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鄒小兵,男。廣州市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任醫師。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省市多項科技項目。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講座、評論和綜述六十餘篇,在報刊、科普雜誌發表科普文章數十篇。相關工作多次被 CCTV 以及省市電視台報道。主要研究方向為發育行為,兒童發育行為疾病,以兒童孤獨症,阿斯博格綜合症,兒童多動症,兒童抽動症、兒童保健為主。廣東省兒科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組長,兒童保健學組副組長。中華兒科學會兒童保健學組委員。

鄒小兵
中華兒科學會兒童保健學組委員
國籍 中國
職業 碩士生導師
知名於 廣東省兒科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組長

目錄

目錄

人物經歷
社會兼職
醫療專長

人物經歷

「創立國內兒童發育行為中心」

1998年,鄒小兵從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學習歸來,發現中國還沒有一所醫院設立發育行為兒科。從那時候起,一個敢為人先的想法便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創立國內第一家兒童發育行為中心」。

鄒小兵介紹說,兒童孤獨症又稱兒童自閉症,是影響兒童社交、感知、語言和思維以及情感發育的疾病,屬廣泛性發育障礙。孤獨症的發生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但具體的病因目前還沒有定論,只能通過特殊的教育訓練來改善病情。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表明,全球孤獨症的發病率約為1/150。

「我國孤獨症工作起步很晚。1982年報道孤獨症,到1998年全國能夠診斷孤獨症的醫生不超過10個。」 1999年之前,全國只有三所具備診斷孤獨症能力的醫院,分別在南京、北京和長沙。另外,全國的民辦訓練機構坐落在北京。

「兒童疾病譜正在發生重大的改變,兒童發育以及發育行為障礙已逐漸成為兒科學關注的主要問題。而孤獨症是其中很主要的發育行為障礙,我們必須重視它。」 我校附屬三院有關領導對鄒小兵的建議表示非常欣賞。

第二年,附屬三院投入100餘萬元建設的,廣東省兒童發育行為障礙防治專門機構——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建成了。自2000年起,該中心就將兒童孤獨症作為主要研究方向。鄒小兵表示,廣東省衛生廳在2003年「建設省兒童心理衛生保健示範單位」的工作中,也給予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不少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

「我們中心的發展離不開多方的支持。」鄒小兵很感激中心成立時得到的支援。孤獨症在2005年底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被列入中國殘疾人範疇,社會對它的了解逐漸增加。

「推廣孤獨症知識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2008年4月2日是第一個「世界孤獨症宣導日」。這一天,鄒小兵帶領着他的團隊來到廣州宏城廣場,冒着漫天大雨做現場諮詢。看到家長們熱切的臉孔和遲遲不肯離開的身影,鄒小兵說:「我們感到了肩上的擔子很重。」

「其實我們之所以獲獎,就是因為我們在孤獨症推廣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鄒小兵介紹,他們除了建立了整套孤獨症診斷、評估、教育、訓練、治療、諮詢體系,還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班、家長講座、康復機構人員培訓、媒體宣傳等等,喚起社會對這群兒童及家庭的關注和幫助。「孤獨症的病例太多了,光憑我們的力量太微弱,所以我們決定把工作推廣出去。」

「在廣東省內甚至全國範圍,從醫院的孤獨症專科醫生到一些培訓機構的人員有很多都是由我們幫助培養起來的。」到2008年止,在三院兒童行為發育中心的幫助下,廣東省內大多數市一級醫院以及部分的縣一級醫院都已基本具備了診斷和開展治療兒童孤獨症的能力。鄒小兵還為一批民間孤獨症康復機構擔任長期專業技術顧問,指導該機構開展孤獨症課題研究。珠江三角洲第一家對孤獨症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專業機構——廣州歡樂島自閉症兒童訓練園,惠州市手牽手兒童發展中心,江西省第一家孤獨症專業訓練機構——江西贛州慧聰兒童康復訓練中心等等機構均得到了兒童發育行為中心的幫助和支持。「這些民間機構的創辦人多是一些孤獨症患兒的家長們,他們確實很不容易。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在接受採訪的前一天,鄒小兵還在洛陽參加孤獨症學術講座。為了孤獨症診斷和治療得到推廣和普及,他說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年復一年奔波的日子。 「我們的宣傳規模漸漸擴大。推廣工作做得越好,幫助到的患兒也就越多。」

「我們是後來居上者」

鄒小兵說:「我們的中心其實是國內的後來居上者。」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雖然在專業治療孤獨症方面起步較晚,但在推廣方面做出了驕人的成績。「一方面,全國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稀缺。另一方面,孤獨症一向被歸入精神科,中國人比較忌諱。再有,這些孩子的首次就診往往在兒科。」三院首次在醫院兒科開展孤獨症診斷,來就診的病人特別多。「到目前為止,中心接診的近16000個病例里有一半是孤獨症,是國內收治孤獨症最多的醫院之一。」

談及此次獲獎是中山大學第一次獲得中國兒科醫學最高獎時,鄒小兵謙虛地表示,獎項來自團隊的共同努力和基於豐富的臨床病例。「但和國外相比,我們只是在落後多年之後,從臨床方面後來追趕。在孤獨症研究方面,美國在該領域仍然遙遙領先,他們已經從基因、神經、生理、發病機製做出了許多成果。」有鑑於此,中心積極地尋求與外國先進機構合作的機會。「美國北卡大學在早期診斷方面做得很出色,我們已經開始了合作研究。」據悉,中山大學正在為此與哈佛大學開始進行合作基因研究的洽談,另外中心也和加州大學、日本、英國一些機構建立了聯繫。

社會兼職

廣東省兒科學會發育行為兒科學組組長 , 兒童保健學組副組長

中華兒科學會兒童保健學組委員

中 國 醫師協會兒童健康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優生優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發育行為兒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委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兒少專業委員會、心理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康復醫學分會兒童社區康復學組副組長

醫療專長

各類兒童發育行為障礙(兒童孤獨症、 ADHD、兒童學習困難等)診斷治療;正常兒童早期教育和早產兒高危兒早期干預;兒童氣質及其個體化教育。創建廣東省兒童發育行為發育障礙專門機構(中山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全面開展兒童發育行為障礙綜合防治工作;在廣東省率先開展兒童孤獨症,兒童阿斯伯格綜合徵等疾病的防治,幫助國內多個省市建立了結構化教育治療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基地。在國內率先制訂《早期嬰兒氣質量表》,在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推廣以氣質為依據的嬰兒個體化教養活動。主持或參與了國家、省市多項科技項目。在專業雜誌發表論文、講座、評論和綜述六十餘篇,在報刊、科普雜誌發表科普文章數十篇。相關工作多次被 CCTV 以及省市電視台報道。

相關新聞

鄒小兵談假自閉症五點 請分清楚是性格內向還是自閉

但凡自己孩子有一點點相似,家長就開始杞人憂天整天焦慮到不行,甚至自己就給孩子確診病情了。所以,了解透徹小兒疾病是最主要的。當然對待孩子不能太過於緊張,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一些行為[1]

相關視頻

鄒小兵專家:教你兩個標準,判斷你的孩子是不是自閉症[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