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鬱林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鬱林郡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域。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後,採用羈縻手段,仍封趙佗南越王。後來南越國宰相呂嘉叛亂,反對舊附漢朝,堅持地方割據,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劉徹派伏波將軍路博德率軍南下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國,調整郡縣設置,改秦桂林郡為鬱林郡[1]

沿革

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鬱林郡屬交趾刺史部,建安八年(203年)屬交州刺史部。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隸屬廣州,俄復舊,元興元年(264年)復屬廣州,晉至南朝宋齊因之,梁屬定州,又改屬南定州。大業(605–618年)初其地仍屬鬱林郡。隋領鬱林、郁平、領方、阿林、石南、桂平、馬度、安成、寧浦、樂山、嶺山、宣化12縣。唐初廢。天寶元年(742年)改鬱林郡。屬嶺南道。領石南、興德、郁平、興業、潭栗5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置鬱林州。

治所

初治一說在今桂平市蒙圩鎮新德古城村(或者桂平西南流蘭村一帶),一說在今貴港市港南區貴城鎮,隋朝徙今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鬱江南岸。唐治所興業縣蒲塘鎮、洛陽鄉一帶。

漢鬱林郡族屬

童恩正先生在《論早期銅鼓》一文中說:「至於右江——鬱江水系即廣西南部東至貴縣一帶的民族……史書在記載地域時雖籠統稱這一帶是兩甌,但從漢代開始對其土著民族記載得最多的都是鳥滸。

歷史記載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靈帝建寧三年(170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粘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這是烏滸之名最早見於史書記載。貴縣正好是鬱林郡治布山縣治所在,谷永任鬱林太守及招降滸人的舉措,地方史志記得分明,谷永在貴縣留下的遺蹟有谷公中,井在今東湖內,潯州知府湖南蕃有詠史詩曰:夷巢十萬古西甌,聚嘯南江最上游,——自漢家開置後,曾煩鑿中郡東頭。

關於谷永民國〈貴縣誌云:谷永字子云建寧中鬱林太宋,廣郁古西甌駱越所居永以思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開置七縣愛民如政事尚寬郡人祠祀之。〈後漢書李賢注「烏滸引萬震〈南州異物志〉曰:「烏滸[2],地名也,在廣州之南交州之北。

三國吳初置廣州郡時,其地頗廣今東西之大部,故廣州之南高州之北其地正當漢鬱林郡之南部,今田東,貴縣一帶昀包括在內。內屬之烏滸人一次即達十餘萬,占地七縣足欠其為當地主要居民。〈太平御覽〉卷786引裴浦〈廣州記〉:「晉興(今邕寧附近)有烏滸人,〈太平環宇記〉卷166記」「貴州」今貴縣一帶風俗:又郡連山數百里有俚人背為烏滸之夷。又橫州今橫縣一帶風俗。三梁故縣烏滸所巢。根據以上材料,至少可以推斷西甌西部居民的主要成分就是烏滸人。徐霞客在粵西遊記中說「烏滸在貴縣東」。

明七品京官被謫後在南山寺出家為僧的金虞在其〈壯家村詩並序〉中說,他與僕人到壯家村寨去。壯人待客十分熱情,用自釀的米酒代茶敬客,他們不敢喝,金虞因作詩一首:

「烏滸灘邊熟壯家,也知留客嘆無茶,山棚豈乏檳棉樹,酒戶難勝浪蕩花,口布垂腰砍俗陋,繡巾搓手向人夸,春江跳月渾澗事,認得同年鬃已華。」可見烏滸正在貴縣境內。烏滸、俚、絝均是百越民族中的事部分。被稱烏滸蠻的土著,亦西甌,駱越的後人。烏滸族群有其獨特的文化要素。

台灣民俗學家芮逸夫先生根據〈列子湯問、〈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注引萬震〈南州異物志〉等書總結出烏滸族全文化模式,其文化要素或復質有21條即卜采蚌取珠〈光緒版〈貴縣誌〉卷一紀地土產篇第七頁A面引寰宇記:蚌珠貴州出。

視頻

鬱林郡 相關視頻

【鬱林郡、綠瀾灣】航拍實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