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鄭聘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鄭聘廷[1] (1872~1944年),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字席珍,別號石津,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霸頭下墩村人,為南洋華僑中最早贊同民主革命的先驅者之一。父親鄭金山,母親陳氏,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14歲始入驛坂禮拜堂附設的學校就學;16歲轉學惠安縣教會小學;18歲到廈門鼓浪嶼神學校,20歲畢業。旋即在泰山和汀州基督教堂會任傳道和牧師。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鄭聘廷南渡馬來亞的檳榔嶼;翌年轉至新加坡,受聘為中華基督教會首任華人牧師。

1902年在新加坡創辦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閱覽室。1905年,將該閱覽室改辦為星洲閱書報社。南洋中國同盟會主要領導人陳楚楠、張永福均成為該書報社社員。星洲閱書報社在聘廷主持下,以"開通民智,宣傳主道"為名,邀請反清革命志士到社進行反封建和推翻清政府的演講。1906年聘廷加入中國同盟會後,書報社更成為宣傳革命的重要場所。胡漢民汪精衛等革命黨人都曾到社演講。孫中山到新加坡時,曾對該書報社大加讚揚。在星洲閱書報社的影響下,新馬及印尼等地華僑紛紛組織書報社,推動反清運動的發展。他不顧外國牧師的反對,介紹有名望的教徒加入同盟會,壯大同盟會的力量。民國成立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特頒給星洲閱書報社一份《旌義狀》:「星洲閱書報社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給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臨時大總統孫文,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初一日。」

1906年,中國駐新加坡領事孫士鼎,在新加坡試辦戒煙(鴉片)所,請鄭聘廷、謝已原等人到領事館協助勸導。戒煙所試辦一個月後,聘廷遂邀請當地華僑知名人士聚會,募款組織星洲振武善社戒煙所。[2]正式成立時定名振武善社(1932年改名新加坡拒毒會)。對推動當地華僑戒吸鴉片起積極作用。

1911年,聘廷辭去牧師職務,從事橡膠種植業,任林義順[3]的橡膠種植園經理,業餘仍為教會服務。同年,聘廷參與發起創辦新加坡中華女子學校。1920年,獨資設獎學金,以培養華人傳教人才。1921年,參予創辦星洲幼稚園(後加辦小學)。1923年,參與創辦俊源學校工作。並曾出任新加坡惠安公會第二屆名譽會長。

1926年,鄭聘廷獨資設立一項獎學金,旨在培養傳道專才,以繼其志。

民國33年(1927年)鄭聘廷因病在新加坡去世,終年72歲。

鄭聘廷與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會長張永福在《南洋與創建民國》一書中,專篇敘述南洋著名華僑宗教家、革命家、實業家、慈善家鄭聘廷創辦星洲書報社,宣傳革命思想,喚醒南洋僑胞,冒險掩護孫中山等革命同志的事跡。[4]

一九○六年二月十六日,孫中山先生自越南西貢到新加坡,了解到星洲書報社的宣傳工作,大為讚許,並囑咐鄭聘廷等人尤要加強宣傳,乘機從中物色、培養更多的華僑革命志士。鄭聘廷大受鼓舞,從此更加熱心宣傳革命,引導教育革命同志。之後鄭聘廷與張永福陳楚楠[5]黃乃裳陳嘉庚等僑領陸續加入同盟會新加坡分會。鄭聘廷利用在教會中的影響,大力引薦革命同志,介紹李境仁盧禮朋等名教徒加入同盟會。當時有志於革命的青年,大多先加入星洲書報社,待條件成熟後才被吸收為同盟會會員。因此,星洲書報社[6]實際上已成為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的周邊組織。

清政府視孫中山等革命領袖為「洪水猛獸」,屢屢派刺客欲行刺殺。為保證安全,孫中山白天在張永福的晚晴園辦公,晚上則到鄭聘廷的居所休息。經鄭聘廷周密安排,嚴加防範,使孫中山安然度過了在新加坡的這段日子。

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汪精衛胡漢民田桐等人先後在星洲書報社演講種族革命和三民主義,鄭聘廷精心組織,演講會場場爆滿,盛極一時。[7]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星洲書報社為南洋各埠書報社設立之嚆矢。孫中山從鄭聘廷創辦星洲書報社受到啟發,為使南洋革命風氣大增,指示各地組織更多的書報社,作為宣傳革命的陣地和掩護同志的場所。據文獻記載,南洋英、荷殖民地先後設立了一百三十三個書報社。其中英屬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有八十三個,荷屬東印度有50個。「推其原始,則星洲書報社為先鋒也。[8]

一九一一年九月十五日,鑑於華文教育及女子教育的重要性,鄭聘廷商請孫中山先生共同發起創辦南洋中華女子學校,極得孫中山讚賞。該校後來成為南洋規模最大的一所女子學校。[9]

一九一二年三月初一日,孫中山回顧十多年的海外宣導革命歷程,頗為眷念鄭聘廷的特殊功勳,以臨時大總統身份,特頒給星洲書報社優等等旌義狀。文曰:「星洲書報社於中華民國開國之始,宣揚大義,不遺餘力,特頒予優等旌義狀,奕代後民,永多厥義。此旌。」旌義狀名義上雖頒給星洲書報社,實則褒揚鄭聘廷宣傳革命之巨功。

在鄭聘廷的影響下,其長子鄭思聰也投身於辛亥革命,為孫中山所倚重。鄭思聰後任澳洲青年俱樂部主席兼國民黨支部理事,其委任狀系孫中山親筆簽名,被鄭家視為傳家寶。

南洋著名史學家陳育松在《中國近代史「人民運動」的高潮》一文中說:「海外華人革命運動,都通過了和利用了教會的煙幕,來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進行周旋。(鄭聘廷)作為一個傳教士,決然站在人民這一邊,為正義而奮鬥,是難得的……」

參考文獻