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國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國光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鄭國光,男,漢族,1959年11月生,江蘇漣水人,1977年8月參加工作,198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

曾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2]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江蘇漣水

出生日期----1959年11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科研管理工作者

畢業院校----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人物履歷

1977.08——1978.02,在江蘇省漣水縣石湖果園插隊勞動; 

1978.02——1982.01,在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系大氣探測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02——1984.07,在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4.09——1986.0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研究室副主任;

1986.05——1989.0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89.10——1990.0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業務中心副主任;

1990.02——1990.08,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做訪問學者研究;

1990.08——1994.08,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4.08——1995.11,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12——1998.11,中國氣象局總體規劃研究設計室主任助理、副主任(1996.12 獲研究員職稱;1997.09—1998.07 福建省氣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1998.12——1999.07,中國氣象局監測網絡司司長;

1999.08——2007.03,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07.03——2016.12,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6.12——2018.03,中國地震局局長

2018.03——2020.03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2020.03——2020.08,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2020.08——2020.09,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黨委委員,中國地震局局長。

鄭國光

來自 國新網 的圖片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八屆中紀委委員,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兼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鄭國光任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8年3月22日,中央關於應急管理部領導班子任命的決定。鄭國光任應急管理部黨組成員。

2018年3月,鄭國光已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2018年5月,國務院對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組成人員作調整,鄭國光任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成員。

2018年10月29日,根據機構設置、人員變動情況和工作需要,國務院決定對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作相應調整,鄭國光任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兼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2020年8月19日,中國地震局召開幹部大會,宣布中央決定:鄭國光不再擔任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職務。

2020年9月8日,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免去鄭國光的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職務。

社會兼職

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

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CGOS)主席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協調聯絡辦公室副主任

北京大學兼職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兼職教授

聯合國秘書長全球可持續性高級別小組成員

世界氣象組織(WMO)中國常任代表

WMO執行理事會成員

國際地球觀測組織(GEO)聯合主席等。

主要成就

鄭國光一直從事冰雹形成機理研究和人工影響天氣等工作,是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80年代初,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台專門用於模擬冰雹生長的風洞,當時在國內有一定開創性和重要應用價值。

1984—1989年,主持「新疆北部冬季層狀雲降雪的綜合探測研究」,揭示了降雪的空間不均勻性、降雪增長特點和降雪機制;主持「人工防雹機理的驗證性研究」,分析了西北降雹特徵,探討了人工防雹的理論與方法,對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應用意義。

1990—1995年,在加拿大留學期間,實驗測定了模擬生長冰雹的表面溫度分布,研究了冰雹熱與質量傳輸特徵,確定了熱與質量傳輸係數,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為冰雹增長理論和數值模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驗依據。

1995年底,回國工作後,在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及其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

榮譽記錄

1993年,參加的「北方層狀雲人工降水試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獨立完成的「冰雹風洞設計與建造、冰雹碰凍增長實驗研究」獲中國氣象學會「首屆涂長望青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作為主要完成者所完成的「雹雲、雹譜及雹塊微結構研究」獲「南京氣象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8年11月,其著作《我們的天氣叢書》入選「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

視頻

鄭國光:中國超過58%國土和55%人口處地震高風險區 2019年10月13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