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邪氣 |
邪氣亦作" 邪炁 "。中醫指傷人致病的因素,諸如風、寒、暑、濕、燥、熱(火)、食積、痰飲等。,另指不正當的風氣或行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邪氣
讀音; xié qì
出處; 《事林廣記》
詞義; 精神不能止邪氣
詞義一
亦作" 邪炁 "。中醫指傷人致病的因素。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蹷而死。"
《素問·欬論》:"皮毛先受邪氣。"
《雲笈七籤》卷三六:"諸風瘑疾尠不在臥中得之,臥則百節不動,故受邪炁。"
詞義二
妖氣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鬼邪候》雲:"凡邪氣鬼物所為病也,其狀不同。或言語錯謬,或啼哭驚走,或癲狂惛亂,或喜怒悲笑,或大怖懼如人來逐,或歌謠詠嘯,或不肯語。"
清·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皮》:"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是個龍,胸前也有一塊骨頭,狀如石卵,叫作'龍亶',含在口裡,專能避一切邪氣。"
詞義三
不正當的風氣或行為。
《淮南子·詮言訓》:"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
唐 呂溫《張荊州畫贊》:"君子小人,摩肩於朝,直聲遂寢,邪氣始勝,中興之業衰矣。"
茅盾 《一個女性》:"人們即使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無邪氣,卻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陰險鬼祟。"
殷謙 《韓寒是個"革命家"》:我們時代的文學簡直是滿目瘡痍,作家隊伍中有匪氣、流氣、邪氣、俗氣的作家並不鮮見。我們時代的一些作家還保留着舊文人的許多壞習氣,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許多玩物喪志不思進取的東西,偏偏就看不到現代性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