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大進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大進府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鄭大進的府邸和故居,位於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村。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揭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鄭大進生於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歷任大名府、河間府同知,正定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浙江按察使,貴州布政使,河南、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官至直隸總督,後加授太子少傅銜,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十九日病逝,乾隆帝御製墓碑,親撰碑文,賜祭賜葬,追諡為勤恪。

中文名稱 鄭大進府

地理位置 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村

占地面積 3000多平方米

建造時間 明、清

景點介紹

鄭大進的府第——鄭大進府,就坐落在的揭陽市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梅崗山下。分為舊府、新府兩座:老府始建於明代,是鄭氏祖居(府前有象徵鄭大進以及鄭氏先祖官階品級的石獅和旗杆夾石);新府位于山美村南側,建於乾隆年間,屬官方建築,占地面積約10畝,現存主體建築3000多平方米。鄭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威武的守門獅、寬闊的地埕、象徵「五世大夫」品級的旗杆斗座、清碧的池塘、蜿蜒的楓江;主座坐北朝南,大門書有「大夫第」三字,有三進廳、東西兩火巷,正廳懸掛「瑞凝天姥」匾,是乾隆三十五年江南懷寧拔貢、揭陽縣知縣蕭應植題贈;府後原有花園、書齋,現已損毀或建成民宅。府內保存有清代名家繪製的鄭大進及夫人畫像。1990年原揭陽縣人民政府公布鄭大進府為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23日,鄭大進府研究會在鄭大進府成立,鄭大進府的修繕與鄭大進研究工作受到地方黨政和各界的高度重視。2014年,鄭大進府被列為揭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6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確立鄭大進府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

人物簡介

鄭大進(1709~1782),字譽捷,號謙基,又號退谷,諡勤恪,潮州府揭陽縣梅岡都山美村(今揭東區玉滘鎮山美村)人。清雍正十三年(1735)中舉,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1] 。歷任知縣、同知、知府、山東按察使、布政使、兩淮鹽運使、湖南布政使、貴州布政使、河南巡撫、湖北巡撫等職。乾隆四十六年授直隸總督,加太子少傅銜,誥授資政大夫、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例晉榮祿大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鄭大進為官關心民生,勤政愛民,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有才華、有經濟頭腦,而又是很有改革精神的實幹家。「凡經七省,遭遇盛明」;「旌節所至,率多建白(建議)」。所以深得皇上倚重,「累膺疆寄」,在各地任上都做了不少有利於生產發展,有利於社會安定的工作。他73歲去世,史載乾隆帝「御製墓碑,賜祭賜葬,追諡勤恪」,可見他受到器重的情況。

文化價值

世有千年池厝渡,人無百年鄭大進」是潮汕人家喻戶曉的勸和名言。這句名言出自清代廉吏鄭大進之口[2] 。他的家鄉山美鄉人與鄰鄉池厝渡人素來不睦,清乾隆年間,鄭大進回鄉省親時,鄉親們找鄭大進出面,想借鄭大進的官職報復,鄭大進說:「強弱之不敵,父老所知也。世有千年池厝渡,而無百年鄭大進。奈何修怨以害子孫乎!」兩鄉人都敬服鄭大進為人,從此兩個鄉村相安無事。鄭大進歷史精神文化,對當代建設和諧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大參照意義,而鄭大進府是記載這位傳世賢士的物質載體,其遺址彌足珍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