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地處鄭州航空港「北港」的凌空街東側、洞庭湖路南側、歸航路兩側。
辦學歷史
2023年暑期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正式招生。
辦學條件
學校建設規模為66個高中教學班,在校生3300人,總占地面積80808.1平方米,總建築規模64716平方米。
校園諮詢
瞄準科學教育 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夯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根基
在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主戰場的時代背景下,加強科學教育,夯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1]根基,迫在眉睫。作為鄭州市的一所新建校,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自建校初,就將科學教育作為學校的重點發展方向,提出了科技立校特色發展目標,構建了「全要素、全領域、全過程」科學教育[2]體系。
組建「全要素」保障體系布局科學教育頂層設計
為突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千校一面」同質化發展瓶頸,探索多元優質特色發展之路,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在繼承鄭州一中本部的科學教育理念和特色實踐的基礎上,考慮自身發展情況和學生實際需求,瞄準科學教育這一特色發展賽道。
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從理念系統、操作系統、保障系統等多要素統籌組建「全要素」保障體系,成立學科科學教育組織領導機構,由該校校長方金平擔任組長,副校長楊青華擔任副組長,實驗教師擔任輔導員,並聘請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張向萍博士和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杜文君主任擔任科學教育導師。
此外,學校還高標準建設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技等實驗室,為科學教育教學提供軟硬件支撐。
校內外多維開花聯動融合雙驅動
要想讓科學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校內資源還遠遠不夠,為此,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通過科學教育資源,建立校內外科技教育基礎網絡,探索出一套「學校+科學教育場館(基地)共建全領域」模式,建立校內外常態聯動機制。
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利用校外科學教育資源,不定期組織學生前往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拓展知識技能,體悟科學精神;依託科學教育基地的基礎設施資源和專業實驗設備,帶領學生進課題、進項目、進團隊、進實驗室,回到實踐現場,讓學生在真實實驗中解決真實問題。
為讓學生了解「沿黃地上河段缺水城市的引水之道」,探尋「黃河邙山提灌站的歷史使命」。上學期,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組織帶領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走進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通過實地取水、觀察水質和含沙量,了解調水工程與清沙原理;通過觀察尋找清淤船的輸沙管道和清出的泥沙去向,推測星海湖在整個工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聽提灌站建設初期引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同學們探索解決的方案,鼓勵學生有創新思維來解決真實問題;通過參觀黃河地質博物館的黃土廳、黃河廳,了解黃土、黃土高原、黃淮平原的形成與演變過程;通過利用地形圖和GPS測算提灌站的揚水高程,在這裡遠眺黃河、星海湖,比較沉沙前後水質差異,梳理黃河邙山提灌站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鄭州城市用水的貢獻。
探索跨學科全過程學習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發力科學教育,學校是主陣地。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探索了「跨學科全過程」的課程實踐。倡導科學教育在學科教學中、在跨學科實踐中、在豐富的科技創新活動中持續深化橫向融通,突破「局部」「散點」「碎片」的問題。學校將對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育作為學校育人理念脈絡上重要的一支立起來,並緊密融入課程全過程。
鄭州航空港第一高級中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基於學科融合的課程設計與評價方法研究」課題組進行合作,邀請課題組副組長公平和張慧星老師作為指導教師進行跨學科課程設計開發,搭建科學教師研修培訓平台,提升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施教水平。
參考文獻
- ↑ 人才培養的3種方式 ,搜狐,2017-12-18
- ↑ 人民數據·人民德育丨科普教育、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有哪些不同??? ,搜狐,20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