未獲得樂隊的授權。一位樂隊發言人對艷照和新書作出回應:"這些是一次拍攝中被棄用的鏡頭。每個人在22歲的時候都應該是這麼幸運的。我們記得里奇是個很好的傢伙。當樂隊越來越成功時,他卻最終越了界。

人物評價

在《人物》雜誌2010年"最性感男士"前十榜單中,美劇《廣告狂人》男星喬·哈姆(Jon Hamm)排名第二,凱南·魯茲(Kellan Lutz)第三,歌手德拉克(drake)第四,美劇《歡樂合唱團》男星馬修·莫里森(matthew morrison)第五,喬恩·邦·喬維(jon bon jovi)第六。

視頻資料

Conan.O.Brien今夜秀,特約嘉賓伊娃·門德斯, 喬恩·邦·喬維

參考文獻

邦-喬維正式入駐搖滾名人堂 共賣出超1.2億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