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鄒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鄒平,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濱州市代管;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西北臨黃河,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地勢南高北低;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市總面積125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鄒平市轄11個鎮、5個街道;常住人口80.83萬人。

鄒平是歷史上齊魯上九縣之一,夏朝立鄒侯國,西漢置縣;鄒平東接淄博,西鄰濟南,南依膠濟鐵路,北瀕黃河,濟青高速橫穿全境26千米,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62千米,距青島240千米;1991年境內發現屬龍山文化的古城遺址,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800年;境內擁有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唐李庵、丁公遺址、王薄起義遺址、范公祠等景點80餘處。

歷史

西漢時期,置鄒平縣,治所在今孫家鎮。置梁鄒縣,治所在今韓店鎮舊口村。高帝六年(前201年),劉邦封武虎為梁鄒侯,於梁鄒立侯國。置於(wu)陵縣,治所在今臨池鎮古城村。置朝陽縣,治所在今碼頭鎮舊延安村東南15里,史稱魏王城。置東鄒縣,治所在今高青縣花溝鄉花溝村,屬青州部千乘郡(治所即今高青縣高城鎮北)。

東漢時期,為鄒平縣、梁鄒縣、於陵縣。改朝陽縣為東朝陽縣,同屬青州部濟南郡。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為樂安郡(治所臨濟,在今高青縣高城鎮西北),東朝陽縣又屬樂安郡。東鄒縣失考。

三國魏時期,鄒平縣、梁鄒縣、於陵縣沿襲漢制,同屬濟南郡。東朝陽縣屬東郡。

晉時期,鄒平縣屬濟南郡,梁鄒縣、東朝陽縣同屬青州部樂安國。改於陵縣為烏陵縣,旋廢,析入土鼓縣、逢陵縣。永嘉後,梁鄒縣廢。 [6]

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於梁鄒故城僑立平原郡,又僑立平原縣以屬之。元嘉九年(432年),分青州之地僑立冀州(治所在今歷城縣),平原郡縣隸屬之。孝武時,於故於陵縣地置武強縣(治所在今周村區固玄莊),又於縣內置廣川郡(治所在今長山鎮),屬冀州。南朝劉宋改東朝陽縣為朝陽縣,屬濟南郡;又為臨濟縣(治所在今章丘縣臨濟鎮),屬樂安郡。鄒平縣失考。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平原郡為東平原郡,屬齊州(治所在今歷城);又置平原縣(治所在今好生鎮平原莊),隸東平原郡。武強縣隸廣川郡。為朝陽縣,屬濟南郡;又為臨濟縣,屬東平原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移平原縣治入東平原郡城(舊口),東平原郡、清河郡(治所在今淄川)與廣川郡合併,稱東平原郡(治所長山),平原縣、武強縣隸之。開皇三年(583年),移北齊平原縣治於漢鄒平故城孫家鎮,仍為平原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平原縣為鄒平縣,復漢舊名,屬齊郡。開皇初廢東平原郡,開皇十六年(596年)於北魏平原縣治(今平原莊)置濟南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強縣為長山縣(治所在今長山鎮)。大業初,並濟南縣入長山縣,隸淄州(治所在今淄川縣)。開皇六年(586年)置朝陽縣於菅城。開皇十六年(596年),改為臨濟縣(治所在今章丘臨濟鎮),而別置朝陽縣。大業二年(606年),又省朝陽縣入濟縣,屬齊郡。鄒平縣、長山縣同屬河南道。武德元年(618年),以臨濟縣治置鄒州。鄒平縣、長山縣、臨濟縣均隸之。武德二年(619年),移鄒平縣治於趙台城(在今九戶鎮古王台)。武德八年(625年),鄒州廢,又移鄒平縣治復入鄒平故城孫家鎮。鄒平縣、臨濟縣改屬譚州(治所在今章丘縣西平陵城),長山縣改屬淄州。貞觀元年(627年)譚州廢,鄒平縣改隸淄州,臨濟縣改屬齊州。景龍元年(707年),析高苑縣地於漢梁鄒廢城(舊口)置濟陽縣,隸淄州。元和十五年(820年),濟陽縣省入高苑。五代時期,鄒平縣、長山縣屬淄州。臨濟縣屬齊州。

宋時期,景德元年(1004年),鄒平縣移治於濟陽縣廢城(今舊口),孫家鎮故城廢。鄒平縣、長山縣同隸京東東路淄州。咸平四年(1001年),省臨濟縣析入鄒平、章丘縣地。金因之。

明時期,鄒平縣隸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長山縣,洪武初屬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般陽府降為淄川州,長山縣亦屬之,洪武十二年(1379年),淄川州廢,又改屬濟南府。

清時期,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襲明制。光緒十八年(1892年),黃河河道南移,齊東縣城陷於河中。光緒二十年(1894年)遷縣治於九戶鎮。

民國二年(1913年)2月,廢府州,沿用道制。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隸岱北道。

民國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凱公布各省道區域名稱,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均隸濟南道(駐歷城)。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制,存省、縣兩級,三縣同直屬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鄒平縣、長山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因蘆溝橋事變爆發,僅設7個專員公署,余未及設立,齊東縣直隸於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間,鄒平縣、長山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齊東縣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9月,北鄒長改為鄒平縣,南鄒長改為耀南縣,同屬清河行政區清西專署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初,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屬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鄒平縣、長山縣隸第一辦事處(魯北辦事處)第十行政督察區,齊東縣隸第五辦事處(魯中辦事處)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13日,鄒平縣、耀南縣隸渤海行署第六專署,齊東縣隸渤海行署第二專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隸渤海行署第三專署(又稱清河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8月間,鄒平縣、長山縣、齊東縣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9年3月,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屬渤海行署清河專區(行署駐今惠民縣城)。建國初,鄒平縣、耀南縣、齊東縣屬渤海行署第三專區。

1950年4月,鄒平縣(駐地今鄒平鎮)、耀南縣(駐地今長山鎮),劃屬淄博專區。同時,耀南縣復名長山縣。

1953年6月,鄒平、長山二縣復歸屬惠民專區(專署駐北鎮)。1956年3月,鄒平縣、長山縣合併稱鄒平縣(駐地今鄒平鎮),齊樂縣和高青縣合併稱齊東縣(駐地今高青田鎮),同屬惠民專區。

1958年11月,齊東縣撤銷,其6個公社併入鄒平縣,隸屬淄博專區。

1961年,恢復惠民專區(駐地北鎮)。10月,復置高青縣,析鄒平之青城、花溝、黑里寨3個區劃入高青縣。鄒平縣屬惠民專區。

1967年2月,專署廢。成立「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鄒平縣仍屬之。

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3月,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鄒平仍屬之。

2000年6月,國務院批准濱州地區撤地設市,成立濱州市。同年12月16日舉行中共濱州市委成立揭牌儀式。

2001年1月16日,濱州市人民政府揭牌,鄒平屬濱州市。

2018年7月2日,經國務院同意後,民政部以民函﹝2018﹞105號文批覆山東省,同意撤銷鄒平縣,設立鄒平市,由山東省直轄,濱州市代管。

2018年10月26日,鄒平市正式掛牌成立 。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鄒平市轄5個街道、11個鎮:黛溪街道、黃山街道、高新街道、好生街道、西董街道、長山鎮、魏橋鎮、臨池鎮、焦橋鎮、韓店鎮、孫鎮、九戶鎮、青陽鎮、明集鎮、台子鎮、碼頭鎮。鄒平市政府駐黃山街道。

地理位置境域

鄒平市,地處魯中泰沂山區與魯北黃泛平原的疊交地帶,東接淄博,西鄰濟南,南依膠濟鐵路、濟青高鐵,北靠黃河,濟青高速公路橫穿全境26千米。西距濟南90千米,距濟南遙牆國際機場62千米,東距青島240千米,距淄博市37千米,北至首都北京550千米。鄒平市地理座標為北緯36°41′-37°08′,東經117°18′-117°57′,

地形地貌

鄒平市南部長白山區為山地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呈傾斜式下降。

鄒平市分為8種地貌類型:低山嶺坡,分布于山丘中上部,面積9033.46公頃;水平梯田,分布于山丘中下部,面積4647.47公頃;近山階地,分布于山丘下部,面積4679.67公頃;沿河階地,分布于山谷排洪河溝兩側,面積1241.73公頃;河灘高地,呈帶狀分布,面積3034.8公頃;緩平坡地,分布於黃泛平原區的所有鄉鎮,面積3.89萬公頃;窪地,多分布於黃河南岸大堤以外,面積2.31萬公頃;山前傾斜平原,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以下,中東部的大片地帶,面積3.25萬公頃。境內土層深厚,質地適中,表面質地85%以上為輕壤和中壤。

氣候

鄒平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但更迭不均,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秋季最短。

大陸性和季風性明顯。市內大陸度指數為64.7,季風指數為39,年平均氣溫適中。但冬寒夏熱,年振幅很大;晝暖夜涼,日變差較大。降水量較少,且有較強的不穩定性和不均勻性,易發生旱澇災害,旱災居多。年內風向變換明顯,冬季多西北風,春季多西南風。

春季(3-5月),太陽輻射增多,暖空氣勢力加強,冷空氣北退,氣溫迅速回升。冷暖兩股氣流互相爭雄,進退不定,常南北移動,氣旋活動反覆持久,氣候多變,氣溫突升突降,變化劇烈,日變量常達l0℃以上。風向變換頻繁。風力大,為全年大風次數最多季節,尤其西南大風多。雨量較少,空氣乾燥,月降水量不足40毫米,地面蒸發加快,易發生旱災。

夏季(6-8月),太陽輻射加強,為熱帶海洋氣團控制,氣溫高,濕度大,常形成大量降水,7、8兩月降雨量占全年一半以上,有時則形成洪澇。各月平均氣溫在25℃以上,其中7月最熱,平均氣溫26.8℃。由於降水的不穩定性和不均勻性,伏旱時常發生。夏季多東南風,風力較小。

秋季(9-11月),受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控制,風力微弱,流雲多姿,秋髙氣爽。太陽輻射逐漸減少,冷空氣勢力逐漸加強,暖氣流南撤,氣溫隨之下降,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降水量大幅度下降,易成秋旱。個別年份,暖氣流南撤遲緩,易造成秋雨連綿。

冬季(12-2月),太陽輻射較少,在蒙古冷高壓控制下,西北風盛行,冷空氣不斷侵入,氣溫急劇下降。各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其中1月份最冷,平均為-3℃,日最低氣溫大都低於-10℃。空氣乾燥,雨雪稀少。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鄒平境內動物種類繁多,主要禽類有雞、鴨、鵝、鴿子,畫眉、鸚鵡、鵪鶉等;野禽有鷹、雁、燕子、麻雀、啄木鳥、山雞、野鴨、貓頭鷹等。

獸類有家養的有牛、馬、驢、騾、豬、狗、羊、貓、鹿、貂、兔等;野獸有狼、狐狸、黃鼬、獾、野兔、鼠、刺蝟、蝙蝠等。蟲類有家養的有蠶、蜜蜂、土園等。

野生的有螢火蟲、螳螂、草蛉、瓢蟲、蚜繭蜂、小繭蜂、赤眼蜂、馬蜂、土蜂、盜蠅、寄蠅、蠼螋、虎甲;害蟲有百足蟲、步行蟲、蒼蠅、蚊子、牛虻、跳蚤、虱子、大搖文、小搖文、龍虱、水蟶、金線蟲、飛蝗、粘蟲、螻蛄、金龜子、燈蛾、豆蛾、斜紋夜蛾、銀紋夜蛾、旋花天蛾,大鼠蛾、棉鈴蟲、蚜蟲、菜青蟲、捲葉蛾、猿葉蟲、天斗、尺蠖、刺蛾、線蟲、蟬、葉蟬、飛虱、螟蟲、盲椿象、金針蟲、金鋼、種蠅等。

魚類有鯉魚、鯽魚、青魚、草魚、黑魚、鲶魚、鱔魚、白條魚、鰱魚、捧花魚、鰔魚、馬口魚、赤眼鱒、團頭魚、泥鰍等。

蚌螺類有背角無齒蚌、園頂珠蚌、劍形矛蚌、矛形蚌、球蜆、刻紋蜆、中華園田螺、梨形環棱螺、銅銹環棱螺、錐美螺、紋沼螺、小清河螺、耳羅卜螺。另有水絲蚓、尾鰓蚓、青蝦、米蝦。

非魚類水生動物有螃蟹、河蟹、甲魚(鱉)等。

礦產資源

據調查,鄒平境內的岩石總儲量為30億立方米,其中火山岩22億立方米,侵入岩7億立方米,砂岩1億立方米。建築石料主要為侵入岩中的二長岩和輝長岩。二長岩分布於四尖山至雪花山長10餘公里、寬達1-2公里的地帶,可供開採部分儲量大於1億立方米。輝長岩分布於西窩陀村、陳家莊及臨池西等地山上,可供開採部分儲量在3000萬立方米以上。

著名人物

梁漱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

陳仲子,戰國時鄒平人,著名思想家,與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徹底決裂的鬥士,撰有《於陵子》12篇,其學派被稱為「於陵學派」。

伏生,秦漢之際鄒平人,《尚書》的收藏口傳繼承者,著有《今文尚書》,歷代學者譽之為「尚書再造」。

劉徽,魏晉時鄒平人,撰有《九章算術注》。被譽為「世界古代數學泰斗」、「世界圓周率的舉旗人」。奠定了中國古代數學領先世界的地位。

田敏,五代時鄒平人,後唐時校勘、雕版印刷九經,統一全國經典文學,晚年開啟齊魯講學之風,被譽為一代儒學宗師。

段成式,晚唐鄒平人,詩文與溫庭韻、李商隱齊名,時稱「三十六體」,撰有被推為小說之翹楚的小百科全書《酉陽雜俎》。

周越,北宋時鄒平人,著名書法家、書道理論家,是北宋黃庭堅、米芾、蔡襄三大書法家之師,撰有《書苑》一書。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江蘇蘇州人,四歲隨母改嫁至鄒平,刻苦攻讀長白山醴泉寺,後終成大業。范仲淹在鄒平生活18年,其「先憂後樂」的民本思想發端於此,被推為東方人人格形象的典範。

張臨,元朝鄒平人,世稱長白先生,終生以傳授成朱理學為己任,在城東七里舖設館授徒,被譽為一代儒師。

張萬鍾,明末鄒平人,著有世界最早的關於鴿子的著作《鴿經》,被譽為世界鴿子研究的真正開創者。

馬驌,鄒平人,清代歷史學家,字宛斯。 [1]

鄒平名勝

鄒平的山

白雲山、摩訶山、會仙山。

山中的人文景觀

鶴伴山、雕窩峪、醴泉寺、唐李庵、梁漱溟墓。

鄒平的水

河流:黃河、小清河、孝婦河、杏花河。

水利風景區

黃河風景區、黛溪河風景區、禾和濕地公園。

祠館和遺址

丁公遺址、范公祠、伏生祠遺址、鄒平城市展示館、鄒平博物館、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梁漱溟紀念館、李廣田紀念館。

鄒平物產風物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河老五甑釀酒技藝、酸鹼豆腐、紙皮包子。

鄒平特產:紅芽香椿、鄒平水杏、鄒平山藥、鄒平柿子、青陽小米、台子火燒。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